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畔街道,隶属于陕西省
榆林市靖边县。地处
靖边县中部偏北,东与
杨桥畔镇、
龙洲镇相邻,南与
镇靖镇接壤,西与
东坑镇相连,北与
海则滩镇为邻。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5.4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6.8千米,总面积189.5平方千米。其中陆地186.3平方千米,占98.3%;水域3.2平方千米,占1.7%。
历史沿革
张家畔街道是省级文明乡镇、市级小康镇。
昔以张姓居于芦河西畔于此而取名张家畔,后成集市得今名。
明、清属镇靖堡。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至解放后,属镇靖区。
1956年,为直属乡。
1958年9月,成立张家畔公社。
1961年,划出部分区域,增设新农村公社。
1963年,将新农村公社并入张家畔公社。
1965年,更名为城关镇公社,并再度分出新农村公社。
1980年,城关镇公社改设为城关镇。
1984年,改为张家畔镇。
2001年,新农村乡并入张家畔镇。
2015年6月28日,陕西省调整乡镇行政区划,撤销靖边县张家畔镇,设立张家畔街道。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张家畔镇辖河东、南关、北街、西街4个办事处,统万路、南关、龙山路、北新街、河东5个社区;张伙场、双家湾、新伙场、王家庙、胡伙场、新房滩、郭家庙、双伙场、寨山、新庄、海则畔、林家湾、四柏树、望夏、瓦房、张家畔16个行政村;下设55个居民小组、123个村民小组。
2023年,张家畔街道下辖16个社区、16个行政村。办事处驻县城芦河路。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张家畔街道地处靖边县中部偏北,东与
杨桥畔镇、龙洲镇相邻,南与镇靖镇接壤,西与
东坑镇相连,北与海则滩镇为邻。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5.4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6.8千米,总面积189.5平方千米。其中陆地186.3平方千米,占98.3%;水域3.2平方千米,占1.7%。
地形地貌
张家畔街道地处陕甘宁盆地中部,地势东高西低、南高北低。境内最高点位于寨山村尖山,海拔1527米;最低点位于海则畔村,海拔1318米。
气候特征
张家畔街道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多变,温差较大,日照充足。多年平均气温8.3℃,1月平均气温-7.5℃,极端最低气温-28.5℃;7月平均气温24.2℃,极端最高气温35.9℃。无霜期年平均166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728.5小时,0℃以上持续期237天。年平均降水量381.4毫米,极端年最大雨量569.8毫米,极端年最少降雨量205.0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7—9月。
水系水文
张家畔街道境内河道属黄河流域
无定河水系。主要河流有
芦河,从南至北流经寨山、王家庙、张家畔、双家湾、瓦房、新房滩、林家湾村等地,境内流长11千米。
自然资源
张家畔街道境内矿藏资源主要有天然气、石油、煤炭等;自然资源主要有风力、太阳能等。
自然灾害
张家畔街道境内主要自然灾害有冰雹、干旱、洪涝、风灾、霜冻、雷击等。最严重的一次冰雹灾害发生在1962年6月15日,降雹持续20分钟,涉及境内8个村,受灾面积1.50万亩,经济损失约20万元。
人口
截至2011年末,张家畔镇辖区总人口72265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5831人,城镇化率63.42%。另有流动人口11万多人。总人口中,男性37467人,占51.85%;女性34798人,占48.15%;18岁以下18314人,占25.34%;18—59岁48386人,占66.96%,60以上5565人,占7.70%。2011年,张家畔镇人口出生率12.36‰,人口死亡率2.08‰,人口自然增长率10.28‰。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381.35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张家畔镇财政总收入798万元,比上年增长6.97%。
2011年,张家畔镇农民人均纯收入15725元。
第一产业
2011年,张家畔镇农业总产值达到2.14亿元,比上年增长11%,农业增加值0.19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7.5%。农业耕地面积3.1万亩。
张家畔街道粮食作物以马铃薯、玉米、小杂粮为主。2011年,张家畔镇粮食生产4783吨,其中马铃薯1112吨,玉米3660吨,小杂粮11吨。
张家畔街道主要经济作物有油料作物、蔬菜等。2011年,张家畔镇油料作物种植面积870亩,产量140吨;蔬菜种植面积9195亩,产量10200吨,主要品种有西红柿、茄子、辣椒、黄瓜等。
截至2011年末,张家畔镇累计造林16.8万亩,其中防护林4.2万亩,经济林0.4万亩,林木覆盖率20%。2011年,张家畔镇水果种植面积0.039万亩,产量111吨,主要品种有苹果、梨、桃、杏。
张家畔街道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2011年,张家畔镇生猪饲养量2.6万头,年末存栏1.1万头;羊饲养量6.0万只,年末存栏3.6万只;家禽饲养量7.5万羽,上市家禽3.4万羽。2011年,张家畔镇生产肉类1353吨,其中猪肉1001吨,牛肉38吨,羊肉374吨;禽蛋718吨,鲜奶1543吨;畜牧业总产值630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9.4%。
截至2011年末,张家畔镇有大型农业机械110台(辆)。
第二产业
张家畔街道初步形成了以原油加工、天然气输出、建筑材料、食品加工、纺织业为主的工业体系。2011年,张家畔镇工业总产值达到172.9亿元,比上年增长20%,工业增加值33.1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9%。2011年,张家畔镇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家,职工7036人,实现工业增加值30亿元,比上年增长20.1%。
第三产业
截至2011年末,张家畔镇有商业网点6000多个,职工45000人。2011年,张家畔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2.34亿元,比上年增长9.85%;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25.69亿元,比上年增长16.45%。
截至2011年末,张家畔镇有邮政网点3个,投递线路单程总长度450千米,投递点1个,农村通邮率100%;全年投递国内函件26.68万件,国内汇票业务完成8.91万笔,国内异地特快专递信件完成10.73万件,征订报纸、期刊324.43万份(册)。
截至2011年末,张家畔镇有电信企业有3家,服务网点226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4.4万门,固定电话用户1749户,比上年增长16%;移动电话用户27.59万户;宽带接入用户1.34万户,比上年增长21%。
截至2011年末,张家畔镇有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合作银行、邮政储蓄银行、长安银行8家银行和金融机构开设了分行或设立办事处;各类存款余额56.3亿元,比上年增长20.3%;各项贷款余额33.5亿元,比上年增长8%。
截至2011年末,张家畔镇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1.61亿元,比上年增长33.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26亿元,比上年增长53.7%;人身险保费收入0.35亿元,比上年增长10.3%。
交通运输
张家畔街道境内有铁路太中银线长9.95千米。青银高速公路长14.5千米,包茂高速公路长16.2千米,307国道长12千米,204省道长7千米,公路总长49.7千米。境内有火车站1个、高客站1个。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截至2011年末,张家畔镇有镇文化站1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16个,各类文化专业团队12个,各类图书室16个,藏书30余万册,有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及文学业余创作人员40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
1950年,张家畔街道始设收音站,每天手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录新闻。1958年,成立靖边县有线广播站。1978年,在老虎腩山建成电视差转台。1984年,改为广播电视台。截至2011年末,张家畔镇有线电视用户达34980户,入户率达89.3%。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张家畔镇有幼儿园71所,在园幼儿14573人,专任教师640人;小学21所,在校生24346人,专任教师1115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级中学7所,在校生7999人,专任教师637人;九年一贯制学校7所,在校初中生5378人,专任教师409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高级中学3所,在校生9980人,专任教师563人;职业中学1所,在校生1964人,专任教师140人。
2011年,张家畔镇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3.12亿元,比上年增长84.91%。
卫生事业
截至2011年末,张家畔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9个,其中县级以上医疗机构3个,其他企办、民办大型医院5个,村(社区)卫生室、民办诊所31个;病床1024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14.17张;固定资产总值2.8亿元。专业卫生人员1132人,其中执业医师216人(主任医师15人,副主任医师67人,主治医师134人),执业助理医师136人,注册护士411人(其中具有高、中等专业职称的42人)。2011年,张家畔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30.2万人次,住院手术1785台次,出院病人2.2万人次。
2011年,张家畔镇法定传染病(甲乙类)发病率156.2/10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6万人,参合率96%。
体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张家畔镇有专业体育场1个,体育馆1个,学校体育场51个,看台设座椅10000余张。85.5%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13%。
社会保障
2011年,张家畔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690户,人数5750人,支出2097.6万元,比上年增长11%,月人均304元,比上年增长18%。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637户1619人,支出2344万元,比上年增长49%,月人均85元,比上年增长30.7%,农村医疗救助70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43人次,共支出39.82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52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07万元,比上年增长15%。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98%。
荣誉称号
2020年12月18日,张家畔街道入选“第四批智慧健康养老示范街道(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