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文字
彩(拼音:cǎi)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彩的意思本用“”表示,大约汉魏两晋时代才产生“彩”字。“彩”本义指美丽的颜色。用作名词,指彩色的丝织品,引申为游戏、竞赛或赌博、争斗中得胜者所得的奖品,又引申为对胜利者或成功者的称赞。另外,彩又指在争斗中负伤流血,如挂彩。
字源演变
彩,是“采”字的后起字,而且是至今仍然通用的一对古今字。
彩,大约是魏晋以后才出现的字。在先秦文字里,都以“采”作“彩”,所以“彩”的初文(本字)便是“采”。“采”在古文字中是“爪”与“木”组成的会意字,用手在树上摘取,是其本意。摘取或选取得多了,就会呈现出多种色彩,采就引申出五彩、色彩。《尚书》里说:“以五采彰施于五色。”这时,“采”的意思已经由“采摘”的本义发展为表示瑰丽的颜色。文章的色彩,就叫做文采。从采摘引申到文采,要表达出如此多的意思,于是在“采”字的前后分别加上了可以表示不同类别的部首,这样就出现了“採”“埰”“彩”等字。“彩”字最初就是专门承载彩色义的,它右边的“彡(shān)”字就是表示花纹、修饰等义。古代的色彩,一般多用丝染色来表示,所以又有“綵”字。后起的这些字与原来的“采”字都成了古今字。在一般情况下,出现了今字以后,古字就用得少了,“采”与“彩”通用至今就显得比较特别。
“彩”字本义是“多种颜色”,是与图画密切相关的。“彩”代表的颜色有时是与“素”相对的:彩旗不包括白旗,彩纸不包括白纸,彩绸、彩带也是这样。“彩”有时又是指包括白色在内的多种颜色,“五彩”单说时指“青、黄、赤、白、黑”,在“五彩缤纷”这个成语中则是泛指颜色多,不定是几种特定的颜色,“彩霞、彩云,彩虹、绚丽多彩”的“彩”也都是这样。
颜色、色彩是物体发出的或反射出的或透过的不同波长的可见光在人的视觉中所得出的感觉和印象。因此它跟“光”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光彩”一词最初是“光泽”与“色彩”的统称,光彩夺目就是说颜色、光泽鲜艳耀眼;如果说一个杰出的人物光彩照人,那是比喻引人注目的形象、表现等。后来意义引申,“光彩”又用来表示“光荣”,如:得了第一名当然很光彩。“大放异彩”字面上指放出奇异的光彩,实际上常用来比喻做出了十分引人注目的成就。
颜色、色彩在许多方面有着广泛的运用和表现,因此,由“彩”构成的词在许多领域都可以见到。从前男女结婚,男方要出“彩礼”,新娘子要坐“彩轿”;一些重大的庆祝活动有时会搭“彩棚”;戏剧、舞蹈等正式公演前往往要进行化妆排练,叫做“彩排”;作战时负伤流血有一个委婉的说法叫“挂彩”,而伤员又可以叫“彩号”。“彩”古时候又曾指掷色子的胜色,后来赌博得利就被称为“得彩”,与此相关,赌注也被称为“彩”,字义进一步扩展,“彩”就成了赌博或某种游戏竞赛活动中给得胜者的钱物的通称。清末以后,中国国内部分地区开始发行具有赌博性质的奖券,人们称为“彩票”,于是买奖券中了奖也就称为“中彩”。从前赌博中呼喝叫彩称为“喝彩”,后来人们把表示称赞夸奖的欢呼也称为“喝彩”。
包含“彩”字的词语还有几个比较常见,如:剪彩、张灯结彩、悬灯结彩,这里的“彩”是指彩色的丝绸或彩色丝绸等制成的装饰物,不能简单地理解成“彩色”。
详细释义
(参考资料:《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字典》)
近义辨析
彩—采
在表示色彩时,“采”与“彩”很容易混淆。“采”用于精神、神色,侧重于描写精神状态,如神采、风采、兴高采烈、无精打采。“彩”用于跟多种颜色有关的事物,如彩色、色彩、五彩缤纷、挂彩(指流血过多,血流出来颜色分明)。“精彩”“丰富多彩”既指姿态也指颜色,通常不用“采”。“文采”既指华丽的色彩,也指文艺方面的才华,习惯上不写作“文彩”。
古籍训释
说文解字
【卷九】【彡部】仓宰切(cǎi)
文章也。从彡采声。
康熙字典
【寅集下】【彡字部】
《唐韵》《正韵》仓宰切,《集韵》此宰切,并音采。《说文》:文章也。从彡,采声。《广韵》:光彩。《集韵》:通作采。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规范提示】“木”的末笔捺改点。
【写法】“采”略宽,“彡”略窄,顶部左右旁齐平,底部“彡”略低。“采”,“爫”扁小、“木”宽大;“爫”首笔撇从竖中线上端起笔,第四笔短撇斜跨竖中线;“木”的横笔在横中线。“彡”,三撇起笔点上下对齐,第二撇斜跨横中线,第三撇伸向“采”下。
书法欣赏
音韵汇集
韵书集成
(参考资料:汉典)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参考资料:《汉语方音字汇》、汉典)
参考资料
.汉典.
十贿.搜韵.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15 01:27
目录
概述
字源演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