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葆光人才、品行为馆阁之冠。曾任副检计官。徐葆光在考取秀才以后,就已经享有声名。
康熙帝南巡时,徐葆光拜见献诗,随后就在京兆乡试中举。中举后,更是盛名远扬。但是,他参加壬辰科
礼部会试,该科会试中式77人,会元是卜俊民,而徐葆光却并未通过,经过特赐,徐葆光终于参加殿试。在特赐殿试15人中,被
康熙帝选拔为一甲第三名进士及第,授
翰林院编修。
徐葆光,长洲人,生于1671年、卒于1740年(《
清史列传》卷71说他卒于雍正元年即1723年,但雍正十一年印行《海舶集》,汪栋作序言,说去年请到诗词手稿拜读,柯遇春《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考证为1740年);字亮直、澄斋,号二友老人、海东役人,借姓潘,以吴江籍参加科考。1705年康熙第五次下江南,徐葆光献诗而得召见。通过乡试成为举人后在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参加会试,并未通过,却受康熙特赐参加殿试。康熙帝选他为一甲第三名即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复姓徐氏。1713年、1715年两次担任会试的同考官。著有《中山传信录》六卷及《二友斋文集》十二卷,另有《二友斋诗集》二十卷、《海舶集》三卷和《淳化阁帖考》十卷。
康熙五十二年,徐葆光充任
会试同考官。徐葆光才华出众,品格高雅,在内廷馆阁众臣中显露头角,
康熙帝十分看重他。当时,正值琉球国王承继王位,徐葆光被派往琉球,任敕封琉球国王的副使。赏赐徐葆光一品麟
蟒服。不久,徐葆光告假归乡。此间,他撰写了《中山传信录》六卷,述出国所见风情。
康熙五十七年后,徐葆光在家闲赋数年。
雍正初年,徐葆光以御史挂名,不久,没等到封官授职,他就去世了。
1718年(清康熙五十七年),徐葆光任册封琉球王国副使,奉命出使琉球。康熙皇帝为了进一步弄清中琉的疆域划分,特命徐葆光带天文生往琉球测海图,后在《中山传信录》附图中准确标明琉球诸岛名称和位置,并特意注明:“姑米山乃琉球西南方界上镇山”。徐葆光的这一疆域划分的意义在于这是中琉双方共同认定的疆域划分。
18世纪欧洲人对琉球的了解以及明治维新以前日本对琉球的了解,都有赖于徐葆光等人的这三部书。日本在明和年间(18世纪中期)就出版了两种版本的《中山传信录》。《传信录》真实全面地保存了300年前琉球的社会风貌,如同百科全书至今为世人所珍重,后人研究古琉球王国、中琉关系、中国古代造船航海状况、论证钓鱼岛归属等的重要史料。对在二战中失去众多文献资料的琉球来说,《传信录》等更显重要。
徐葆光擅长书法。清代
吴修的《昭代尺牍小传》中记载:“(徐)葆光工书。”徐葆光丰颐伟岸,身材高大,眉清目秀;晚年,虬髯鹤发,龙章凤姿。可说是仪表堂堂。徐葆光撰写古文,辞语明峻洁纯;而诗作,特别雄健排评,如同出入峨嵋、剑南之间。徐葆光诗作“枫岭山行至梨岭”中的佳句“风泉聒旅枕,壁灯照客起。”很为流行。
著有《中山传信录》及《二友斋文集》,另有《二友斋诗集》、《海舶集》、《奉使
琉球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