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贞慧,1919年9月生于
浙江,中共党员,
辽宁师范大学退休副教授。家住大连
西岗区胜利社区。张贞慧老人关心参与
慈善事业,积极参加慈善义工活动。几十年来不仅为社会捐款达16万多元,还办理了
遗体捐赠手续。
人物经历
1919年生于上海,1950年从
复旦大学毕业后,到大连从事教育工作,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调至辽宁师范大学数学系,任教至1988年退休。
1986年第85期《辽宁师大校报》记载:“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打响后,张贞慧被前线战士流血牺牲的精神深深感动,于是,她将自己工资的一半用来支援前线;1966年邢台地震,张贞慧为帮助灾区人民早日走出困境,一次性捐款2000元。”
2001年,老伴去世时张贞慧遵照老伴的遗愿完成了他捐献遗体的心愿,自己也签署了《遗体捐献志愿书》。她说:“我将遗体无偿捐赠给医学教育和科研事业,以血肉之躯回报社会和人民。”
200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年过八旬的张贞慧成了大连慈善总会义工队伍的一员。张贞慧说,只要还能继续为社会做事情,心里就充满了欢乐。重体力的活干不了,希望能做一名力所能及的慈善义工。
2011年12月,张贞慧在中央文明办主办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中被评为“中国好人”。
2015年1月7日上午10时,张贞慧老人因病医治无效在大连去世,享年95岁。
2015年1月9日,张贞慧老人遗体告别仪式在辽宁大连殡仪馆举行,数百名义工自发到殡仪馆为老人送行。
主要贡献
家里俩月用一吨水
胜利社区工作人员证实,老人两个月只使用一吨水,而对一般家庭来说,即使再节约,也得用十几吨。老人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呢?原来,老人家里的脸盆有好几个,每个盆内都装有水,浑浊度不同。接的第一盆水先洗米,接下来洗菜,然后留着洗手、洗抹布,最后再冲厕所。在炉灶前、暖气片上,还放着装有水的大大小小的容器,老人说,这样水能温乎了,就不用再烧了。
曾被误会是求助者
还是在辽师大任副教授时,张贞慧就经常是一双解放鞋、一个帆布包、一套粗布衣服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人们常说,从张教授的穿着打扮上一点也看不出是位知识分子,更别说是上海滩来的知识分子了,倒像是位农村家庭妇女。1999年,当她把自己补发的全部退休金捐给希望工程时,俭朴的衣着竟让工作人员误以为她是来求助的。当走进她家时,你会看到两间不大的房间里,除了两件单人旧铁床和一个破旧的早年衣柜外,占满房间的是一堆堆书籍和一捆捆报纸;唯一的奢侈品只是一台电视机。
获奖记录
荣获“中国好人”称号。
人物语录
“我以前家里很穷,在我念大学的时候得了肺结核,根本没有钱看病,是慈善救济金帮我治病,我对慈善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也知道慈善对贫困的人意味着什么,我年龄大了,可能做不了太多工作,但我也愿意为他人尽点微薄之力。”
“有人说我傻,更多的人赞扬我高尚。在我自己看来,我不过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做自己愿意做的事。”
“多活一些时间,就能多干一些活。”
人物评价
几十年来,张贞慧的捐款行为从未中断过。抗洪救灾、希望工程、抗击非典……只要口袋里有钱,只要国家需要,张贞慧的捐款就在继续,至今已累计为社会捐款16万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