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友骅
中国台湾政论名嘴、资深媒体人、时事评论员
张友骅(1954年—2024年10月11日),男,出生于台湾省彰化县溪湖镇,祖籍浙江嵊县(现嵊州市),中国台湾政论名嘴、资深媒体人、时事评论员。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54年,张友骅出生于台湾省彰化县溪湖镇,是外省来台湾地区第二代,少年时代,外省人的身份给张友骅带来的是无尽烦恼。高中时混过小太保,一起混的朋友全是军队子弟。每回被骂“外省猪”,张友骅一定与对方血战到底,就这样在暴力对暴力中度过了高中时代。
高中毕业时,张友骅希望入读军校,因父亲反对,只能去读大学,先入读东吴大学法律系,因故没能坚持下来,一年后重新考入中国文化大学,先入德语系,后转入历史系,主攻军事史,辅修政治学。
职业经历
大学毕业后,张友骅考上预备军官,到台湾地区陆军第一士官学校任教。因所在单位军事负责人视法律为无物,属于典型的军阀思想,没有法制观念,只有权势观念,让张友骅对国民党方面深恶痛绝。
1980年至1981年,张友骅在台湾地区陆军士官学校服预备军官役,所在连队因军官员额不足,张友骅作为少尉军官还要身兼辅导长、排长、连长。
从部队退役后,张友骅加入某杂志社任副主编,作为军事专家,写文章触及台湾方面军队内情,张友骅曾被盯梢,电话也被监听。
1986年,张友骅第一次见到陈水扁,此时的陈水扁身陷囹圄,妻子吴淑珍遭遇车祸而瘫痪。之后张友骅加入台湾地区某助选团,为吴淑珍站台助选。
1987年,张友骅任职台湾地区“自立报系”军事记者时,首先报道“三七事件”。1991年,张友骅被台湾方面以“妨害军机治罪条例”向法院提起控诉。1991年11月,被判刑1年7个月,缓刑三年,成为台湾方面解严后第一个触犯“叛乱罪”的媒体人。
1994年,张友骅帮陈水扁站台辅选中国台北市长,一星期连讲35场,之后成为陈水扁的幕僚,主要负责军事方面,写军事咨询稿、揭露国民党方面的弊案,为此被人骂作“外省人的耻辱、张家的不肖子、陈水扁的花瓶”。
2000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时,张友骅曾为陈水扁出谋划策,建议陈水扁用开放的心态来面对选举,鼓动陈水扁去国民党方面的铁票地点——眷村拉票。
2003年,因为台湾地区副领导人候选人问题,张友骅在电视上对陈水扁有所指责,之后遭到陈水扁的抨击,两人的关系自此开始决裂。
2004年,张友骅开始制作政论节目,公开揭露陈水扁弊案,而由陈水扁谋士转为反扁人士。张友骅有时一天至少要上三档电视节目,多时五档,以台湾无线卫星电视台TVBS)的“2100全民开讲”为主阵地,和李涛、胡忠信邱毅组成“揭弊四人组”,在台湾地区掀起了倒扁反腐的浪潮。
2006年9月19日,张友骅爆料律师顾立雄与台湾方面司法高层有不可告人关系,顾立雄遂向法院提出刑事诽谤自诉。
张友骅在2013年的“洪仲丘案”中揭露内幕,含虐死、伪造文书、灭证、串证等,引起台湾方面防务部门不满,发声明稿指政论节目与名嘴以不实言论污蔑军队,扬言提告。张友骅则反告台湾方面军方“涉嫌施虐”“致人于死”及“伪造文书”。
2016年5月,柯建铭控告《新闻龙卷风》主持人戴立纲、名嘴张友骅案开庭审理,中国台北地方法院判决柯建铭败诉。
2017年,张友骅在电视上爆料,有至少4名当年“太阳花”的学生干部已经在中国工作。张友骅指出其中一名在深圳一家大型游戏公司工作。张友骅表示,这些学生当年“反服贸”,现在又跑到中国工作,就应该站出来承认当年做错了,应该道歉。
意外离世
2024年10月3日晚,张友骅在中国台北市信义区吴兴街一处巷弄内不慎滑倒,头部重创,当场失去生命迹象。后经经救护员实施心肺复苏术(CPR),并使用自动体外心脏电击去颤器(AED)进行抢救,最终成功恢复张友骅的呼吸与心跳,但张友骅仍处于无意识状态,后被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10月11日,张友骅安详过世,享寿69岁;10月30日上午,张友骅告别式在中国台北举行,告别式现场,中国国民党前主席洪秀柱、中国国民党民意代表傅崐萁等送花篮表达缅怀哀悼。
个人作品
出版图书
发表文章
专题节目
获奖记录
个人生活
家庭背景
张友骅是外省来中国台湾第二代,他的祖父与蒋介石早年相交,张友骅父亲更是追随蒋介石来到中国台湾,在侍从室任职,最后官至少将。由于张友骅的父亲在权力中枢任职,张友骅很早就了解台湾方面军队内部的派系斗争和实际情况。
婚姻生活
张友骅妻子的名字是陈美秀,两人膝下无子女。
个人爱好
日常生活中的张友骅喜欢小孩子、喜欢哼京剧,甚至还会看相算卦,最大的消遣是骑自行车逛书店。张友骅饱读诗书,家里藏书有5万多册,是一个单纯喜爱读书的人。
人物评价
张友骅是新闻人的典范,媒体的教科书。(深媒体人彭文正 评)
从陈水扁幕僚到倒扁斗士,张友骅是“永远的反对派”。(《南方人物周刊》 评)
最新修订时间:2025-03-30 20:48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