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谷
禾本科狼尾草属植物
御谷(Pennisetum glaucum (L.) R. Br.)是禾本科,狼尾草属一年生草本植物。须根强壮。秆直立,常单生,高可达2米,叶鞘疏松而平滑;叶片扁平,基部近心形,两面稍粗糙,边缘具细刺。圆锥花序紧密似香蒲花序,主轴粗壮,硬直,密生柔毛;小穗通常双生于一总苞内成束,倒卵形,刚毛短于小穗,粗糙或基部生柔毛;颖膜质,具细纤毛;第一颖微小,第一小花雄性,第一外稃先端截平,边缘膜质,具纤毛,内稃薄纸质,第二小花两性,第二外稃先端钝圆,具纤毛,颖果近球形或梨形,9-10月开花结果。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须根强壮。秆直立,常单生,高达2米,在花序以下密生柔毛。叶鞘疏松而平滑;叶舌连同纤毛长2-3毫米;叶片扁平,长20-90厘米,宽2-5厘米,基部近心形,两面稍粗糙,边缘具细刺。
圆锥花序紧密似香蒲花序,长40-50厘米,宽1.5-2.5厘米;主轴粗壮,硬直,密生柔毛;总梗长2-5毫米,密生柔毛;小穗通常双生于一总苞内成束,倒卵形,长3.5-4.5毫米,基部稍两侧压扁;刚毛短于小穗,粗糙或基部生柔毛;颖膜质,具细纤毛;第一颖微小,长约0.8毫米;第二颖长1.5-2毫米,具3脉;第一小花雄性,第一外稃长约2.5毫米,先端截平,边缘膜质,具纤毛,具5脉,内稃薄纸质,遍生细毛;第二小花两性,第二外稃长约3毫米,先端钝圆,具纤毛,具5-6脉(基部不明显);鳞被退化;雄蕊3,花药顶端具毫毛。颖果近球形或梨形,成熟时膨大外露,长约3毫米;花柱基部联合。叶表皮细胞结构为上下表皮不同型;上表皮脉间最中间2-3行为短筒状六角形或五角形、壁薄、无波纹或微波纹长细胞,邻近1-3行为壁厚、深波纹长细胞,靠叶脉2-3行为长筒状壁厚、有波纹的长细胞与短细胞交叉排列;下表皮为壁厚、有波纹的长细胞与短细胞交叉排列。花果期9-10月。
产地生境
原产非洲。亚洲和美洲均已引种栽培作粮食;中国河北省有栽培。御谷适应性广,砂土、壤土均可栽培,但以深厚肥沃的中性土壤为最适宜。
繁殖方法
种植每亩播种量为1斤左右,行距1.2尺,株距8寸,覆土2厘米左右。播种时要施足底肥,播后应视土壤墒情进行镇压。一般在5月上旬种植。
栽培技术
选地:御谷可利用闲散地块种植,也可在大田里种植。
整地:宜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土壤进行平整耕翻。在新垦地和撩荒地种植时,要提前做好秋翻,使土壤充分熟化,消灭杂草。
管理:御谷出苗后,苗情较弱,要及时松土、除草1-2次,中耕1次。如着重在收获子实,则应在拔节、孕穗两个生长期,适当追施氮肥,每亩每次可追尿素30斤左右。如遇干旱气候,可在拔节期和孕穗期追肥后,灌1次水,并适当控制分蘖,每株留2-3个繁殖枝即可。如果主要是为了产草,可任其自由分蘖,以提高草质及草的产量。
收获:收获种子时,应在种子成熟后、降霜前收割,晒干后,脱粒保存。御谷结实性良好,种子成熟后不易脱落。御符分蘖多,草质柔软,叶员大,产革最高,营养丰富。抽穆期收俐,可直接饲喂牲畜,也可青贮或调制成千草。牲畜对之适几性好,牛、马、羊均喜食。脱粒行的御荇秸秆加工成千草粉,猪更爱吃。
主要价值
御谷鲜草细嫩,青绿多汁,叶量大。抽穗期测定其叶重量为全株的71.7%,风干率为16%。御谷营养丰富,消化率高。据资料介绍:御谷茎叶干物中含粗蛋白4.4%,粗脂肪4.7%,粗纤维31.8%,灰分10.4%。除粗蛋白含量偏低些外,余者均好于谷子。御谷杆甜,牲畜爱吃,适口牲同谷草,是理想的饲草,可以青刈,又可青贮和调制干草。御谷种子是优质精饲料,人食用也很好,出米率为65%,米质好,青白色,味道香。
御谷具有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的特点,是一种草料兼用,粮草双高产的饲料作物。
参考资料
御谷.中国自然标本馆.
狼尾草属.植物智.
御谷.植物智.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2 17:47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