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玉诺(1894年11月10日—1958年4月9日),名言信,字玉诺,笔名红蠖,河南
鲁山县人。五四时期著名诗人、作家。
人物生平
民国四年(1915年)考入
开封省立第一师范就读,在求学期间,受“五四”新文化影响,他的民主思想也逐步形成,开始进行文学创作,他的早期小说代表作《一只破鞋》被收入《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
民国九年(1920年)到民国十三年(1924年)是徐玉诺文学创作的爆发期,他兴之所至,可一日数章、甚至在十几天内写成一本诗集。五年间先后写了300多篇作品,陆续登载于《
小说月刊》、《
晨报》副刊、《
文学周报》、《诗》等报刊,尤其在民国十一年(1922年)编辑出版了诗集《
将来之花园》和《
雪朝》等优秀作品,揭露当时社会黑暗,引起较大反响,受到
鲁迅、茅盾等著名作家称赞。
人物评价
叶圣陶为其写了万言长篇评论《玉诺的诗》,称《玉诺的诗》有“奇妙的
表现力、微妙的思想、绘画般的技术和吸引人的格调”,此外瞿秋白、
郑振铎、
朱自清、
闻一多等人,都对他的诗表示过赞赏和评论。鲁迅曾三番五次嘱咐《
晨报》副刊编辑
孙伏园收集徐玉诺的小说出版,并表示“自愿作序”,却被徐玉诺婉言谢绝。他被誉为“替社会鸣不平,为平民叫苦的人”。1947年
鲁山解放,他积极参加家乡建设,把全部心血献给社会主义事业。1958年4月9日病逝于开封,归葬故里鲁山徐营
凤凰山下。在他去世三个月后,
河南省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短篇小说《朱家坟夜话》。徐玉诺一生写了400多首诗,30多篇小说,20多篇散文,创作与
改编剧本7本,曾执教于河南、山东、福建、
吉林四省27所学校,是一位有成就的教育家。徐玉诺一生为人淳厚、热衷公益、赤诚爱国、忘我执著、不畏权势、特立独行的轶闻趣事广为流传。
故居风物
从平顶山市区出发途经新城区,沿平鲁大道前行约6公里,路北侧便是
徐营村。隆冬时节,没了树荫的遮蔽,村子里的各式房舍一览无余。根据路旁立着的徐玉诺故居
指示牌,记者很容易便在
徐营村的村北中间地带找到了徐玉诺故居。
徐玉诺故居是一个用红砖院墙围起来的小院,院子坐西朝东,东面和西面各有3间
瓦屋。说是故居,但院墙用的红砖却是新的。对此,闻讯专程从鲁山县城赶回来的徐玉诺的二孙子媳妇常大利说,院墙是前几年才新建的,而里面的房子尽管也是前几年才翻修的,但基本是按照原来的房子修建的,房子墙体外面特意用草掺泥糊上去的,以保持原有的风貌。
在徐玉诺故居大门前,立着一个写有“徐玉诺故居”的
标志物,其背面关于徐玉诺的生平简介,内容有:徐玉诺(1894—1958),原名
徐言信,笔名红蠖,20岁考入开封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19年在《晨报》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良心》,是活跃于我国20世纪20年代
新文学运动中的知名作家,与郑振铎、叶圣陶等交往甚厚。
进入故居内,东屋3间房的北面一间是过堂,另两间则堆着一些杂物。在西屋房间内,墙壁上挂着许多徐玉诺青年时代及解放后的照片和图像资料,引入注目的是他在五四运动时期在开封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与同学们的留影,照片上的徐玉诺身材高大,意气风发,还有他于1950年参加河南省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1951年参加中南文学艺术工作代表大会河南代表团时的留影等。
西屋内还摆放着徐玉诺用过的一张床、两个板箱、一个箱柜、一张桌子、一张
躺椅等旧物。那张黑色古式桌子上放着一盏黑色的
油灯。
徐营村88岁高龄的村民赵华说,他听父辈人说,徐玉诺小时候读书非常用功,经常苦读诗书到深夜。
在徐玉诺故居院内大门处,有一块四四方方的大石块,石块已被磨得光滑异常。赵华说,这是徐玉诺的“
上马石”,徐玉诺个子高,爱骑马,他在外面教书、工作,每次回来经常骑马,一回来就把马拴在这块石头上,骑马时再登着石块上马,时间长了,“上马石”中间被绳索勒出一道很深的沟痕,细看果真如此。
文学之大成
身为诗人、作家的徐玉诺,一生文学创作成绩斐然。对于这些,
徐营村村委会主任徐建庄说,据他了解,徐玉诺当年的影响很大,包括鲁迅、朱自清等人都对徐玉诺的文学才华很赏识,村民也常以村里出了个徐玉诺而备感自豪。40多岁的徐建庄回忆说,早在上世纪80年代,叶圣陶还专门过问徐玉诺后人的事。
依靠个人的奋发苦读,家境贫困的徐玉诺于1914年考入开封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从此渐渐走出了乡邻们的视野。他在中国近代
文学史上究竟有着怎样的成就和地位,除徐建庄等人外,如今的徐营村人能详细述说的并不多。
徐玉诺在文学方面的建树,多散见于史料和专著中。早在开封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就读期间,受五四新文化影响,徐玉诺的民主思想也逐步形成,开始进行文学创作,他的早期小说代表作《一只破鞋》被茅盾收入《
中国新文学大系》一书中。
从1920年至1924年,是徐玉诺文学创作的爆发期,他兴之所至,可一日数章、甚至在十几天内写成一本诗集。五年间先后写了300多篇作品,陆续登载于《
小说月刊》、《晨报<副刊>》、《
文学周报》、《诗》等报刊。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新诗是开路先锋。由朱自清主编的《
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中,选录徐玉诺9首诗,同集
胡适获选9首,
刘半农8首,
沈尹默1首,鲁迅3首,
田汉5首,从选诗的比重可以看出,朱自清是把徐玉诺当做重要诗人看待,给了他很高的
文学评价,其中还特别征引了叶圣陶的万言长篇评论《玉诺的诗》中的一段评述,“他并不以作诗当一回事,像猎人搜寻野兽一样;当感觉强烈,情绪兴奋的时候,他不期然的写了”。而在《玉诺的诗》中,叶圣陶更称徐玉诺的诗有“奇妙的表现力、微妙的思想、绘画般的技术和吸引人的格调”。
1922年8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徐玉诺新诗集《
将来之花园》,是我省出版最早的一本新诗集。因而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我省跻身中国文坛的第一位新诗人。其中有短小精致的诗作,如《命运》、《记忆》、《不可捉摸的遗像》等,也有意境讲究,叙事性较强、篇幅较长的诗作,如《紫罗兰与蜜蜂》、《花园里面的岗警》、《梦》等,其中一些优秀作品,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在全国引起较大反响。同年,“
文学研究会丛书”之一的诗集《
雪朝》一下子选了徐玉诺的48首诗。
如今,文学研究者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由于受到泰戈尔诗歌的影响和
古典诗歌的启发,小诗创作在中国
文学界一度成为风潮,这其中以20世纪20年代的
冰心、徐玉诺等人为代表,他们创作的风靡一时的小诗文体为“
春水”体或者“
繁星”体。而这一年代阵营最强、影响极大的
文学社团——
文学研究会的诗人则以“为人生”为诗歌
价值观念,被称为“为人生”诗派。其主要代表作(代表诗人)有《踪迹》(朱自清)、《歌者》《永在的真实》(徐玉诺)、诗集《春水》《繁星》(冰心)。
长久以来,徐玉诺的作品一直被传诵,被研究,被很多大学的研究所列为必读教材,他的《
将来之花园》也早已跻身新文学运动——中国
白话诗之经典。徐玉诺的诗作除关心民生疾苦外,也有很多优美的小诗,表达他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如《故乡》一诗中有这样的诗句:小孩的故乡/藏在水连天的暮云里了/云里的故乡呵/温柔而且甜美/小孩的故乡/在夜色罩着的树林里小鸟声里/唱起催眠歌来了/小鸟声里的故乡呵/仍然那样悠扬、慈悯/小孩子醉眠在他的
故乡里了……读来让人顿生无限遐思。
据统计,徐玉诺一生写诗400余首,小说30余篇,散文20余篇,创作与改编剧本7本。1958年病逝于开封,归葬故里鲁山徐营凤凰山下。在他去世3个月后,河南省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短篇小说集《朱家坟夜话》。
与鲁迅的“情缘”
在文学创作上,除诗作外,徐玉诺的小说创作也曾引起广泛关注,鲁迅先生尤其赏识徐玉诺的小说。对于徐玉诺的小说,鲁迅当年曾几次嘱咐《晨报》副刊编辑孙伏园给徐玉诺去信,收集徐玉诺的小说准备出版,并表示“自愿作序”,但不知何故却被徐玉诺婉言谢绝。身在郑州的徐玉诺二孙子徐森在谈及此事时说,主要原因可能还是因为爷爷自认为当时自己的作品还不太成熟,暂时不想结集出版。
对此,
鲁山县文史研究者袁占才也有这样的看法。他说,这主要是当年徐玉诺先生对鲁迅的心意不理解,以致一误再误,直到临终也未将自己已发表的小说结集出版。多年后,徐玉诺先生回忆起此事曾愧悔不已,他曾在文章中写道:“鲁迅先生,我怎对你得起!一方面我说是‘受宠若惊’;另一方面由于
小资产阶级意识与个人英雄 主义作祟,深恐出版幼稚的作品,损坏了虚名,诈以二十来篇新作正在整理,搪塞了你那深厚的心情与殷切的期望。”他同时又在《始终对不起——怀念鲁迅先生》一诗中写道:收拾《良心》作长序,重托伏园传心意;恨我怕名婉拒绝,事后才知对不起。
1954年5月4日,徐玉诺在回忆时又写道:爱罗诅咒《狭的笼》,鲁迅对他起同情。愚笨无过是玉诺,辜负先生一片心。他在此诗附记中还特别注明,“1923年,鲁迅先生收我《良心》等二十篇小说,拟出版,并长序,由孙伏园致函相商,被我婉拒。”袁占才说,拒绝出版自己的作品,并
婉辞前辈名家为之作序,这在现代乃至当代文学史上是罕见的,足见徐玉诺率意而行的性格。
特立独行徐玉诺
从开封省立第一师范毕业后,徐玉诺曾先后任《
昆明日报》副刊编辑、
厦门大学校报编辑部主任、
河南大学助教、河南第四师范教师、烟台第八中学教师、
信阳第三师范教师、河南第二师范教师、
鲁山一中校长、河南文史馆研究员等公职,工作、教学之地遍及河南、山东、福建、吉林等省市,回到家乡的时间并不多。
尽管如此,家乡人关于他在家期间的逸闻趣事却不少,尤其是他放浪形骸、特立独行、不同俗流、不拘一格的性格尽人皆知。88岁的赵华回忆说,大约是上世纪40年代时,徐玉诺从外地回家小住种田,期间,他爱到村旁小路上拾粪,而他每到一处拾粪时,不管是谁家的地,拾到就往地里倒。一次他拾粪走到附近的贯刘村,把路上一堆
牛粪用
铁锨铲起倒进路旁的地里,一位农民看到后问他,“这是你的地”,他说,“不是”,农民又问他,“你为啥把拾来的粪倒进别人的地里”,他说,“这地以后都是咱的”,让那位农民一头雾水。“这真是十足的
大傻子”,赵华这样说。
然而流传更多的则是他关心民生疾苦、真诚无伪、怪异风趣的传奇故事。一次,徐玉诺自福建返鲁山,途经上海,见车站拥挤不堪,人山人海都是难民,他就把随身所带的800元钱悉数分赠了难民。待醒悟过来自己身在旅途,还要吃饭买票时,已是身无分文了。他转念一想,又觉得理直气壮了:我把钱送给了难民,有何过错?不买票,上头等车!他径直大踏步上了火车,而当查票者索票时,他突然站起,手指自己的鼻梁厉声喝问:“你不认识我徐玉诺吗?”吓得查票者连声称是,表示以前不认识,并请其不要见怪,转身向别人查票去了。
徐玉诺救助他人时常常慷慨解囊,毫不吝惜,但有时他自己的生活却又窘迫得几乎无米下锅。徐玉诺的二孙子徐森说,爷爷在世时家里还是一贫如洗,仅有几间旧房子。故居的房子是他们后来才翻修的。尽管如此,他们家人一直以爷爷有很高的文学成就和乐于助人的高尚品德而自豪。
对于徐玉诺故居,徐建庄还有更多的想法,他说,由于是徐玉诺的出生地,
徐营村在外面有很高的知名度,令他们村深感自豪。下一步他们想筹集资金,建一座徐玉诺塑像,建一个徐玉诺纪念馆,并将村里的徐营小学更名为玉诺小学,以更好地宣传、纪念徐玉诺先生。
人物研究
徐玉诺作为中国新诗史、河南新诗史上最为重要的人物之一,近年来在当地引起了一股股的研究热潮。2012年3月,徐玉诺文化研究会在河南
平顶山挂牌成立, 据徐玉诺文化研究会秘书长王锦霞介绍,成立该研究会的目的是研究徐玉诺的文学实绩,发扬和传承徐玉诺文化。
徐玉诺纪念馆同日在位于香山西约5公里的
徐氏九亩阁开馆,纪念馆共两间,约40平方米,馆内不仅有大量徐玉诺的资料和图片,还陈设有徐玉诺生活时期的床、桌、椅、柜、
风箱、
工具箱等实物,历史氛围浓厚。
徐玉诺影响了几代诗人,在当代诗人中拥趸者众多,不仅在河南,在中国各地诗人们都在谈论徐玉诺。日前,河南诗人
森子造访
撒娇诗院,与默默、李日月和
石生等交流时表示,要大力发掘徐玉诺相关史料,研究其文本,总结其美学,为完善中国新诗史而做点实事,为后辈诗人提供更多学习养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