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敬德
朝鲜李朝唯物主义哲学家
徐敬德,朝鲜李朝唯物主义哲学家。字可久,号食斋、花潭。朝鲜松都(现开城禾井里)人。因长期居住开城郊外花潭,故世称花潭先生。下层官吏家庭出身,终身不仕,钻研哲理和从事教育事业,一生过着清贫的学者生活。著有《太虚说》、《理气说》、《原理气》、《鬼神死生论》等哲学论著和若干诗文,均收录在《花潭集》(4卷)中。
理论观点
徐敬德反对理学家的“理先气后”的唯心主义观点,提出“气一元论”的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天地万物是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气”是世界的起源,一切事物,包括人和精神在内,都不过是“气”的不同的凝聚状态。徐敬德在朝鲜哲学史上首次明确地提出气不灭论,认为“气”尽管在形态上有变化,但它不是无中生有,也不从有到无,其物质实体的“气”永久不灭。他在《太虚说》中说:“气无始也,无生也,既无始,何所终?既无生,何所灭?”在谈到与气的关系时说,理是气之实体,理不能离开气而独立存在。
徐敬德提出“一便涵二”,“二自能生克”的辩证法思想。他认为,统一的 “气” 中包含有两个对立面,“一气之分为阴阳”,整个物质世界是充满着矛盾“生克” 的对立面的统一体; 对立统一的物质世界是处于“来来不尽”、“归归不尽”的不断运动和变化的过程之中;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不是由于外力而是内因即由“自能尔”、“机自尔”所致。
成就
徐敬德在认识论上,认为人的思维不是超越于人间世界的“鬼神通之”,而是人本身的“心自通耳”;又提出客观世界可以通过“格物”和“读书”的实践活动而认识的观点。在认识事物时,强调 “观物工夫” 和“精思自得”;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刻苦的学习才能“见理明,处事精,则及临事不眩也”。
徐敬德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对李朝后期的唯物主义者任圣周崔汉绮等人有深刻的影响。但是,他的唯物主义自然观是不彻底的,忽视了社会实践,片面夸大了“思维”的作用,以致得出了“坐可知天下,何用出庭闱”的结论。
徐敬德在政治观上是唯心主义的。他把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三纲五常”看成是永恒不变的绝对真理。他在《温泉辨》中说:“阳得兼阴,而阴不得兼阳,故阳全而阴半,阳饶而阴乏,阳尊而阴卑。是乃君统臣,夫制妇,而君子得以役小人,中国得以服夷狄。”他的社会伦理观受到封建统治者的赞赏。他在一些政论和诗句中,又曾对农民的惨景表示同情,对当权者的暴政表示不满。
参考资料
徐敬德.知网百科.
最新修订时间:2023-06-25 08:28
目录
概述
理论观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