廖匡图:生卒年不详,字赞禹。其名又有作图、光图者,皆宋人避太祖赵匡胤讳改。《
唐才子传》及《
五代诗话》记载作廖图,字赞禹。
《唐才子传·卷十》记载:廖图,字赞禹,
虔州虔化人。文学博赡,为时辈所服。湖南马氏辟致幕下,奏授天策府学士。与同时刘昭禹、李宏皋、徐仲雅、蔡昆、韦鼎、释虚中,俱以文藻知名,赓(连续)唱迭和。齐己时寓渚宫,相去图千里,而每诗筒往来不绝,警策极多,必见高致。集二卷,今行于世。时有荆南従事郑淮,亦工诗,与僧
尚颜多所酬赠,诗亦传。
廖匡图原籍江西
虔化县,随父亲
廖爽投奔长沙均殷。起初马殷因廖爽豪侠多侣,恐对自己不利而拒绝接纳。有部下劝谏说:“廖者,料也,马得料必肥,这是霸主之兆啊!”马殷才以礼相待。廖匡图性格豪爽,学识渊博,善于文辞,
马希范置
天策府十八学士时,他虽名列第八,但实际上是众学士之首。可惜他生前所作的诗集2卷,都已佚散,仅余4首传世,已难以看出其特色。
(据《湖湘文化名人衡阳辞典》,甘建华主编,尔雅文化出品)廖氏先世居河南洛阳,唐贞观庚子年(
公元640年)
廖崇德任虔化(今宁都)县令,后即定居宁都,廖匡图、
廖凝都是其后裔。二人都以诗闻名,匡图有诗二集传世,凝也有诗七卷。《全唐诗》录匡图诗四首,录凝诗三首,俱端正凝重,有萧飒摇落气象,和纷乱的世事相应。匡图《永州江干感兴》中“正悲世上无限事,细看水中尘更多”恰恰道出二人诗的风格。
廖凝也颇有才气。10岁时作咏棋诗云:“满汀沤不散,一局黑全输。”旁人见了,认为日后必定能名垂于世。廖凝成人后曾任建昌令,不习惯官场应酬,不久就叹息道:“古代渊明不愿为
五斗米折腰,我为什么要长久地被人差役,整天恻恻怆怆就像是车辕下的马驹一样呢?”于是毅然解印归家,并在修江寺题诗云:“五斗徒劳更折腰,三年二鬓为民焦。今朝解印吟归去,还挈来时旧酒瓢。’’退隐后,廖凝与好友整日饮酒作诗,常有学者慕名前来造访。
《
全唐诗》说
廖凝是“图之弟”,有误。匡图是廖融之子,廖凝是
廖融的弟弟,而廖融亦有诗名。《全唐诗》载匡图为
虔州人,而未指明凝籍贯,只说:“初,归湖南,隐衡岳,后迁金陵。”所以有人以为凝籍衡阳。其实,《十国春秋·廖凝传》和《宁都直隶州志》都澄清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