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佐夏,生于1893年,中共党员,著名药理学家,一级教授。1951年到青岛,先后任
山东大学医学院、青岛医学院(1956年)教授、院长并兼任药理教研室主任。
民国13年(1924年),徐佐夏由
柏林回国,在北平大学医学院任药理学教授。民国26年(1937年) 3月重返
德国柏林大学进修。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谢绝同事们的挽留,毅然返回祖国,决心将医术贡献给抗日战争。当他到达青岛时,北平已沦陷。在北平办医学院的同学、朋友请他去北平工作。徐佐夏拒绝邀请,越过日伪封锁线,奔赴抗日战争的大后方——
陕西,在西北大学医学院(今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任教授兼院长。他出于爱国主义的热情,曾率领30余名学生组成的抗日救亡宣传队,到汉中进行抗日宣传。民国34年(1945年)2月,徐佐夏到江苏医学院任教授。
1949年春,江苏医学院院长胡定安劝徐佐夏去美国从事药学研究,台湾的一个美资制药厂也请他去台湾工作,并表示给予优厚的待遇。徐佐夏不为金钱所动,决心留在国内同全国人民一道迎接解放。
全国解放后,徐佐夏精神焕发,工作热情愈加高涨,决心为祖国的医学教育事业奋斗终生。当他得知
山东大学医学院师资不足时,恳切请求去那里工作。1951年8月,徐佐夏调任山东大学医学院院长。在他的积极努力下,该学院得以不断巩固和发展。1956年,山东大学医学院独立为青岛医学院,徐佐夏任
青岛医学院院长。
年过花甲的徐佐夏回到山东后,面对设备简陋、人员不足的现状,除教学和处理日常繁忙的行政事务外,还在百忙中抓紧教材的编写和著书立说的工作。他节假日很少休息,有时自己忙不过来,就让老伴和儿媳替他查找资料,誊抄文章。著作出版后所得稿费,全部献给学院。1962年,徐佐夏加入中国共产党。1963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出席了全国文教卫生战线群英会。
徐佐夏十分重视继承祖国医学遗产。直到晚年,尽管体弱多病,仍坚持带领药理科研人员对中药进行研究。在“
文化大革命”中,他惨遭迫害,被关押在“牛棚”里,但仍念念不忘所担负的“
口服避孕药”这一国家科研课题的研究。然而,正当国内的“口服避孕药”进入大规模临床实验的关键时刻,身心受到严重摧残的徐佐夏,于1971年11月1日含冤去世。
中共山东省委于1979年为其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徐佐夏为祖国的医学事业辛勤工作50余载,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曾历任第一、二、三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兼青岛分社副主任委员,青岛市政协副主席,
中华医学会山东分会副理事长,山东省科协常委,
山东省药学会理事长,青岛市科协副主席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