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允彝(1878—1943年),字静仁,湖南湘潭县人,中国近代民主
革命家。早年赴日本留学,积极投身反清革命活动。1905年加入
中国同盟会,1911年10月
武昌起义爆发后,从日本回国任
湖北军政府外交顾问。1913年次参加
二次革命,此后参加
护国战争和
护法战争。1923年出任教育总长,任内发生“驱彭挽蔡”运动。
人物生平
彭允彝(1878—1943年),字静仁,湖南湘潭县人。早年毕业于湖南明德师范学堂,旋赴日留学,先后就读于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和警监学校。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任湖南军政府外交顾问,南京临时参议院议员、众议院议员。1913年参加反袁“二次革命”,失败后避居上海。1915年10月在上海创办《中华新报》,反对袁世凯称帝。1919年2月,作为南方代表,参加在上海举行的南北和会。1922年11月任北京政府汪大燮内阁教育总长。1923年1月任张绍曾内阁教育总长。同月,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因其干涉司法,辞职出走,北大学生振起驱彭挽蔡运动。9月,被北京政府勒令辞职。抗日战争时期,彭允彝先后任国民参政会第一、二、三届参政员。1943年病逝,终年65岁。
主要事迹
辛亥革命
彭允彝留日期间,受西方民主思想影响,积极投身反清革命活动。1905年孙中山、黄兴在日本东京组建中国同盟会,彭允彝当即加入中国同盟会。1906年至1908年间,孙中山、黄兴等常回国领导革命斗争,难以顾及设在东京的同盟会总部事务,因而内部无人领导。彭允彝与欧阳振声、刘彦等湘籍中国同盟会会员坚持进行工作,经常参加吴玉章等召集的无定期各省联席会议,设法团结会员,开展活动。武昌起义爆发后,彭允彝从日本回国,任新成立的湖北军政府外交顾问。南北议和时,彭允彝作为南方代表之一,赴上海参加谈判。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彭允彝当选为临时参议院议员。不久,与宋教仁、蔡锷等组织统一共和党,任常务干事。1912年8月,中国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选举孙中山为理事长,黄兴、宋教仁等为理事,实际上党务由宋教仁代理,本部设在北京。彭允彝当选为国民党本部文事主任。1912年冬,全国进行第一届国会选举,彭允彝当选为众议院议员,赞同宋教仁的资产阶级议会政治、政党政治主张,利用议员身份极力推动资产阶级民主宪政的实现。
1913年4月,黄兴等领衔在北京创办民国大学,彭允彝任校长。
讨袁护国
1913年
袁世凯派人刺杀宋教仁,镇压
孙中山领导的
二次革命,登上了大总统的宝座,即解散国民党,取消国会。彭允彝被迫流亡日本,从此致力反袁护国斗争。1914年2月,彭允彝与
黄兴等组织明明编译社、浩然庐和政法学校,培养军事人才,积蓄反袁力量。同年8月,又与
李根源、程潜等组织欧事研究会,继续进行反袁活动。
袁世凯公开
复辟帝制后,彭允彝在上海与人创办《中华新报》,揭露袁世凯的卖国独裁罪行,声援
蔡锷领导的护国军反袁斗争。在全国人民一致声讨下,
袁世凯被迫取消
帝制,不久死去。因而共和制度的形式又恢复起来,国会得以重新召集。彭允彝即入京继续任众议院议员,旋即当选为众议院委员长。
1917年6月,手握重兵的
张勋挟持民国大总统
黎元洪解散国会,上演了一幕拥戴清帝复辟的丑剧。内阁总理
段祺瑞趁机讨伐
张勋,“再造共和”,独揽大权,宣布“一不要约法,二不要国会”。因此
孙中山领导了一场声势浩大的
护法运动。因不满
段祺瑞的毁法之举,彭允彝南下广州,追随孙中山参加护法斗争,并任护法国会众议院议员。
驱彭挽蔡运动
1922年4、5月间,直系军阀
曹锟,
吴佩孚与
奉系军阀混战后,夺得北京政权。11月中旬,北洋政府任命彭允彝担任教育总长,这个消息引起了广大师生的无比愤怒。在北大学生会的倡议下,北京学联马上发表宣言,拒绝彭允彝为教育总长。
1923年1月初,北洋政府下令“严行整顿学风”,严禁学生请愿等活动,同时压迫蔡元培辞去北大校长的职务。北洋政府的迫害激起了同学们更大的愤慨。1月18日,北大全校学生在共产党员
黄日葵同志的主持下举行了大会,通过“驱逐彭允彝,挽留蔡校长”等项决议,决定“不承认任何人为北大校长”。
1月19日是众议院”投同意阁员人选票的日子,北大联合了法专,医学专门学校(简称医专)、工专等校共一千多人到众议院去请愿。队伍前举着“警告国会”四个大字的大旗,同学们每人都打着“驱逐教育界败类彭允彝”、“保障人权。等旗帜。队伍到达象坊桥众议院门前递请愿书时,突然遭到百名警察袭击,同学们赤手空拳和警察搏斗。受伤的同学约三百多人,其中重伤有五十佘人,黄日葵头部受重伤。这次流血事件发生后,北大师生曾派代表往见总统黎元洪,希望他主持正义,惩办肇事者,但
黎元洪根本不理代表们的正当要求,反而污蔑学生受人利用,是“学阀”作乱,引起北大师生的极大愤慨。全校师生立即举行大会,表示“驱彭”决心,向全国发出通电。
李大钊同志在北大教职员联席会上,谴责了军阀的罪恶行为,并受教职员的委托起草通电,抗议北洋政府的迫害。
1月23日,参议院就阁员问题投票,学生又去请愿,参加这次请愿的共有北大等三十三校,人数较上次多四倍,共有五千多人。然而当天参议院投票结果,彭允彝仍旧当选。站在凛冽刺骨的寒风里数小时的同学们,当时非常气愤,一致表示要坚决反抗到底。1月24日,国会以学生“聚众要狭”为由,仍通过了对彭的同意案。31日,北大、医专等六校评议会召开联席会议,决定以后“凡是由彭允署名的教育部一切公文,概不接受”。
两次请愿的失败,使同学们深受教育。同学们感到:不打倒国会,便打不倒彭允彝。1月31日,《北大学生新闻》发表了
邓中夏同志的《我对这次运动的全部意见》的文章。邓中夏同志说:我们这次运动的目标,不要特别注意“挽蔡”,也不要特别注意“驱彭”。因为这些都是枝节问题,只要反动政治势力——即军阀政治根本推翻,这两个小小问题便可迎刃而解。邓中夏同志进一步指出:打蛇要打七寸, 目前政治的七寸就是“否认国会”,办法是“以各省民众的国民议会代行国会的职权”。这就把学生的“驱彭”斗争正确地导向打倒军阀。同时他又分析了蔡元培的辞职,指出他所奉行的不合作主义是。消极的”,是逃避现实,是使恶浊政治延长寿命。当时出版的《先驱》也指出:“在反动政治下,即使驱逐了一个彭允彝,也还有许多彭允彝,或比彭允彝更蛮横的人将支配我们,蔡元培可挽回于今天而难保于明天,去一人,留一人,于改造社会“澄清政治”是毫无意义的。真要改造社会,真要安宁求学……,首先要同心协力,推翻现有支配阶级的势力”。
在邓中夏的下,同学们决定加强反对军阀的宣传活动。北京学联决定各校学生组织讲演团,分散到各个角落向市民揭露军阀的罪行,号召人民起来共同斗争。北大学生天天到街头去讲演。2月6日下午的一次,分四队乘马车出发讲演,车上贴满了“打倒军阀”、“否认国会”等标语,学生运动的斗争目标更加明确了,斗争的锋芒从个别的卖国贼指向了整个封建军阀,斗争的口号从“内除国贼”进到了“打倒军阀。学生运动有了明确的政治目标。
由于北京各高校拒不接受彭允彝为教育总长,坚持驱彭斗争,1923年9月,北京政府不得不免去彭的职务,驱彭斗争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