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
缠足妇女所穿的鞋子。
妇女因缠足脚呈
弓形,故其鞋有此名。
妇人缠足一说起于
南朝,一说起于五代。明、清两代样式有平、高底多种,并饰以
刺绣与
珠玉等。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下香队,懒步苍苔,动人处弓鞋凤头窄。”
清叶梦珠《阅世编》卷八:“弓鞋之制,以小为贵,由来
尚矣。然予所见,惟世族之女或然。其他市井
仆隶,不数见其窄也。
以故履惟平底,但有金绣装珠,而无高底笋履。崇祯之末,闾里小儿,亦缠纤趾,于是内家之履,半从高底。迨康熙八年己酉......至今日而三家村妇女,无不高跟笋履。”在100年前,中国的妇女判断自己是否美丽,其最主要的标准并不是拥有美丽的容貌、丰满的身材,而是自己的脚小不小,“
三寸金莲”就是对当时妇女审美的一种评断。
缠足——这种虽与吸食
鸦片、男子留
辫子齐名的陋俗曾被列为近代中国人在世界上最可耻或最野蛮的三桩丑事,而男权社会崇拜小脚的畸形风尚却在一代又一代女性的痛苦挣扎中千年不衰。民俗学家认为,中国缠足始于南唐。俗称“
三寸金莲”,鞋形似翘首的鸟头,鞋底为木质,弯曲如弓,故称“弓鞋”。弓鞋原本指弯底鞋,后泛指缠足妇女所穿的
小脚鞋子。
元明代有规定只准有钱人家的
女子缠足。这一时期的弓鞋多4—5寸高的鞋底。到了清代,汉族女性的“
三寸金莲”深得满族妇女的青睐。清政府多次禁止旗人
缠足,但屡禁不止。许多旗女仍仿效不疲,缠足之风极盛。弓鞋式样多,有
眠鞋、换脚鞋、
尖口鞋、踏堂鞋、
网子鞋、莲鞋、棉鞋、套鞋丧鞋、坤鞋、合脸鞋等数百种。考究的弓鞋在鞋头、鞋底、鞋里和鞋帮上绣满了各种吉祥的图案,有钱女子的弓鞋跟上还加缀明珠等饰物。
尖口鞋:清末民初最流行的形式,鞋帮由两片合拢,鞋头纤瘦尖锐,走路时只有瘦窄尖锐的鞋尖外露,看起来更觉金莲纤小。
此鞋为清代晚期
绣花鞋,流行于安徽地区,以红缎为鞋帮,鞋头上绣有“寿”字,鞋底绣有花卉,两侧绣有金钱、牡丹、笔以及男女同鞋(偕)等图案,刺绣精细工巧,令人赏心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