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中行
北宋儒学家
徐中行(?—1123年),北宋儒学家,字德臣,台州临海(今浙江临海)人。少时仰慕胡瑗的理学思想,赴汴京求学,师从胡瑗弟子刘彝,精研经义,生活清苦,“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逾年”‌。受司马光、范纯仁赏识,司马光称其“神气清和,可为儒宗”‌。因不满章惇、蔡京专权,拒崇宁年间“八行”荐举,隐居委羽山,躬耕养母。晚年设帐授徒,教授洒扫应对至治国平天下之学,强调“身体力行”“循序渐进”,东瓯学子慕名来投‌。
人物生平
据历史记载,徐中行长得十分俊美,喜爱喝酒。少年好学,深谙胡瑗“明道”之学,司马光称赞他“神气清和,可与进道;不为国器,必为儒宗。”但他看到官场黑暗,一生未去做官。隐居乡里,偶尔去会会亲友,“幅巾藜杖,往来委羽山中。”晚年教授学生,孜孜不倦。东瓯各地学子,纷纷来投。他说:“育人当身体力行,为学当循序渐进。”死后,因其“孝悌、睦姻、任恤、中和”八字美德,被称为“八行先生”或“贞定先生”。
人际关系
徐中行有徐庭槐、徐庭兰、徐庭筠三子,其中第三个儿子徐庭筠深得乃父之风,与父合称“二徐先生”。
宋史记载
卷四百五十九 列传第二百一十八
徐中行,台州临海人。始知学,闻安定胡瑗讲明道学,其徒转相传授,将往从焉。至京师,首谒范纯仁,纯仁贤之,荐于司马光,光谓斯人神清气和,可与进道。会福唐刘彝赴阙,得瑗所授经,熟读精思,攻苦食淡,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逾年。乃归葺小室,竟日危坐,所造诣人莫测也。父死,跣足庐墓,躬耕养母。推其余力,葬内外亲及州里贫无后者十余丧。晚年教授学者,自洒扫应对、格物致知达于治国平天下,不失其性,不越其序而后已。
其友罗适陈瓘谪台州,闻名纳交,暨其没,录其行事,谓与山阳徐积
子三人,庭筠其季也,童草有志行,事父兄孝友天至。居丧毁甚,既免丧,犹不忍娶者十余年。秦桧当国,科场尚谀佞,试题
黄岩尉郑伯熊
庭筠之兄庭槐、庭兰,皆有父风。孙日升,苦学有守,于是徐氏诗书不绝六世矣。
参考资料
徐中行.临海市人民政府网.2018-05-07
最新修订时间:2025-03-30 21:38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人际关系
宋史记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