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鲁士王国(德语:Königreich Preußen、波兰语:Królestwo Prus、英语:Kingdom of Prussia;1701年—1871年),是一个主要位于现今德国和波兰境内的
王国。1871年演变为领导全德国统一的中心力量,直至
一战战败前它都是
德意志帝国中的实际统治政权。
历史沿革
建立
1701年,
普鲁士公国以及
勃兰登堡公国的公爵腓特烈一世站在神圣罗马帝国
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一面向
法兰西王国波旁王朝宣战,以此换来了“
普鲁士国王”的称号。
发展期
由于继承了
条顿骑士团的军事专制传统,普鲁士的军队向来以纪律严明、教育素质高着称,尤其是
腓特烈二世(即腓特烈大帝)以骁勇善战着称。他在1740年继承王位,即位7个月之后即进攻
西里西亚,从而引发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
通过战争,腓特烈二世树立了“军事天才”的个人荣誉,并将普鲁士变为一个军事国家。腓特烈二世同时还从
伏尔泰那里接受了
启蒙主义思想,改进司法和教育制度,鼓励宗教信仰自由,并扶植科学和艺术的发展。到1786年腓特烈二世去世时,普鲁士已经成为欧洲强国之一,其行政机构的高效率和廉洁为欧洲之首。
腓特烈二世的侄子
腓特烈·威廉二世继承王位后,先后购买了
安斯巴赫侯国和
拜罗伊特侯国,并对
波兰进行了第二次和第三次瓜分。
法国大革命后,普鲁士参加
反法同盟,但败于法军,被迫在1795年同意法国兼并
莱茵河以西的普鲁士领土。其子
腓特烈·威廉三世(1797年即位)于1806年10月参加反法战争,随即在
耶拿败于
拿破仑,被迫逃往
柯尼斯堡。
1807年普鲁士和法国在
涅曼河的提尔西特缔结和约,普鲁士割让16万平方公里土地,包括普属波兰的绝大部分领土(第二次、第三次瓜分波兰所得,以及第一次瓜分波兰所得领土的南半部),以及
易北河以西的全部领土,并赔款1.3亿法郎。
1806年惨败后,普鲁士首相卡尔·施泰因开始推行改革,其措施包括让公民参与政治以唤醒其民族主义情感;释放农奴;实行地方自治;改组中央政府机构等。
1809年在柏林创办了腓特烈·威廉大学(
柏林大学),同时
格哈德·冯·沙恩霍斯特开始对普鲁士军队进行改革。此后普鲁士的爱国主义情绪高涨。
1812年冬,拿破仑军队自俄国败退,普鲁士遂于次年再度参加
反法同盟,于1813年3月17日对法国宣战,10月24日,普、奥、俄三国联军在
布吕歇尔和
格奈森瑙指挥下在
莱比锡大败法军。
根据
维也纳会议的领土调整,普鲁士疆域自默麦尔河延至莱茵河,成为德意志邦联内德语居民占优势的强国,以及欧洲列强之一。
1834年普鲁士在德意志地区建立了
德意志关税同盟,除奥地利和汉堡外,全部德意志邦国都加入该同盟。
1848年欧洲革命期间,普王
腓特烈·威廉四世(Friedrich Wilhelm IV) 宣布成立“自由派政府”。召开制宪会议,并拒绝接受
德意志邦联议会奉上的“德意志皇帝”称号。但
1848年欧洲革命结束后,
腓特烈·威廉四世即回归专制统治。
1857年腓特烈·威廉四世患上精神病,以其弟威廉担任摄政王。
1861年腓特烈·威廉四世逝世,摄政王即位,称
威廉一世。
1862年9月22日,威廉一世任命俾斯麦担任首相。
统一
奥托·冯·俾斯麦上台后,即着手策划
德意志统一大业。俾斯麦主张建立将奥地利排除在外的“小德意志”。
普鲁士在1864年和1866年先后击败丹麦和奥地利,并在1870年领导
北德意志邦联及南方的德意志诸邦打败了法国。
威廉一世于1871年1月18日,即普鲁士王国成立170周年纪念日,在法国
凡尔赛宫镜厅登基,成为
德意志帝国的皇帝,宣布建立以普鲁士王国为首的德意志帝国(Deutsches Kaiserreich),即所谓的
德意志第二帝国(Das Zweite Reich) 。
稳定期
由于普鲁士拥有德意志帝国2/3的人口和3/5的领土,并且在军事、经济、工业等方面远远超过帝国内其他王国、公国,因此德意志帝国成为普鲁士王国的扩大版。各邦国享有内政和财政的自治,但将外交、军事 (巴伐利亚除外) 、海关等权力交给德意志帝国中央政府。普鲁士历史从此并入德意志帝国历史。
1888年,威廉一世去世后,其子
腓特烈三世继位99天后去世,其孙
威廉二世登基,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第三代皇帝。
灭亡
早在1882年,德国与意大利和
奥匈帝国签订“
三国同盟”。
1914年,发生
萨拉热窝事件,奥匈帝国在德国的支持下向塞尔维亚宣战。引发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德国的失败告终。
1918年11月7日,
巴伐利亚发生革命,其国王退位。柏林旋即爆发革命,要求德皇退位。其时威廉二世在比利时斯巴的德军大本营亲自指挥作战,得知发生革命后,试图仅放弃德意志皇帝头衔,而保留普鲁士国王称号,但陆军统帅
兴登堡劝其彻底退位。
为避免发生更大变乱,德国总理
马克斯·冯·巴登亲王于11月9日午前宣布德皇已经退位,并于同日将首相职务移交德国社会民主党领袖
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威廉二世流亡荷兰,德意志帝国及普鲁士王国灭亡。11月11日,德国向
协约国军队投降。
历代国王
领土变迁
13世纪至15世纪
古代普鲁士地区仅包括立陶宛以南、波兰东北部维斯瓦河河口以西、以但泽为中心的西普鲁士地区,以及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原东普鲁士地区的领土。1295年占据普鲁士的条顿骑士团购买了波美拉尼亚和但泽地区。1308年自勃兰登堡选帝侯手中购买了纽马克地区,普鲁士同神圣罗马帝国本土接壤。15世纪时将但泽和西普鲁士割让给波兰。
17世纪至19世纪
1618年普鲁士公国并入勃兰登堡选侯国,至1701年普鲁士王国成立的时候,其领土以普鲁士王国的首都柏林为中心,包括
勃兰登堡、
波美拉尼亚、纽马克和阿尔特马克,以及德意志南部的霍亨索伦-西格马林根地区。18世纪时,普鲁士先后从瑞典、波兰和奥地利获得前波美拉尼亚、波森、西里西亚等地区。三次瓜分波兰后,普鲁士获得了新东普鲁士、南普鲁士、但泽、托伦、以及波兰王国的西部和中部,包括华沙地区。1806年普鲁士败于拿破仑后,被迫割让波兰地区,法国在此成立华沙大公国。
拿破仑战败后,在1815年
维也纳会议上,普鲁士失去了
拜罗伊特、
安斯巴赫、
纳沙泰尔(加入瑞士)、东弗里斯兰、希尔德斯海姆等领地,华沙大公国除西部以波森为中心的一小块领土外都被俄国吞并。作为补偿,普鲁士获得了
萨克森王国五分之二的领土,以及德意志西部的汉诺威、明斯特主教区、莱茵河东西两岸的
威斯特伐利亚和莱茵兰、以及萨尔路易、萨尔布吕肯等领土。
19世纪,普鲁士经过战争,又先後兼并了黑森-莱茵、
石勒苏益格、
荷尔斯泰因、法兰克福等王国、公国和自由市。到1871年成立德意志帝国时,普鲁士王国已经拥有22个省,包含了
巴伐利亚、
巴登、
符腾堡以外的大部分现今德国领土与西波兰及北波兰。
20世纪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原属普鲁士王国的波森省、西普鲁士和但泽割让给波兰,默麦尔地区割让给立陶宛,石勒苏益格的北部归还丹麦,莱茵兰地区南端被并入萨尔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根据盟军定下的奥德河-尼斯河线,界线以东的东普鲁士、西里西亚及波美拉尼亚被并入苏联及波兰;普鲁士的西部地区并入西德,中部并入东德,地理意义上成建制的普鲁士已不复存在。
教育文化
普鲁士王国除了建军武备,完成了德国统一大业外,在文化教育上的贡献也被后人所称道。为了贯彻民族主义教育,1717年普鲁士王国开始实施义务国民教育,是全世界第一个实施义务教育的国家,也为往后普鲁士高素质的军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1809年洪堡(Wilhem von Humboldt)出任普鲁士最高教育长官后,开始改革普鲁士的教育制度,更成为德国后来二百年的科学、技术、文化发展的基石,而1810年成立的柏林大学,则是第一所新制大学,更影响了世界各国十九世纪的高等教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