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荣斋
中国医生
徐荣斋,字国椿,晚年自号三补老人。生于1911年,卒于1982年,浙江绍兴人,先生师从名医杨质安先生。又曾问业于曹炳章先生,析疑问难,虚心求教,深得曹先生的赏识,遂成忘年之交。先生治学严谨,博览群书,勤于著述,崇尚“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对中医经典著作,特别是《内经》有较精深的研究。著有《重订通俗伤寒论》、《妇科知要》、《内科精要汇编》。
研究领域
一.《内经》
研究《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渊薮,不仅在中医学术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且在临床治病中也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徐荣斋先生之于医可谓始于《内经》而终于《内经》,始于《内经》者,学医从《内经》始;终于《内经》者,终生以阐释《内经》为己任,孜孜矻矻数十载春秋。学习《内经》,首先读的是李中梓的《内经知要》,以后又先后读过薛生白医经原旨》、王冰注《黄帝内经素问》、张介宾类经》、马莳张志聪合注的《素问》、《灵枢》、高士宗《素问直解》、日本人丹波氏父子的《素问识》、《素问绍识》和《灵枢识》等等。他在学习《内经》过程中,采用了四种方法:一是原文注文,边读边想边记,有时连贯读,有时分段读;二是已读懂的篇文,读到成诵;三是不懂的原文,检阅注疏及工具书,从字到句细细读;四是精短的文句,抄且读(读后抄,能加强记忆,抄后再读,能加深理解)。可以看出,先生研习《内经》功夫之深。先生研究《内经》有二个重要特点,其一是注意内容的选择。他研读《内经》重点在《素问》,而《素问》八十一篇中,讲“刺法”十二篇、讲“岁运”七大论以及文理浓于医理的“著至教论”、“方盛衰论”等六篇,作为泛读内容;而把《素问》中论述阴阳变化之旨,脏腑、经脉、病、治之要作为精读深研的内容。此外,他认为“离合真邪论”、“至真要大论”、“天元纪大论”等篇也有丰富内容值得探索。其二是重视内容的相互联系。如“上古天真论”中“虚邪贼风”一词,他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素问·八正神明论》、《灵枢·九宫八风篇》、《灵枢·贼风篇》、《难经·五十五难》等相类似的内容进行比对以探索确切含义。同时他主张将《内经》某些学说或理论与汉、晋、唐、宋相关医籍联系,例如将病机与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等汇参,既相得益彰,又见学说的源流。正因为这样,他在《内经》的研究上硕果累累。
二.流传著作
1985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读书教学与临症》一书中,共收集先生研究《内经》论文十篇。有探讨阴阳学说的、有阐发病因病机的、有研究“五郁”病证的、有剖析治则治法的,有评述不同医家注释《内经》之特点的。先生推崇秦伯未内经类证》,并以脏腑、气血形体、经脉、阴阳四时、防病、病因病机、诊法、治疗法则八个方面,将《内经》重要条文分类编次,共八章、二十七节、917条,曰《内经精要汇编》,既方便读者根据标题选择内容,也有利于学者整理研究。1980年,他在《山东中医学院学报》上发表了“以治学三境界的精神学习《内经》”一文,受到中医界好评,影响深远。
著作影响
前哲徐洄溪曰:医者之学问,全在明伤寒之理,则万病皆通。徐荣斋早期专注于整理、重订清俞根初的遗著《通俗伤寒论》十二卷,遂成书《重订通俗伤寒论》。全书共分为伤寒要义,六经方药,表里寒热、气血虚实、伤寒诊法、伤寒脉舌、伤寒本证、伤寒兼证、伤寒夹证、伤寒坏证、伤寒复证、调理诸法,共计十二章。其辨析诸证,颇为明晰;其条列治法,温寒互用,补泻兼施,亦无偏主一格之弊。方方切用,法法通灵,其定方宗旨,谓古方不能尽中后人之病,后人不得尽泥古人之法。全在一片灵机,对症发药。先生还对晋唐及宋时期伤寒学说的发展有较深入的研究。他撰写了“略论晋唐时期之伤寒学”、“略论宋代之伤寒学”,重点阐述了晋唐、宋代伤寒学说的发展,并归纳了各派医家伤寒论之特色与精妙之处。同时,还研究了成无己注解伤寒论》特点、提炼了郭雍伤寒补亡论》勘六经病的三要点和三要求,为后人学习提供参考。晚年又着眼于家乡的“绍派伤寒”,上溯明末清初,下逮民国,为三百年来的“绍派伤寒”探源、析流,功不可没。
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正是仲景学说研究热潮高涨之时,先生与何任教授合作对《金匮要略》注家与注本作了系统研究,撰写了“读经读注,经注并参”一文,为学习研究《金匮要略》提供了便捷的路径。
临症擅长妇科,颇多建树
徐荣斋不仅对中医经典理论有较深入的研究,而且在临床上也有着丰富的诊治经验,尤精于妇科。1981年他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并结合学习心得,撰写了《妇科知要》一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该书分上、中、下三编,上编为诊法,按“四诊”、“辨证”两个部分写出,特点在于看得懂,用得上;中编为症治,所列各症都是妇科常见病症,治法用之有效,特点是临床治验的写实;下编为方药,筛选得当,特点在于随症灵活运用加减。其中问诊中,先生自编了“妇科十问歌”,“一问年龄二问经,期量色质要问清,药后多少色深淡,虚实寒热探此中;三问带下色和量,清浊腥秽辨病情;四问腰痠与腹痛,气血虚实寒热斟;二便情况列五问,关系膀胱与脾肾;六问婚孕胎产史,崩漏宜防肿瘤症;孕期腰腹列七问,腹痛胎漏病非轻;新产“三审”列为八,恶露、大便、乳汁情;九问产后起与居,眠食情况也要紧;十问兼证与夹证,相互并发找原因。结合脉诊与舌诊,辨证用药有柢根”,颇为实用。先生对于崩漏,主张分实热、虚热、气虚、阳虚、瘀血五型,分别用清热固经汤、六味地黄汤、固本止崩汤、金匮肾气丸、逐瘀止崩汤加减治疗,同时又重视奇经的作用,切合临床。对于药味用量,他认为川芎为血中气药,但辛香走窜,用量不宜过重;但鸭跖草清热利水,性味甘淡,必须用至30克,方为有效,洵为经验之谈。徐荣斋曾治一老年血崩病人:郑某,55岁。1972年8月9日初诊。绝经7年,月前出血如崩,时多时少,迄无宁日,少腹部隐痛,头面手足心有轰热感,心悸,夜少寐。脉细数,舌质红。宜安老汤加减为治。生地24克,归身、生白芍、荆芥炭各6克,炒黄芩、侧柏叶、蒲黄炭、炒驴胶各10克,醋炒香附、黄柏、木耳炭各6克。三剂。复诊,8月12日。血崩渐止,少腹仍隐痛,须防再崩,治与前方去木耳炭加没药4.5克,三七末2.5克分吞。三诊,8月16日。出血已除,腹部无痛感,自觉是近一个月来最清爽的几天,惟心悸、轰热、少寐仍有,再与第一方去香附、木耳、荆芥炭,加朱砂安神丸15克(包煎),珍珠粉一支(睡前温开水送服)。老年经水绝而复来,傅青主认为是崩冲之渐,本例已成血崩,时多时少,四十余天未止,妇院检查为子宫内膜炎,组织切片无癌变。脉证合参,作冲任伏热治。初诊以安老汤加清热止血药,颇能应手;复方加没药以理气止痛,三七以祛瘀止血,效果更佳。
出版图书
培育人才
先生于上世纪50年代末期任教于浙江中医学院,担任《中医学基础》、《内经选读》等课程的教学,先生学术造诣深厚、为人谦和、深受学生爱戴,数十年来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中医莘莘学子。1978年至1981年,我在何任教授领衔的古典医籍导师组下攻读硕士学位,徐荣斋先生是我的直接指导老师。三年间,朝夕相处,得到先生悉心指教。先生孜孜不倦的敬业精神,和气可亲的处世为人,博学强记的扎实功底,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都深深地影响了我。
先生提倡研究选题应尽量避免雷同,主张独辟蹊径,并以中医“实者虚之,虚者实之”作比喻,使我终身受益。我的硕士毕业论文选题是“从《素问玄机原病式》看刘完素对祖国医学的贡献”,先生要求我少在“主火热用寒凉”着力,尽力挖掘刘完素对中风论、胃中润泽论、舌有窍论、老年病学方面的贡献。在先生的指导下,我以《素问玄机原病式》为基础,旁征博引,深入探索,顺利地完成了毕业论文,得到二位函审专家——任应秋先生、金寿山先生的好评。上世纪80年代末期我通过全国日语考试并由教育部派遣赴日本留学,在研究领域方面,我最终选择了风湿免疫病,也与徐荣斋老师的教诲分不开。
光阴荏苒,徐荣斋先生离开我们已过去二十九年。正值先生诞辰100周年,面对中医界兴起“读经典,做临床,跟名师”的热潮,更加怀念和先生一起学习、工作的日子。(浙江中医药大学 范永升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30 10:03
目录
概述
研究领域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