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起凤(1880——1957年),字翙之,山西猗氏五农庄(现属永济卿头镇张锁行政村)人。1904年毕业于山西大学堂,同年公费留学日本岩仓铁道学校攻读铁道工程。1905年曾任同盟会山西分会代理会长。1911年归国后历任同蒲铁路工科科长,太原脱离清政府起义成功后任太原学生联合会学生军军长兼任同盟会山西机关报《并州日报》馆馆长。1912年,运城镇光复后,受河东军政分府委任晋南民军总司令攻平阳府城(临汾城)及绛州城(今新绛)。南北议和后,1912年创建太原工业学校,任校长,1926年去职。1927年任故宫古物陈列所所长。1930年任天津航运局经理。后曾应傅作义绥远省政府首席参事,1938年后回乡久居。抗战胜利后在西安教书授课。1952年,山西省政协特邀为列席代表返回太原。1955年为山西省政协特邀委员,省文史馆馆员。
起凤昆仲二人,长名长胜(即起凤),次名得胜,另有二妹。起凤幼时,父亲在西安经商,因随之就读。17岁乡试中秀才,22岁至太原入山西大学堂。1904年,经山西巡抚张曾敭派遣,公费留学日本,入岩仓铁道学校攻读铁道工程。1905年加入同盟会,积极从事反清活动,并亲聆孙中山先生关于革命军事问题的讲学。留日期间,曾代理过同盟会山西分会会长。1906年,山西阳高籍留日学生李培仁,因愤恨清政府昏聩横暴,蹈海而死。山西同盟会支部联合河南、陕西、甘肃等省留日学生,召开了一次数千人参加的追悼会,轰动了东京留学界。张起凤为追悼会所作的挽联是:大局竟如斯,合看千仞矿山太行云回;此去必不归,恍闻一声筑唱易水波寒。
1911年学成回国,任同蒲铁路工科科长。中秋节回乡探亲后,约同乡王用宾、尚德等从晋南茅津渡河,拟经陇海,平汉、正太铁路回太原。抵洛阳时得到
武昌起义的消息。车到郑州,又见运兵列车自北向南络绎不绝,河禁盘查甚严。恰逢山西督练所会办温寿泉、委员常越解送枪械在郑州,二人都是同盟会员,起凤等数人附名于他们的护照过了黄河,抵达太原后,积极参加起义准备。10月29日,太原起义成功。为了打击坏人的劫掠活动,起凤等人倡议筹建学生联合会维持地方治安。因与个别商绅发生矛盾,他们请求阎锡山解散学生团,枪械上缴。景定成、张起凤等倡议成立学生军,由张任学生军军长。并决定受敢死军协司令部节制。是时,起凤还兼任同盟会山西机关报《并州日报》馆馆长,由一名越南革命党人阮鼎南任主笔。12月10日,清军攻陷娘子关。民军败退,阎锡山弃城北逃。副都督温寿泉及景定成、张起凤等收罗溃散民军,连同学生军,分批南下。12月20日,民军至洪洞,召开全体会议,商量进退之策。起凤主张绕道河津以联秦军。12月27日,民军抵达河津。是时,民军队伍极为复杂,曰义勇、曰洪权、曰霹雳、曰学生军、曰陆军、曰改编新军,起凤将军队重新编制,军纪为之一肃。1912年1月1日运城光复后,绛州和平阳尚在清军谢有光手中,河东军政分府任命起凤为晋南镇守使,李鸣凤为晋南民军总司令,北伐绛州和平阳。经过六日激战,于1月7日攻陷绛州,巡防队统领陈政诗就地正法。平阳则由于卢永祥部的援守,多日相持不下。2月12日,南北议和告成,13日清帝退位。阎锡山向袁世凯保荐董崇仁为晋南镇守使,谢有功弃城逃亡,张起凤和李鸣凤返回运城。夏天,河东军政府撤销,起凤随温寿泉返太原。
长子汝翼,与傅作义同期毕业于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任晋军营长等职。第二次
直奉战争中阵亡于左云。起凤逝子心切,又因老母多病,遂辞去公职回家侍奉母亲,期间,曾任运城兴业钱局襄理。
1927年,其母病故后,起凤到北平出任故宫古物陈列所所长。1930年任天津航运局经理。1932年,应傅作义邀请,任绥远省政府首席参事。1936年末,绥远形势恶化,日本侵略者野心毕露,蒙奸德王与日军勾结乘机作乱,傅作义决心抗敌守土。在傅的建议下,起凤离开绥远南返,因交通阻塞,直到1938年才回到故乡。田园生活长达六七年。
起凤有子女六人,子名汝翼、汝阁,女名秋云、秋月,继室又生秋兰、秋芳。起凤家居期间,待人极好。每至夏,命家人备凉开水于井台树荫下,任人饮用。日军侵华期间,驻解县日军军官竹田,曾受父瞩托至五农庄看望起凤,村民因之少受骚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