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弦
荷兰国家演奏学院音乐总监
张弦,女,意大利米兰威尔第交响乐团音乐总监,荷兰国家演奏学院音乐总监1973年出生在丹东的一个艺术家庭,父母为她取名“弦”,是冀望女儿日后能走音乐之路。
人物简介
张弦,女,意大利米兰威尔第交响乐团音乐总监,荷兰国家演奏学院音乐总监1973年出生在丹东的一个艺术家庭,父母为她取名“弦”,是冀望女儿日后能走音乐之路。她的第一架钢琴也是由父亲买回全套零件亲手组装的。张弦没有辜负双亲的期望,12岁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6年后升学院指挥系,仅20岁出头又以指挥中央歌剧院的《费加罗婚礼》作为硕士学位音乐会而受到关注。1998年她只身赴美,于辛辛那提音乐学院攻读指挥博士,并开始指挥学院管弦乐团。
人物经历
2002年,指挥大师马泽尔创办了“马泽尔·维拉指挥大赛”,张弦作为一位女性参赛者,面临比别人更大的压力,最终在强手如林的比赛中脱颖而出,与另一位选手并列第一名。相比最终的结果,比赛过程或许更令她难忘。决赛的整整一周内,她登台卡内基音乐厅,随着指挥棒的起伏,沉醉于音乐之中。从此她明白今后的路在于“把握每一次上台的机会”。
比赛获奖后,她进入纽约爱乐乐团作为马泽尔的助理指挥。马泽尔很注重对她的培养。同时,大师高效率的排练工作及演出时始终保持精神高度集中的作风也深深影响了她。2004年2月7日,张弦作为来自中国大陆的指挥,首次指挥乐团演奏“给青年人的音乐会”。这之后,马泽尔又多次安排她指挥乐队。她也以自己极强的爆发力、对作品的独到理解以及沉稳的处世风格而渐渐得到乐团与听众的认可。张弦于2005年起,担任纽约爱乐乐团副指挥,直至2008年。
2009年起,张弦担任意大利米兰威尔第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并于2011年,同时担任荷兰国家演奏学院音乐总监。张弦也不断作为客席指挥与洛杉矶爱乐乐团、华盛顿国家交响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伦敦交响乐团BBC交响乐团等名团进行着密切合作。她说:“我感觉我就像一直在被音乐牵着鼻子走,好像命运把一切都安排好,我只管照着做就行。”其实,这正是所有音乐家都梦寐以求的境界。
张弦访谈录
在不少人看来,指挥台似乎总是被男性垄断,女性往往处于指挥的边缘。但闯荡欧美乐坛多年的张弦对此并不以为然。她说,闯荡欧美的这些年里,与她合作的音乐家们从未因她是一名女性而给予“特别照顾”。对她而言,所谓“女指挥”的特殊身份并不存在,自己就是一个与男性无异的指挥家
“音乐就是音乐,与性别无关。”张弦说得异常坚决。在她看来,对音乐家的性别差异给予过多关注,是件毫无意义的事情。“就像很多女钢琴家,她们指尖弹出的音乐,常常比男钢琴家更‘阳刚’。你能说男女有别吗?”
出生于音乐家庭的张弦,3岁就在父母的指导下开始学习钢琴,后师从吴灵芬教授学习指挥,并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
2002年,刚上任纽约爱乐乐团音乐总监的洛林·马泽尔在美国举办了一次青年指挥比赛,张弦就在那次比赛中脱颖而出,被马泽尔“一眼相中”征召为副手。
此后,张弦的指挥道路一直顺风顺水。成为纽约爱乐乐团助理指挥后,她已与乐团合作了多场音乐会,明年,芝加哥交响乐团也将加入张弦的“客座”队伍。对于这些经历,张弦倒显得十分平静。“我感觉我就像一直在被音乐牵着鼻子走,好像命运把一切都安排好,我只管照着做就行。”
在纽约爱乐乐团任职的这些年,让张弦有机会与多位指挥大师共事,其间的耳濡目染在她看来显得弥足珍贵。“比如洛林·马泽尔,他的指挥技术实在一流,一个个手势打出来,根本不需要嘴巴说什么,就能让乐手心领神会。”对于她的这位“顶头上司”,张弦表示,自己在很多方面受到了他的影响。“他做事效率很高,排练时从来不会浪费一分钟时间。渐渐地我在排练的时候也会尽量节约时间。”张弦有着背谱指挥的习惯,在她看来,这除了得益于郑小瑛教授早年的严格教育外,也与马泽尔的影响密不可分。“当然,我的记忆力跟他不好比。马泽尔记谱简直是数码式记忆。”
指挥生涯中张弦受马泽尔的影响最多,但要论最崇拜的“偶像”,张弦还说出已故指挥大师卡洛斯·克莱伯的名字:“他的音乐造诣太神了。”
从1998年离开祖国开始,张弦已在国外闯荡了10年,其间除了与广州交响乐团中国爱乐乐团有过两次合作外,回国演出的机会屈指可数。“演出安排实在太密。”张弦说,“而且回国一次路途太远,往往很难抽出时间。”
尽管长年的分离让张弦对中国产生了不少陌生感,但这位华人指挥家对祖国的挂念并不因此消减。而唤起这种情感的就是与中国人合作的音乐。张弦说自己一直希望在欧美多推崇中国的音乐作品。“我在美国经常演奏陈怡的作品。”张弦说,但她同时也流露出无奈:“因为可供演出的中国作品相对还是太少了。”
参考资料
张弦.中国音乐学院.
最新修订时间:2023-04-09 22:36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