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礼
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副司令员
张志礼(1921~2010),男,江苏省启东县(今启东市)启东区南清河镇(现属惠萍镇)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原副司令员,离休干部。1955年被授予中校军衔,曾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和独立功勋荣誉章。
人物生平
张志礼,(1921-2010),1921年出生于江苏省启东县(今启东市)启东区南清河镇一户贫苦农民家庭。1940年10月参加新四军。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副班长、班长、副排长、排长、副连长、连长等职,参加了如皋、杨槽乡、高码头、石港等战役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苏中军区四分区特务二团三连连长,华东野战军四纵十师二十九团侦察参谋、一营副营长、营长等职,参加了苏中“七战七捷”、鲁南、莱芜、孟良崮、豫东、淮海、渡江、上海、杭州、舟山等战役战斗。
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第三野战军二十三军六十七师二○○团副参谋长、参谋长、副团长。1954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基本系。后历任148师副师长、代理师长、师长、五十军参谋长、副军长、军长、成都军区副司令员等职,为部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做出了贡献。
张志礼1955年被授予中校军衔。
2010年4月25日,成都军区原副司令员张志礼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成都逝世,享年90岁。
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张震迟浩田南京军区沈阳军区、成都军区、北京军区等发来唁电并敬献花圈。
2010年6月4日上午,张志礼同志的骨灰被护送至启东市烈士陵园安放。
个人荣誉
1950年6月被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同年9月被政务院授予“全国战斗英雄”称号,并出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和全国首届战斗英雄代表大会。
1957年被授予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
个人作品
口述革命回忆录《华东战场纪事》。
人物经历
张志礼出生在启东一个叫南清河(现属惠萍镇)的小村。张志礼刚满10个月时,父亲病故,身单力薄的母亲无力支撑这个贫困的家。在他13岁那年,一家人北上大丰垦荒耕种,过着披星戴月辛苦劳作还是饥一顿饱一顿的艰难日子。1940年10月,张志礼在掘港遇到了一位新四军排长,从此走上了那条向往已久的革命之路。
戎马生涯几十年,张志礼先后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历经大小战斗上百次,5次身负重伤,多次荣立战功。
在抗战最严酷的时期,张志礼参加了苏中反“清乡”战斗,率领如皋县汤圆区游击队佯装主力部队与日、伪军作战,在杨槽乡突围,智取高码头,奇袭石港伪区公所等战斗中打了许多漂亮仗。此后,在由刘伯承元帅签署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毕业鉴定上,用作委以张志礼师级以上高级指挥员重任的理由之一,就是“在1943年到1944年抗击日军清乡时,能坚持一个地区,单独作战”。
1948年11月,在淮海战役围歼刘家河黄伯韬兵团的战斗中,张志礼临危受命,率领由十几名打剩下来的骨干和刚抓获的近300名俘虏整编成的一个营首战告捷,被传为佳话。
全国解放后,张志礼在我军最高学府南京军事学院苦读四年,以全优成绩翻越“文化山”。1954年9月,他奉命赴朝鲜前线,负责培训志愿军军一级领导。1955年5月,他回国正式接任148师副师长,在东北抓战备工作12年。强将手下无弱兵,1964年,在全军侦察兵大比武活动中,他带领的师侦察连取得了综合成绩第一名,受到了叶剑英元帅的表扬,沈阳军区授予该连“红心虎胆侦察连”荣誉称号,并记集体一等功。
1967年5月,张志礼奉命入川,投入了长达18年的新时期部队建设工作。先后任第50军参谋长、副军长、军长、成都军区副司令员,期间两次带领部队参加川西甘孜地区和阿坝地区抗震救灾。1979年春,他还奉命去南方参加戍边作战,指挥一支完全陌生的部队胜利完成作战任务,为自己的戎马生涯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人物故事
1970年5月20日,张志礼带领部队长途野营拉练至海拔4700米的鹧鸪山。当时已行军46天1165公里,战士们都已十分疲惫,翻越高山的任务显得十分艰巨。由于山顶空气十分稀薄,师级以上的干部大都因体力不支而乘坐汽车。接近50岁且患有高血压的张志礼却坚持徒步行走。爬到山顶时,不少战士想休息一会儿,张志礼催着他们赶紧下山,经验提醒他那里的空气不适宜停留。下山时,张志礼面色都已发青,他对身旁的部属说:“我不亲自走,怎么知道我的战士能不能适应那里的环境。”在整个率军历程中,他都那样坚持着身先士卒。
1973年2月6日,在四川西北部的炉霍甘孜一带发生7.9 级地震,张志礼带领部队前去救灾。部队驻扎地正处宣水河的一个回水沱畔。当时死亡2000多人,当地藏民将尸体推入河中水葬,尸体随着水流在回水沱聚集,场景碜人。士兵们就用木棒将尸体向外捅去。张志礼见了,一言不发,脱下鞋袜站到寒彻心骨的河水里,用双手将一具具尸体顺水流推出。士兵们先是惊呆,随即纷纷扔下木棒站到水里,和将军一同默默地推尸体。受首长爱民情怀的感染,他们甚至没有感觉到冷与累。当地藏民对军队的感情因此更加醇厚。
1951年7月,30岁的张志礼与山东威海姑娘、23军野战医院化验员隋苏青喜结良缘。这对革命伴侣相敬如宾,风雨同舟,共同度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峥嵘岁月。
张志礼善良,尤其对贫困的百姓,能帮则帮。汶川地震,坐在轮椅上的他坚持去捐款,让妻子把家里能捐的都捐,没有多余的被子就去商场买了再捐。
1985年8月张志礼离休后的第一个活动就是重回故里。2009年11月,他挥毫为家乡题词:“祝故乡启东更加辉煌,人民幸福安康。”赤子之心由此可见一斑。病重时,他嘱咐说:“我老了,该回去了。”所以,遵照他的遗愿,家人把骨灰安置在他魂牵梦萦的故乡。
参考资料
张志礼骨灰安放仪式举行.启东市人民政府.
最新修订时间:2023-03-05 09:10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