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明专制(英语:enlightened despotism,又译启蒙专制),也称为开明绝对主义(英语:enlightened absolutism),或仁慈的专制主义(英语:benevolent despotism),是
专制主义或
绝对君主制的一种形式,由欧洲
启蒙运动思想家所提倡。在思想上否定
君权神授,认为人民应该服从君王命令或法律而并非君王本身。代表人物有
普鲁士王国国王
腓特烈二世、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约瑟夫二世和俄罗斯帝国女皇
叶卡捷琳娜二世等。
开明专制的思潮在法国
路易十四时代兴起。这个思想主要是由
弗朗索瓦·魁奈为首的
重农学派学者,以及孟德斯鸠所推动,因而兴盛。开明专制(
英语:enlightened despotism)这个名词的最早起源,并没有明确的说法。Baron Grimm的著作是已知最早提到开明专制君主(
英语:enlightened depot)这个名词的人。他总结了
弗朗索瓦·魁奈在《中国专制主义》(
法语:Le Despotisme de la Chine)的说法,认为一个理想的君主(depot)必须是正义而且不停自我策励的。
1767年,Paul-Pierre Le Mercier de la Rivière在他的著作《自然的秩序与社会政治的基础》(
法语:L'ordre naturel et essential des sociétés politiques)中提到,以世袭专制及法律(
法语:despote patrimonial et légal)来进行统治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他的著作成为开明专制的理论基础之一。在18世纪下半,许多作家开始采用开明专制(
英语:enlightened despotism)或开明专制君主(
英语:enlightened depot)来形容这个理想中的专制体制。
19世纪之后的历史学者,开始使用开明绝对主义(enlightened absolutism)来称呼这个政体。最早提出这个名词以及推动这个观念的是德国学者Wilhelm Roscher。他将
宗教改革至
三十年战争这段时期的西欧,称为封闭的
绝对主义(confessional absolutism),以西班牙
菲利普二世为代表。1648年之后,称为典雅的绝对主义(courtly absolutism),以法国
路易十四为代表。而十八世纪的
启蒙运动君主称为开明的
绝对主义(enlightened absolutism)。
当时,
欧洲大陆诸国的
君主专制制度日趋衰落。各国君主为了巩固其
专制统治,接过了法国启蒙学者要求改革的旗帜,宣称要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他们利用
伏尔泰希望有一个
开明君主,在哲学家的辅助下,改革社会生活的主张,把自己装扮成“开明”的君主,高喊“开明”的口号。“开明专制”便成了当时欧洲各国专制政府的特征,只有英国、波兰、法国例外。对英国来说,当时反专制的革命已经完成;波兰还不存在要求改革的社会力量;而对法国来说,要求改革的力量则又强大到足以进行革命了,以致任何改革都不可能解决社会的矛盾。
1789年
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欧洲大陆开始了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生死搏斗,一切伪装都无济于事,“开明专制”时代连同其改革差不多都一起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