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虹(zhanghong)是一名演员,代表作品有《
状元与乞丐》《女皇与公主》。
内容信息
主工正旦,宗“郭”(明霞)派
咸阳市大众剧团团长,
国家一级演员;
陕西剧协会员、咸阳市妇联代表、咸阳市有特殊贡献的“三五”人才。“郭”(明霞)派传人。
1984年进入
咸阳市人民剧团工作。1985年拜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郭明霞为师。在郭老师及老一辈艺术家和领导的精心指导和培养下,自己刻苦磨练,虚心学习,取长补短,在秦腔的艺术道路上走出了郭派传人的足迹。
唱腔特点:嗓音浑厚圆润,委婉自如,吐字清晰动听,做工高雅大方,尤其是哭音唱腔别具一格。
擅演剧目
大型本戏《铡美案》《五典坡》《黑叮本》《哑女告状》《女皇与公主》《法门寺》《清风亭》《玉蝉泪》《大拜寿》《秦楼案》《状元与乞丐》《闯宫抱斗》等
曾荣获:1987年
陕西省首届艺术节一等奖、1991年第二届“西凤杯”一等奖、1993年陕西省流派大赛一等奖、1997年陕西省青年演员折子戏大赛一等奖、1999年陕西省首届观众喜爱的电视戏曲演员评选活动被评为“戏曲百佳演员”、2005年被西北五省秦腔“
四大名旦”争霸赛中被评为新锐旦角优秀演员。
感恩的心
——访优秀秦腔旦角演员张虹
6月1日,
国际儿童节,距即将到来的端阳佳节不足十日。繁华的西安市东大街上,人山人海。即使天气炎热、烈日当空,人们依旧穿梭于步行街、大商场,各取所需、自得其乐。五彩缤纷的香包、品类繁多的粽子直引得众人纷纷驻足挑选。
午后两点,记者见到了专程从咸阳赶到西安联系演出场地的张虹。高挑的身材,朴实的装束,及肩的卷发,无不透露出这位秦腔名旦的干练作风。站在一旁的中年男子,一副眼镜,衣着简单,十分儒雅,是张虹的爱人左亚林。
提起张虹,在咸阳、宝鸡一带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已故秦腔大家郭明霞的入室弟子、得意门生”“郭派艺术的传人”无疑是其最闪亮的标志。唱腔浑厚淳朴、真切感人,表演细腻传神、独具风采,尤其是在《四贤册》《铡美案》《赶坡》等秦腔传统戏中的精彩唱段,更是深得恩师郭明霞真传。
俗语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13岁时,张虹考入乾县艺术学校,自此与秦腔结下了生死难分的情谊。每天清晨,操场上总有一个身影,吊嗓子、走碎步、练身段,直到上课铃声响起,风雨无阻,整整5年。因为刻苦,张虹深得老师们的喜爱,也因此,老师们便给她开起了“小灶”。《铡美案》《哑女告状》《状元与乞丐》……还未毕业,张虹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旦角了。以至于很多观众不顾路程遥远,赶到县城观看她的演出。一位“郭派”艺术的忠实戏迷看了她的演出,赞不绝口:“太过瘾了,简直就是年轻版的郭明霞!”更有观众竖起大拇指说:“这丫头出息着呢!”一时间,“小郭明霞”、“唱戏好把式”、“秦腔界的启明星”等美誉纷至沓来。
从小崇拜“郭派”艺术的张虹,在一次调演中认识了郭明霞。“当时,郭老师的哥哥是艺校的导演,给我排了很多戏,因为要参加全市艺校学生调演,他就把郭老师请来给我化妆。”让张虹感到意外的是,眼前的这位名家竟是这等和蔼、亲切,如同邻家婶子一般。
进入
咸阳市大众剧团后,张虹如鱼得水,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排戏、演出占据了她的全部时间。两年后,适值陕西省首届艺术节举办,张虹以“郭派”代表作《赶坡》参赛,斩获表演一等奖。这对20出头的张虹而言是莫大的鼓励。“没有郭老师给我排戏,我拿不了这么好的成绩。”在陕西省第二届艺术节上,郭明霞与张虹师徒同台献艺,在《女皇与公主》中分别扮演武则天和上官婉儿。演出结束后,一位戏剧评论家便对郭明霞说:“扮演上官玩儿的演员很不错,值得培养。若想让‘郭派’艺术传承下去,找个好苗子是关键。”不久,张虹正式拜郭明霞为师,成为其入室弟子。
郭明霞以其刚柔相济、韵味十足、字正腔圆、朴实深沉的唱腔风格赢得了城乡戏迷的广泛认可与好评,“听了郭明霞的唱,三年五年不能忘;看了郭明霞的戏,十年八年不看戏”,这段顺口溜便是对郭明霞影响力的真切印证。
每每回忆起恩师,张虹都潸然泪下。“郭老师是一个纯粹的艺术家,她把精力都花在了演戏上,唯一的爱好就是打打毛衣。即使这样,嘴里仍在哼唱。”舞台与生活相互交融,恩师对艺术的执著深深地感染着张虹,尤其是对后辈的大力提携,让张虹感慨颇多。
在黄陵演出《五典坡》时,郭明霞突感身体不适,便向领导推荐张虹演前半场,可观众却点名要看郭明霞的戏。无奈,郭明霞只好给大家耐心解释,“这是我的学生,让她给大家演演,看看到底怎么样。不行,我再给大家加演!”听完恩师的一席话,张虹感动得几近落泪。早已化好妆的郭明霞静静地站在后台,看着舞台上的张虹。两句刚出口,场下顿时鸦雀无声,随之掌声如雷声般响起。郭明霞心里踏实了。
这次演出,对郭明霞而言是考验徒弟的一次机会,对张虹而言却是铭记于心的感激。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张虹依旧忐忑不安,“当时压力太大了,演不好就把郭老师的场子砸了。”
名噪西北五省的郭明霞,舞台上曾令多少戏迷为之倾倒,而台下的她却是个实实在在的普通老百姓。在同一个季节里若见她十次,至少有八次穿着同样的衣服。下乡演出,一件旧棉袄与普通农妇没有一点区别。“郭老师从艺数十年,朴实、忠厚的农民本色始终没有变,她永远记着自己是农民的女儿。”恩师的为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张虹。虽然两人的性格完全不同,但张虹对艺术的痴迷丝毫不亚于恩师。
郭明霞虽已离世,但“郭派”艺术却因为张虹而被更多的戏迷、观众所熟悉、喜欢。从张虹身上,戏迷们仿佛看到了一代名家当年的风采。对于恩师,张虹有太多的感激埋在了心底,化作了对秦腔艺术的挚爱。
采访张虹,并不是件易事,因为她的不善言谈着实让记者头疼了一回。从最初的一问一答,到敞开心扉、尽情倾诉,皆因前辈郭明霞。因为有情,所以有话。
此时的张虹默默无语,低头沉思,仿若回到了以往跟随恩师排戏的岁月。若不是有人敲门,她依旧会陷入沉沉的回忆之中。薛孝民,西安尚友社退休演员,张虹的大师哥。任收良,咸阳市大众剧团办公室主任,张虹的朋友。两位老友的到来,让张虹颇为兴奋。
“剧场联系得咋样了?”任收良用关切的语气问道。“时间比较紧张,赶紧把剧场定下来,其他事就好办了。”大师哥薛孝民关心地说。朋友们的鼎力支持,让张虹深有感触。“别看是我的个人专场,但背后凝聚的是众多人的心血。”
对于即将举行的专场演出,张虹颇为期待。虽然劳神,但“总感觉浑身是劲”。看着煞是辛苦的妻子,张虹的爱人很是心疼。“演员太不容易了,打小就和戏曲签下了‘生死契约’。”为了光大“郭派”艺术,为了展示自己的实力,更为了自己所钟爱的秦腔事业,张虹举全家之力、聚全团之心,即将为古城观众献上一道艺术大餐。
折子戏专场汇聚了《哑女告状·听月楼》《四贤册》《杨门女将·寿堂》三出优秀的秦腔传统剧目,小旦、正旦、老旦的不同侧重,全面展示出张虹旦角艺术的特有魅力。本戏专场则是秦腔传统剧目《铡美案》的全新演绎,唱做念打,无不体现出张虹的艺术水准。
室外,空气干燥、闷热异常。“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献出一片爱心,支援灾区建设”“我们与灾区人民心连心”……抗震救灾的各种宣传标语随处可见。四川汶川大地震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无论是作家、书画家,还是歌手、演员,都在竭尽所能地为灾区人民奉献着自己的绵薄之力。张虹亦不例外。
与记者道别时,张虹说专场演出的收入将部分捐献给灾区,“一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全国人民的力量一旦汇聚在一起,那将是无可估量的。灾区建设,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