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四十二年(1614),皮工王森组织
白莲教武装暴动。王森不幸被捕牺牲,他的弟子
徐鸿儒等继续组织白莲教,在
天启二年(1622),于河北景州、蕲州和山东郓城一带起义。起义军以红巾为号,先后攻下郓城、邹县、滕县,队伍迅速展到数万人。农民军建立起自己的政权。
徐鸿儒称“中兴福帝”,将天启二年改为“大乘兴胜元年”。由于叛徒出卖,后徐鸿儒被捕牺牲。但余部坚持斗争到第二年。徐鸿儒起义,发出了明末农民大起义的信号。
事件背景
徐鸿儒早年参加
白莲教。当时,白莲教在民间正秘密流传。白莲教又名“
闻香教”,在
京东滦州知庄一带,建立秘密宗教中心。滦州皮工王森自称“
闻香教”主,
徐鸿儒就是王森的弟子。白莲教遍及
河北、山东、
山西、
河南、
四川省等,迅速发展,很快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秘密宗教组织之一。
万历二十四年,王森因弟子背叛入狱而死,秘密宗教分为两支,一支由徐鸿儒领导,在山东一带活动,另一支王森的儿子王好贤和他的另一名弟子于弘志领导,在河北开邑、
景州一带活动。
明朝末年,“纲纪坏,政事壅,人才耗,庶职空,民力穷,地方废,宦竖横,盗贼繁;士大夫不知廉耻礼义,而小民冤痛之声彻于宇内”。天灾人祸给山东、北直人民造成的危害更重。天启元年(1621),山东大旱,“民相食,骨肉不相得聚,流之载道”。天启二年(1622)二月,济南、东昌、兖州等府所属之地,又发生了百年未有的大地震。可是,官府不仅不及时救灾,反而借与清兵作战为名,从山东加派辽饷,乘机勒索,滥杀无辜,迫使广大民众除了举旗造反之外,别无生路。恰逢山东驻军调往辽东,地方兵力薄弱,为起义创造了良机。于是,徐鸿儒加紧与王好贤、周印联络,决定于天启二年(1622)中秋,按时起义。
事件经过
起义爆发
天启二年(1622年),徐鸿儒、王好贤、于弘志等约好中秋节那天在河北景州、
蓟州、山东
郓城同时起义。因配合不好,徐鸿儒决定提前单独率众起义。五月十一日凌晨,曹州府一带的白莲教徒,连同不堪忍受压迫的农民百姓,齐集
郓城六家屯,徐鸿儒率众歃血盟誓,一时旌旗招展,刀枪如林,呼声震天,群情激昂。起义将士以红巾为头帕,手持大刀、长矛,首先发兵包围
魏家庄,又攻战梁家楼,接连占领四个村寨,声威并举,应者云集,在鲁西南地区高高举起了起义的大旗。
但同年春被人告发﹐不少骨干被捕。徐鸿儒遂于五月提前在
徐家庄树旗起义。起义军占领郓城﹑
钜野交界处的梁家楼一带﹐拥立徐鸿儒为中兴福烈帝﹐建号大乘兴胜﹐设立官职﹐建立政权。义军多头缠
红巾﹐众至万余人﹐先后攻占郓城﹑钜野等地。同时﹐其它白莲教首领沈智﹑夏仲进﹑
张柬白﹑侯五﹑周念庵﹑孟先汉等﹐也分别攻占
滕县﹑
邹县﹑
峄县(今
枣庄东南)等县城及漕运要道
夏镇﹐并进攻
兖州﹑曲阜﹑
郯城等地﹐很快控制了山东境内运河两岸的广大地区﹐阻截
漕运﹐多次重创官军。
建号扩大
徐鸿儒起义后,自称中兴福烈帝,改年号为大成兴胜元年,封陈灿宇为
右丞相,封弟弟徐和宇为英烈王,另外还设有都督、总兵等官职,初立建制,并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为减轻将士的后顾之忧,
徐鸿儒把起义军家属安置到当年宋末农民起义的根据地水泊梁山,这里山高水阔,易守难攻。
天启二年(1622年)五月十三日凌晨,徐鸿儒率军攻打
郓城,郓城知县余子翼闻风丧胆,仓皇逃遁。义军迅速占领郓城,并向巨野发起进攻,锋芒所指,所向披靡。义军所到之处,开仓放粮,救济百姓,农民百姓纷纷“子报父仇,妻衔夫恨”。义军秋毫无犯,纪律严明,短短几天,便发展到数万人,各地官僚地主惊恐万状,纷纷逃亡。
六月初,徐鸿儒挥师东进,渡过运河,攻克邹县,
署印通判郑一杰携家而逃。接着,义军挥师滕县,知县姚之胤望风而遁,义军声威大振,队伍发展到几十万人。
邹、滕二县北邻济宁,南接徐州,是运河
漕运的重要地段,为明朝统治者经济命脉上的要点。邹滕二县失守对大明王朝是个很大的威胁。朝廷得知,惊呼“此地一坏,国家进退之路已穷”急令
山东巡抚赵颜为总指挥,同时起用退职回家的
沂州人、前大同总兵
杨肇基为山东总兵官,全力镇压徐鸿儒的起义军,企图收复邹县。孟子六十代孙
孟承光也带领
乡勇协助官军攻城,被义军打退。义军攻破
孟府,将
孟承光及其长子孟宏略杀死。
当时,由于后金统治者企图入关,辽东战争拖得明统治者疲惫不堪,无力派兵围剿徐鸿儒,客观上为徐鸿儒的义军斗争提供了有利条件。徐鸿儒趁此机会以邹县为中心,用较长时间和较多兵力固守这座城池,并以此为根据城,派遣部队进攻兖州、曲阜,西攻巨野,还远征
沛县、日照和
郯城,横戈运河,纵横驰骋于
鲁南广大地区。
明军反扑
为了扑灭徐鸿儒起义的熊熊烈火,明政府下令山东都司杨国盛、廖栋召募兵丁,汇集乡勇,加紧训练,并调派官兵,协助进剿义军。由于几路官军的联合围攻,远征的义军被官兵打败,郓城县城也被官兵夺回,进军受阻,形势对义军极为不利。此时,徐鸿儒沉着应战,冷静分析,统观全局,积极寻找战机,并鼓励将士振奋精神,一往无前。
六月三十日,山东都司杨国盛、廖栋合军攻打邹县,敌众我寡,城中义军形势危急,徐鸿儒当机立断,力排众议,放弃争夺巨野、郓城,挥师东进,三渡运河,抄袭官兵后路。杨国盛、廖栋招架不住,随解邹县之围。七月,徐鸿儒经过侦察,决定灵活用兵,避实击虚,直插运河重要渡口夏镇,抓住京杭运河的咽喉,切断朝廷
漕运粮饷的通道,并在彭家口截获官府
粮船40艘,为了集中兵力迎击官军,
徐鸿儒命令义军猛烈攻击,曲阜知县孔闻礼据城固守,数月攻城不下。这时,山东司杨国盛援兵又到,徐鸿儒决定放弃攻城计划,一方面佯攻曲阜,主力却抄袭官军营,把杨国盛杀得落花流水,敌将张榜被杀死,义军收获了大批粮草和武器。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响应徐鸿儒的农民起义又风起云涌,于弘志于七月在
武邑和景州交界的
白家屯起义;九月,泽县的康傅夫率众起事;河南
汝宁府固始县李恩贤起义,声援徐鸿儒,四川白莲教徒也纷纷起义响应徐鸿儒。一时间,起义的烽火漫天烧起,大有席卷全国之势,震撼了明王朝的统治。
事件结果
由于起义准备不足,加之明廷派大军合力进剿,七月,各友军先后失败,郓城、巨野失守。徐鸿儒等在形势不利的条件下,仍固守邹县、滕县,与官军抗衡。明军调集山东、北直隶等地的大量官军,围徐鸿儒军于滕县。九月,徐鸿儒粮尽援绝,突围不成而被俘。十二月在北京被害。
历史影响
徐鸿儒起义被镇压后,邹滕、郓、峄一带,户口大减,一片“流亡壁立少炊烟”[30]的残破景象。山东巡抚赵彦还把战死的起义民众以及无辜被杀的平民尸体都收集起来,筑为“京观”,立碑为记,借以恐吓民众,“稗后之人观之曰,此固向者妄窃名号,自干天诛者也,其谁复敢逞狼心而奋螳螂哉!”
徐鸿儒发动和领导的农民起义,历时半年多,震动了山东和朝廷。给予明王朝沉重地打击,后来虽然主力受挫,但余部仍继续斗争,直至天启四年(1624年)八月,邹县农民,因天大旱,生活无源,农民军数百人又复聚于泗州,与明朝统治者又展开了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