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街道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辖街道
建设街道,隶属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地处越秀区中部,东起建设六马路,与华乐街道相接;南抵东风东路,与大塘街道相接;西至小北路东濠涌边,与洪桥街道隔涌相望;北达南坑东广九铁路南侧,与登峰街道接壤,总面积0.91平方千米。截至2011年末,建设街道户籍人口有63769人。
历史沿革
明清时,属番禺县鹿步司。
民国元年(1912年)后,属广州市大东区。
1950年起,分属黄花岗乡、大东街。
1986年1月,成立建设街道,属东山区。
2005年后,隶属越秀区。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建设街道辖六马路、中马路、二马路、大马路、黄华南、黄华塘、黄华北、旧北园、麓湖路9个社区。
截至2021年10月31日,建设街道辖9个社区:六马路社区中马路社区二马路社区大马路社区黄华南社区黄华塘社区黄华北社区旧北园社区麓湖路社区,街道办事处驻建设五马路18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建设街道地处越秀区中部,东起建设六马路,与华乐街道相接;南抵东风东路,与大塘街道相接;西至小北路东濠涌边,与洪桥街道隔涌相望;北达南坑东广九铁路南侧,与登峰街道接壤,东西最大距离1.3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2千米,总面积0.9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建设街道境内为岗丘起伏的台地,南有乌龙岗,北有天圣岗,西有孖鱼岗、蟹岗,西北有七星岗,中部至东部较平坦,形成三面高一面低的马蹄形。
水文
建设街道有东濠涌流经境内。
人口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时,建设街道常住人口有52110人。
截至2011年末,建设街道户籍人口有63769人,其中男性32770人、女性30999人;流动人口有8349人;常住人口以汉族为主,有满、藏、蒙古、土家、瑶、苗、畲等22个少数民族,共682人。2011年,建设街道人口出生率7.3‰,人口死亡率5.19‰,人口自然增长率2.11‰。
经济
2011年,建设街道有个体私营企业1008个,其中房地产建筑业企业148个,房地产开发投资额7.87亿元,比2010年增长-29.62%;资质内建筑业总产值30.24亿元,比2010年增长30.68%;有批发零售业企业536个,商品销售收入439.58亿元,比2010年增长55.8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8.74亿元,比2010年增长-4.06%;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0.99亿元,比2010年增长2.25%;有住宿餐饮业企业80个,服务业企业104个,服务业总产出107.68亿元,比2010年增长27.27%。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建设街道境内有广东省委党校,广大附中(省一级学校)、市第十七中学,在校学生1609人;有专任教师126人;有建设大马路小学、环市路小学、建设六马路小学3所小学,在校学生2632人,专任教师164人;幼儿园有省育才一幼、市一幼等6所幼儿园,其中省一级2所。
文体事业
截至2011年末,建设街道有文化站1个,建筑面积1050平方米,是省一级有文化站;有9个社区文化室、5个文化广场;成立有健身队、建韵乐社、书画美术摄影组、老人合唱团等业余文体团队19个。2011年,建设街道举办演出、展览、培训活动150场。
医疗卫生
截至2011年末,建设街道医疗机构有广州市市政医院;有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年完成诊疗6.8万人次/年。
社会保障
2011年,建设街道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92户,人数415人,支出140.36万元,比2010年增长57.8%;社区资助岗位保险573人,给予岗位补贴金额4.5万元,社会保险补贴金额15.74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80人,抚恤事业费支出5.9万元;有社区服务设施20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1个、社区服务站9个,开展救济、劳动就业、医疗保健、计生、老年活动、残疾人照顾等服务;有残疾人624人,办理残疾人专项救助131人次,发放救助金11.67万元,办理残疾人乘坐市内交通优惠卡344个;全街登记失业人数2820人,开办失业人员职业技术培训班44期,技能创业培训263人,推荐介绍工作385人,已就业2350人。
交通
建设街道主要交通干线有北较场横路、建设大马路、建设二马路、北较场路等。
历史文化
建设街道因境内有建设新村而得名。
建设街道境内古迹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广东造币厂旧址、血泪洒黄华碑;有孖鱼岗东汉永元九年葬墓、建设新村腰坑墓(秦末汉初)、建设新村姚潭墓(唐代)等,另有清康熙年间(1662年至1722年)开辟的清旗兵操演之所北较场遗址、乌龙岗炮台遗址等。
荣誉称号
2019年12月16日,建设街道入选第三批智慧健康养老示范街道(乡镇)名单。
2020年12月,建设街道被授予“广州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17 14:08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地理环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