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颅脑损伤是指钝器、锐器或火器造成头皮、颅骨、硬脑膜破损,致使脑组织直接或间接与外界相通的
颅脑损伤。硬脑膜是保护脑组织的一层坚韧的纤维屏障,硬脑膜是否破裂是区分颅脑损伤为闭合性或开放性的分界线。开放性颅骨
骨折,颅腔虽已开放,但硬脑膜完整者不能认为是开放性颅脑损伤。颅底骨折常引起骨折部硬脑膜撕裂、
脑脊液漏或气颅,故这类损伤属开放性颅脑损伤。
病因
1.钝器伤
常见的致伤物有棍棒、砖、锤、斧背等。该类损伤所造成的头皮挫裂伤创缘不整,颅骨呈粉碎性
骨折伴凹陷,硬脑膜常被
骨折片刺破,脑组织挫裂伤面积较大,可伴有
颅内血肿及一定程度的脑对冲伤,常有异物、毛发、泥沙等污染创面,感染发生率高。
2.锐器伤
常见的致伤物有刀、斧、匕首等。该类损伤所致的
头皮损伤创缘整齐,颅骨呈槽形裂开或陷入,硬脑膜及脑组织也有裂伤及出血,对冲性脑损伤少见。通常锐器伤污染较轻,颅内异物亦少见,感染发生率较低。
3.坠伤、跌伤
由于快速运动的头颅撞击在有棱角或突起的固定物上所致。常引起
头皮裂伤,伴局限性或广泛性颅骨
骨折及
脑挫裂伤,对冲性脑损伤较多见,颅内出血及感染的机会也较多。
临床表现
开放性颅脑损伤的伤因暴力大小不一,产生损伤的程度与范围不同,其临床表现差别也较大。
1.创面的表现
重者可见伤口裂开,颅骨碎裂外露,碎烂的脑组织、脑脊液外溢;轻者局部伤口可以很小,被头发掩盖而不易发现。检查时应注意创口的大小、方向及深度,对留置在创口内的致伤物不能轻易拨出,以免引起出血。
2.全身症状
早期可出现
休克及生命体征改变。
休克的原因有:
头皮裂伤及颅内大的动脉、静脉破裂失血;开放性颅脑损伤脑组织、脑脊液外漏,
颅内压增高不明显,故
颅内压增高引起的代偿性全身血压升高的改变减少;复合伤导致的其他脏器出血。常见的复合伤多为胸腹闭合性损伤。若颅脑损伤严重,临床征象大多以脑伤为主,容易漏诊复合伤。此外,开放性颅脑损伤可有低热,而伤口或颅内感染可引起高热,脑膜刺激征阳性,可资鉴别。
3.脑损害症状
开放性颅脑损伤病人常有不同程度的
意识障碍,但不如闭合性颅脑损伤严重。
颅内压增高常不明显,并发
颅内血肿、颅内感染、
脑挫裂伤、脑
水肿严重时,亦可出现明显的
颅内压增高。脑重要功能区损害时可出现局灶症状;脑干或下丘脑等重要结构受损时临床表现危重,预后不良。开放性颅脑损伤
癫痫发生率较闭合性脑损伤高。
检查
1.X线平片
可了解颅骨
骨折范围、凹陷深度、颅内异物、骨碎片分布以及气颅等情况。开放伤应作为常规检查,包括正侧位和凹陷区的切线位照片。
2.CT检查
可以明确脑损伤的部位和范围,了解有无继发
颅内血肿,并能对异物或骨片的位置、分布做出精确的定位。对后期的
脑积水、
脑脓肿、脑穿通畸形及
癫痫病灶均有重要诊断价值。
3.腰椎穿刺
目的在于了解颅内有无感染及在颅内有感染情况下经鞘内给予抗生素。
诊断
开放性颅脑损伤可以直接看到伤口,易于诊断,结合X线平片、CT扫描等可以了解脑损伤的情况及有无继发性血肿、异物或感染灶。
治疗
开放性颅脑损伤的治疗原则为对颅脑损伤的创面进行清创处理,变开放伤为闭合伤;再按闭合伤处理原则对
脑挫裂伤、脑
水肿及感染进行综合治疗。
1.清创术
应尽量在伤后6h内进行,在使用有效抗生素的情况下,可延长到伤后72h。病人若有
休克,应首先加以纠正,小儿、老年人尤其要注意。清创应由浅入深,逐层清除挫碎及失去活力的组织、异物,小心摘除已松动的骨片,在直视下取出嵌入颅内的异物。
对于因就诊较晚或早期清创不彻底,创面已有感染迹象的伤后4~6天的开放性颅脑损伤,不宜进行彻底清创,而应清洁创面、改善引流条件,选择敏感抗生素抗感染;待创面分泌物减少、肉芽生长良好,局部细菌培养连续三次阴性时,即可全层减张缝合头皮创口,留置引流2~3天,必要时引流时间可延长。对于感染已严重的7天以上的晚期创面,只能简单扩创,以利引流,待感染控制后进一步处理。
2.脑损伤的治疗
开放性颅脑损伤经清创转变为闭合性颅脑损伤后,按闭合伤处理原则进行治疗,包括防治脑
水肿、抗感染、促进神经功能康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