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文字
弇,汉语三级字,读作弇(yǎn),其本意为覆盖,遮蔽。
详细释义
(参考资料:)
古籍释义
〔古文〕𢍔𥦦《唐韵》一俭切《集韵》衣检切《正韵》於检切,𠀤音奄。《尔雅·释言》盖也。《注》谓覆盖。
又《释天》弇日为蔽云。《注》晕气五彩覆日也。
又《尔雅·释言》同也。
又《类篇》弇中,隘道也。《左传·襄二十五年》行及弇中。
又器之口小中宽者曰弇。《周礼·春官》侈声筰,弇声郁。《注》弇谓中央宽也。弇则声郁勃不出也。《冬官·考工记》侈弇之所由兴。《疏》由锺口侈弇,所兴之声,亦有柞有郁。《吕氏春秋》其器宏以弇。《注》宏大弇深,象冬闭藏也。
又内向也。《周礼·冬官考工记》栈车欲弇。《疏》栈车无革鞔舆,易可坼坏,故当弇向内为之。
又地名。《淮南子·地形训》正西弇州曰幷土。
又山名。《山海经》大荒西有弇州之山。《穆天子传》天子賔於西王母,乃纪其迹於弇山,名曰西王母之山。《注》弇口之入。
弇兹,神名。《山海经》西海渚中有神,名曰弇兹。
又《类篇》那含切,音南。姓也。
又《唐韵》古南切,音蜬。亦盖也。
又《集韵》於豔切,音厌。《周礼·春官》弇声郁。《释文》刘昌宗读。
参考资料
康熙字典.汉典.
国务院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04 16:14
目录
概述
详细释义
古籍释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