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季超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结构工程专家
张季超,1956年10月出生于河南郑州,籍贯河南清丰,汉族,结构工程专家,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州大学结构工程研究所所长。
人物经历
1956年10月,张季超出生。
1974年4月—1978年1月,在河南省正阳县吕河公社新寺大队下乡,任知青组长。
1981年12月,获得郑州工学院(现郑州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工学学士学位。
1982年2月—1985年7月,任化工部长沙化学矿山设计研究院助理工程师。
1985年8月—1997年1月,任教于郑州工学院土木建筑工程系。
1987年,任郑州工学院讲师。
1991年,任郑州工学院副教授。
1992年,任郑州工学院高级工程师。
1997年2月,任教于华南建设学院(西院)。
1999年,任华南建设学院西院(西院)教授。
2000年起,任教于广州大学,历任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主任,广州大学结构工程研究所所长。
2002年,遴选为广州大学硕士生导师。
2011年,遴选为广州大学博士生导师。
2021年,当选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和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张季超主要研究领域为地基处理、城市地下空间建设、结构工程加固等。
张季超坚持“产、学、研”的合作,以标准化、系统化、集约化为原则,结合重大工程的设计、建造及运营技术攻关,在模块化装配整体式建筑、饱和软土地基预处理和城市地下空间建造管理关键技术及其工程化应用方面取得了成果,开创了大型场馆与高层建筑模块化建造以及饱和软土地区城市高密集区大规模地下空间性能化建造的新思路。
截至2021年6月,张季超已在《工程力学》《岩土工程学报》《施工技术》《建筑结构》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46篇,其中EI、ISTP收录38篇,其主要论著有《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混凝土结构设计》《建筑结构》《绿色低碳建设节能关键技术的创新与实践》《新编地基处理新技术与工程实践》等。
截至2022年7月,张季超已获得国家著作权41项。
截至2021年11月,张季超已主编参编国家、行业及团体标准10余本,其中包括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基础设计规范》和国家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的编写,截至2021年6月,已主持7项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的编写。
截至2021年6月,张季超已主持和参加了国家“六五”至“十二五”期间各级各类科研、科技开发项目及重点工程100余项。
截至2022年7月,张季超已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
截至2021年11月,张季超已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特等奖、教育部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奖励38项。
人才培养
2018年4月,张季超领衔负责的“张季超创新工作室”被广东省总工会评为广东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6月,工作室在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广州站)上获得创新创业成果大赛金奖。
截至2013年12月,张季超已编著出版教材25本,其编著的教材有《土木工程事故处理》《基础工程测试技术与案例分析》《地基处理新技术与工程实践》《地基处理》《建筑结构》《新编混凝土结构设计》《新编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等,另编著了《混凝土结构没计原理》“新形态“系列教材,《新编混凝土结构》系列教材,《高等学校工程应用型土建类》系列教材等。
张季超讲授本科生课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土木工程概论”、“土木工程事故处理”、“地基处理”等;讲授硕士研究生课程“高等钢筋混凝土结构理论”、“地基处理与复合地基”、“结构加固理论与技术”、“工厂化建筑结构”、“城市地下空间技术”等;讲授博士研究生课程“高等基础工程”等。
截至2013年12月,张季超已发表教学论文20余篇,出版发行教学光盘2套。
截至2013年12月,张季超已指导培养硕士研究生36名,正在培养硕士研究生16名,博士研究生1名,博士后1名。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张季超为行业的高质量创新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新浪网评)
“张季超为我校的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高校、硕士学位点立项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黄淮学院评)
“张季超是中国建设领域德高望重的科技专家,是质量报国的践行者。”(《郑州晚报》评)
最新修订时间:2023-02-11 19:47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