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头山文化
新石器时代文化
彭头山文化,是中国的一种新石器时代文化,距今约8300—9000年,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位于现湖南省北部,是中国史前文化的代表。
历史沿革
长江流域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距今约8300—9000年(质谱法测得)。得名於湖南澧县彭头山遗址,分布於长江中游地区
彭头山遗址的文化面貌,与以往所发掘过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面貌完全不同,在彭头山,科学家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稻作农业痕迹——稻壳与谷粒,为确立长江中游地区在中国乃至世界稻作农业起源与发展中的历史地位奠定了基础。
文化特征
彭山头出土的陶器比较原始,器坯系用泥片粘贴而成,胎厚而不匀。大部分陶器的胎泥中夹有炭屑,一般呈红褐色或灰褐色。器类不多,主要是深腹罐与钵,普遍装饰粗乱的绳纹。
胎泥所夹的炭屑中明显有稻谷与稻壳的痕迹,是中国最早的人工栽培稻谷。 澧县八十垱发现了该文化的城址,遗址大致呈长方形,南北残长一百一十米,宽七十米至八十米。城内分布著成排的房屋,其中有中国最早的高台建筑。城外有一圈壕沟环绕。
这座城址可能是中国后来夯土城址的雏形。
考古发现
考古发现遗迹有地面式、浅地穴式建筑遗迹和以小坑二次葬为主的墓葬。出土遗物中石器大多数都是打制石器,既有大型砾石石器,也有黑色细小隧石器,与本地旧石器时代晚期传统区别不大。
历史地位
陶器制造古朴简单,全部为原始的贴塑法制成,胎厚而不匀,大部分陶器的胎泥中夹有炭屑,一般呈红褐色或灰褐色。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稻作农业痕迹——稻壳与谷粒,为确立长江中游地区在中国乃至世界稻作农业起源与发展中的历史地位奠定了基础。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2-25 09:02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文化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