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苏泉
坤沙的参谋长
张苏泉(1930年一2011年6月3日),辽宁庄河人,是国军特种部队培养出来的年轻军官,当他出道的时候,国军已经兵败如山倒,逃向大海中的孤岛台湾朝鲜战争的爆发,美国对太平洋地区的插手,使国民党苟安偏远之地,屡次兴风作浪,企图反攻大陆,无奈流水落花春去也。张苏泉奉命前往滇缅地区,训练撤退到那里的国军残部。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和缅军的猛烈夹击之下,国军残部溃不成军,多数人撤到台湾,少数人留在当地,张苏泉留下来了,他和莱莫山土司的后裔坤沙(汉名张奇夫)结成莫逆,开始了纵横天下的毒枭生涯。
早期经历
张苏泉 原金三角毒王坤沙参谋长,1930年生辽宁省庄河人。
人生经历
1948年毕业于成都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属黄埔第20期。
据四川广元籍作家邓贤所著《流浪金三角》第二十九章《理想之光》第52至第53段记载:张苏泉生于1927年,1949年撤到台湾。
国军于1958年成立特战第一总队(专门执行[七分敌后抗暴]任务)张苏泉为特战总队中的一名军官,顺便讲一下国军的特战总队是隶属于国防部的特殊单位,由作战次长室统筹组成,名义上虽然是属于国军陆军总部管辖,但是实际上是归当时的国防部长蒋经国所指挥的。国军陆军特种作战部队的首任司令为易瑾中将,(1911-1996)(其后任首任国防部会议特种作战部队指挥部中将指挥官,于1996年1月1日病逝,享年85岁。易瑾中将就是曾参加过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的著名的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3团的一名营长。)第1特战总队队长为夏超将军。
1959年,第1特战总队队长夏超奉蒋经国指示率全队1200人增援滇缅孤军,搭乘C-46运输机途经泰国抵达孟帕寮机场,张苏泉随之来到金三角。由于缅甸政府的抗议和美国的压力大部分第1特战总队队员于1961年国雷行动(取蒋经国之“国”及CIA台北站站长雷克莱恩之“雷”)中撤退回台,但张苏泉没有走,而是继续留在缅甸。
据张苏泉说是志愿留下的,不过台湾军方30年一直开饷给其在台的亲人,1989年满60岁退役时还授予上校军衔。从这方面来看并不完全是个人行为。
从1961至1963年的则一段时间里张苏泉曾任原残军副总指挥兼第1军军长吕维英所组建的“110特种部队”(其实就是雇佣军)的参谋长。但老挝政治势力变幻不定,这支雇佣兵部队也就没有了生存空间。吕维英独自去了泰国,张苏泉便成为了这支残破不堪小队伍的首领。
他和坤沙结识源于一个偶然的机会,1961年,国民党残军第二次撤退台湾时,他留了下来,作为雇佣军在当地扎根,在一次溃败时结识了坤沙,并投身其中。
1963年他结识坤沙,具有丰富的亚热带地区丛林作战经验的张苏泉很快便成为坤沙军的参谋长,为坤沙训练军队,指挥战斗,战胜了缅泰政府军的数十次围剿。
据四川广元籍作家邓贤所著《流浪金三角》第二十章《末路英雄》记载:张苏泉曾经是坤沙的上司。他们在1963年之前就认识多年。那时,坤沙参加了国民党残军在缅甸北部招募的部队。张苏泉作为黄埔嫡系学历的军官被派遣到缅甸北部时,军衔和职务都比坤沙高,而且张苏泉还以上司的身份率领坤沙战斗。至于后来,国民党残军受国际压力撤离中南半岛,坤沙则组建了自己的民族武装。(另外,军长吕维英拉起来的一支队伍,后来称“110特种部队”,团长是张苏泉,参谋长梁中英。等到1963年,“110特种部队”在一处没有地名的河谷遭遇另一支人数更多的当地武装包围,突然有人高喊张苏泉的名字,不是用陌生的缅语或者掸语,而是地道的汉语。那支队伍的领袖不是别人,正是他从前的部下坤沙。)
由于金三角是国民党反攻大陆重要的棋子,也是收集大陆内地情报最佳的管道,而拥有庞大马帮势力的坤沙则是确保这个管道得以畅通的力量,因此国民党政府曾于1969年委托坤沙担任华侨协会联合会第四届执行委员会委员。
众多资料显示国民党在拉拢和利用坤沙,可以说张苏泉既帮了坤沙也完成了国民党所交给的任务。
1969年坤沙被政府军诱捕,在坤沙被政府监禁后,张苏泉一方面积极武装力量,同时积极营救坤沙。
为了向缅政府施加压力以解救坤沙,张苏泉派出特工小组,于1973年4月16日缅甸“泼水节”期间,在掸邦首府东枝绑架了两名苏联医生贝柯密斯基和维诺格达道夫。
然而,苏联人反应并没有张苏泉预期的那样强烈。缅甸政府采取了强大的军事攻势,对张苏泉进行军事打击,但也未能救出人质。双方僵持到了1974年。
张苏泉搞的两个人质“粘”在了手上,后来他通过秘密的渠道,请动了当时的泰国陆军参谋长江萨·差玛南(70年代后曾任泰国总理)居中斡旋,并且召开记者招待会,向外界宣布自己手中掌握的苏联人质。在国际舆论的关注下,事情最后总算有了结果。
1974年5月,江萨上将亲自乘坐直升飞机至张苏泉在泰国边境的据点,接走了已经关押一年有余的两个苏联人,交给了苏联驻曼谷大使馆。
缅甸政府在保全了面子的前提下,于1974年9月7日释放了坤沙。
坤沙被释放后,起初被要求居留在仰光,不准离开。后来,又迁徙到了瓦城
1976年2月7日,在张苏泉一次精心策划安排下,一辆美式吉普车,载着经过化装的坤沙及张苏泉的特别行动小组驶出了瓦城。7年后,坤沙又回到了泰缅边境的“金三角”地区。
不久,坤沙采取了张苏泉的建议,将人马拉到当时泰国军警无法顾及的北部边境地区。当时,泰国边境地区由于有泰共的小股武装活动,所以坤沙在与泰国有关方面达成反共防共的协议后,坤沙部的驻留得到了一定的“合法性”。
坤沙“掸族革命军”,当时约近4000人,指挥部设在了一个叫满星叠的小镇。
这是一个距离缅甸边境不到8公里的村子,有273户人家,1600多人。在离满星叠不远的其它七八个寨子,也同时驻扎着坤沙的其它的部队。满星叠在一个山谷中,长3公里,宽1.5公里,四面环山,地势险要,水源丰富,森林密布,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
1978年,越南军队入侵柬埔寨,一直处于友好关系的泰柬两国,有了共同的危机感。由于“民柬”于1979年退入山林,政权由越南韩桑林控制,对泰国就更加不利。于是,泰国军方关注的重点是与柬埔寨接壤的东部边境,对于北部地区,企图利用国民党残军三、五军与坤沙部来保土安民,防止外患。这给坤沙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有利时机。他迅速发展了起来。
据联合国资料统计,1949年金三角鸦片生产只有三十七吨,到六十年代末期,金三角鸦片产量剧增至一千吨,至九十年代,鸦片生产已经创纪录地超过二千五百吨,海洛因产量达二百五十吨之多,占世界鸦片总量的百分之八十五。而坤沙集团每年走私海洛因就占世界海洛因的百分之六十。
坤沙集团甚至还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品牌著名的四号海洛因“双狮踏地球”。
1996年因掸族人的排汉运动(掸邦的大部分权力都掌握在汉人手里)导致内部分裂迫使坤沙和张苏泉向缅甸政府投诚。随坤沙投降缅甸政府后,张苏泉在仰光向政府承包了一间电影院,隔壁经营一间可容纳数百人的中式餐厅,餐厅旁空地上搭建茅屋而居,过着退隐江湖的晚年。
去世
张苏泉(辽宁庄河人)于2011年6月3日于曼谷去世,享年84岁。2011年6月7日,掸邦先驱报曾经刊登了张苏泉在仰光病逝的消息,此报道被广泛引用,但2011年7月6日,掸邦先驱报对此进行更正,声明早前报道有误,张苏泉不在仰光而是在曼谷病逝,该报道说与坤沙不同,张苏泉不在美国和泰国通辑的黑名单上,还说张苏泉病逝前访问过他的家乡中国东北。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11 10:43
目录
概述
早期经历
人生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