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希崇(888-939),字德峰,
幽州蓟县人也。父行简,假蓟州玉田令。希崇少通《左氏春秋》,复癖于吟咏。
天佑中,
刘守光为燕帅,性残酷,不喜儒士,希崇乃掷笔以自效,守光纳之,渐升为裨将。俄而守光败,唐庄宗命周德威镇其地,希崇以旧籍列于麾下,寻遣率偏师守平州。安巴坚南攻,陷其城,掠希崇而去。安巴坚询希崇,乃知其儒人也,因授元帅府判官,后迁卢龙军行军司马,继改蕃汉都提举使。
唐昭宗天祐年间,刘守光做燕地统帅,性情惨毒残酷,不喜欢文人,张希崇于是弃文投奔刘守光,刘守光接收了他,后来慢慢提升为副将。不久,刘守光吃了败仗,唐庄宗派周德威镇守燕地,张希崇因原载名册被收容在周德威的部下,不久派他率领非主力部队驻守平州。
辽太祖
耶律阿保机向南进攻,攻下平州,俘获了张希崇并带着他离开平州北去。耶律阿保机询问张希崇,才知道他是文人儒生。因此拜封他为元帅府判官。后提升为卢龙军行军司马,接着改任蕃汉都提举使。
天成初年,伪平州节度使
卢文进南归,契丹国主让张希崇接替了平州节度使的职位,并派心腹领三百边骑监督他。张希崇上任几年后,契丹国主逐渐宠信他。一天,张希崇登上州城楼台,私下盘算谋划说:“从前班超在西陲戍守,不敢擅自回去,是因为接受皇上诏谕的缘故。我现在打算入关回去,决断在于自己。怎么能坦然安心在这种不测之地停留!”于是召集杰出的手下汉人,对他们说:“我困陷在这里,喝奶酪、穿裘皮,活着时不能与亲情故旧相见,死了则变成这穷野荒漠的孤魂野鬼。南望家乡山山水水,过一天就像过一年一样漫长。你们难道不思念家乡?”部下汉人都泪流湿衣,说:“明公打算率领部下全部南归,好的确是好,只是对众多的契丹人怎么办?”张希崇说“:到明天把契丹人头领叫到节度使大帐,先擒住他们,契丹兵失去了统帅将领,部众就一定会分散瓦解。再说,平州离契丹王宫一千多里,等到消息传去,契丹国主再调兵,十天以后才能到达这里,那时我们已经进入汉人地界很远了。用不着因敌众我寡而忧患!”听后,大家都非常高兴。当天,张希崇在郡守府第的旁边空隙地挖了陷阱,贮藏了石灰。第二天,契丹头领与众多的随从来到帅帐,张希崇拿出几坛醇酒给他们喝,把他们灌醉以后,就全部投入石灰坑里淹死了。他们的徒众扎营在城北,张希崇就派人去攻打他们,最后,都溃败突围奔逃而去。张希崇于是率领所管辖的活着的二万多人南归后唐。
唐明宗奖励他,任他为汝州防御史。
张希崇就任汝州后,派人接母亲来汝州。母亲到了汝州地界,张希崇亲自为母亲抬轿子走了三十多里,看到的人没有不称赞叹服他孝顺的。过了二年,升迁为灵州两使留后。此前,每年戍守灵州的士兵运输粮食要走五百里,有遭受抢劫的忧患。张希崇于是告诉戍边将士,广泛从事开荒种地,屯积粮食。一年多后,军队的粮食大为充足。皇上诏书褒奖他,因此正式授予他镇守一方的旄节。
清泰年间,张希崇厌烦了那里不纯的习俗,接连上表请求朝见皇上,末帝下诏准允了他。到了京城不久,朝廷因听说他安定边疆有功,提议在内地安置他,改任为..州节度使。到晋高祖进入洛阳,与契丹将有重要盟约,担心灵武会被契丹攻取,于是又派他出任灵武节度使。张希崇叹息说“:我应该老死在边陲城邑了,命中注定逃不出这个地方。”因此郁郁不得志,积久成疾,最后死在职位上。其时年仅五十二岁。张希崇从小校接连升到
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多次主持一方的军政事务,赐封清河郡公,享受俸禄三千户,赐为清边奉国忠义功臣,也可称得上是荣耀华贵一生的人了。
张希崇,字德峰,幽州蓟县人也。父行简,假蓟州玉田令。希崇少通《左氏春秋》,复癖于吟咏。天祐中,刘守光为燕帅,性惨酷,不喜儒士,希崇乃掷笔以自效,守光纳之,渐升为裨将。俄而守光败,唐庄宗命周德威镇其地,希崇以旧籍列于麾下,寻遣率偏师守平州。安巴坚南攻,陷其城,掠希崇而去。安巴坚询希崇,乃知其儒人也,因授元帅府判官,后迁卢龙军行军司马,继改蕃汉都提举使。天成初,契丹平州节度使卢文进南归,契丹以希崇继其任,遣腹心总边骑三百以监之。希崇莅事数岁,契丹主渐加宠信。一日,登郡楼私自计曰:“昔班仲升西戍,不敢擅还,以承诏故也。我今入关,断在胸臆,何恬安于不测之地而自滞耶!”乃召汉人部曲之翘楚者,谓曰:“我陷身此地,饮酪被毛,生不见其所亲,死为穷荒之鬼,南望山川,度日如岁,尔辈得无思乡者乎!”部曲皆泣下沾衣,且曰:“明公欲全部曲南去,善则善矣,如敌众何?”(《欧阳史》作“麾下皆言兵多不可俱亡,因劝希崇独去。”)希崇曰:“俟明日首领至牙帐,则先擒之,契丹无统领,其党必散。且平州去王帐千余里,待报至征兵,逾旬方及此,则我等已入汉界深矣,何用以众少为病!”众大喜。是日,希崇于郡斋之侧,坎隙地,贮石灰。明旦,首领与群从至,希崇饮以醇酎数钟,既醉,悉投于灰阱中毙焉。其徒营于北郭,遣人攻之,皆溃围奔去,希崇遂以管内生口二万余南归。唐明宗嘉之,授汝州防御使。希崇既之任,遣人迎母赴郡。母及境,希崇亲肩板舆行三十里,观者无不称叹。历二年,迁灵州两使留后。先是,灵州戍兵岁运粮经五百里,有剽攘之患。希崇乃告谕边士,广务屯田,岁余,军食大济。玺书褒之,因正授旄节。清泰中,希崇厌其杂俗,频表请觐,诏许之。至阙未久,朝廷以安边有闻,议内地处之,改邠州节度使。及高祖入洛,与契丹方有要盟,虑为其所取,乃复除灵武。希崇叹曰:“我应老于边城,赋分无所逃也。”因郁郁不得志,久而成疾,卒于任,时年五十二。希崇自小校累官至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三历方面,封清河郡公,食邑二千户,赐靖边奉国忠义功臣,亦人生之荣盛者也。(《欧阳史》:赠太师。)
希崇素朴厚,尤嗜书,莅事之余,手不释卷。不好酒乐,不蓄姬仆。祁寒盛暑,必俨具衣冠,厮养之辈,未尝闻亵慢之言。事母至谨,每食必侍立,俟盥漱毕方退,物议高之。性虽仁恕,或遇奸恶,则嫉之若仇。在邠州日,有民与郭氏为义子,自孩提以至成人,因愎戾不受训,遣之。郭氏夫妇相次俱死。郭氏有嫡子,已长,时郭氏诸亲与义子相约,云是亲子,欲分其财物,助而讼之,前后数政不能理,遂成疑狱。希崇览其诉,判云:“父在已离,母死不至。正称假子,孤二十年抚养之恩;傥曰亲儿,犯三千条悖逆之罪。颇为伤害名教,安敢理认田园!其生涯并付亲子,所讼人与朋奸者,委法官以律定刑。”闻者服其明。希崇亦善观象,在灵州日,见月掩毕口大星,经月复尔,乃叹曰:“毕口大星,边将也,月再掩之,吾其终欤!”果卒于郡。
张希崇,字德峰,幽州蓟人也。少好学,通《左氏春秋》。刘守光不喜儒士,希崇因事军中为偏将,将兵戍平州。其后契丹攻陷平州,得希崇,知其儒者也,以为卢龙军行军司马。明宗时,卢文进自平州亡归,契丹因以希崇代文进为平州节度使,遣其亲将以三百骑监之。居岁馀,虏将喜其为人,监兵稍怠,希崇因与其麾下谋走南归。其麾下皆言兵我,不可俱亡,惧不得脱,因劝希崇独去。希崇曰:“虏兵守我者三百骑尔,烹其将,其兵必散走。且平州去虏帐千馀里,使其闻乱而呼兵,则吾与汝等在汉界矣!”众皆曰善。乃先为阱,置以石灰。明日,虏将谒希崇,希崇饮之以酒,杀之阱中,兵皆溃去,希崇率其麾下,得生口二万南归。明宗嘉之,拜汝州防御使。迁灵武节度使。灵州地接戎狄,戍兵饷道,常苦抄掠,希崇乃开屯田,教士耕种,军以足食,而省转馈,明宗下诏褒美。希崇抚养士卒,招辑夷落,自回鹘、瓜、沙皆遣使入贡。居四岁,上书求还内地,徙镇邠宁。晋高祖入立,复拜灵武节度使,希崇叹曰:“吾当老死边徼,岂非命邪!”希崇事母至孝,朝夕母食,必侍立左右,彻馔乃敢退。为将不喜声色。好读书,颇知星历。天福三年,月掩毕口大星,希崇叹曰:“毕口大星,边将也,我其当之乎!”明年正月卒,赠太师。有子仁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