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山县志
2009年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微山县志》是2009年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微山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
图书简介
《微山县志》为微山县第一部县志。微山县1953年置。1960年,中共微山县委曾组织修志,并建立了修志机构,后因种种原因此项工作未能开展起来。1981年再建修志机构。 《微山县志》1983年7月始修,搜集文字资料3600余万字,先后五改篇目,数易其稿,于1997年10月出版。志书上限,根据需要与可能,尽力追溯事物的渊源;下限断至1990年。全书以概述、大事记冠前;附录殿后;中设33卷,依次为:建置、自然环境、南四湖、人口、城乡建设、农牧、林业、乡镇企业、水产、水利、工业、交通、邮电、商业、供销合作社、粮油、财政税务、金融、经济综合管理、政党群团、政权·政协、司法、劳动人事、民政、军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医药、体育、民情风俗、方言、人物。
版本信息
1999版
微山县志》1983-1997/山东省微山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曹瑞民 盛振钰 主编 姚彦霞 朱绪书 副主编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7年 3500册 1680千字 1284页 彩图 18码196.00元 ISBN7-209-02116-7
修志说明
微山县位于山东省南部偏西。周赧王二十九年(前286) ,楚在微山县境内置湖陵县,是为微山置县之始。封建王朝更迭频繁,州、郡、县、国治的设立、撤销多变。1953年8月微山县建立, 后经多次区划调整,县境始固定下来。1990年12月,微山县辖5镇、 13乡。县境总面积1677.3平方千米,其中南四湖面积1266平方千米。总的地势是北高南低,东西相向,中间形成湖泊。地面高程平均海拔36.5米。最高点为九峪山主峰,海拔325米。境内平原373平方千米,大部分分布于湖东,小部分分布于湖西。低山丘陵95平方千米。山地主要分布在两城乡,为泰沂山余脉,即凫山山脉的西端, 东北西南走向, 长约10千米,面积50.23平方千米。南四湖又称微山湖,是微山、昭阳、 独山、南阳4湖的总称。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微山湖区党组织,在微山湖中开辟了一条地下交通线,刘少奇、肖华、朱瑞等中共高层领导人都曾在此通过。1943年12月,新四军代军长陈毅由淮南赴延安,途经微山湖留下了不朽的诗篇。微山县境内有大中小型河流47条(含支流) ,其中入湖河流44条,这些河流境内长212.9千米。微山县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1990年,全县总人口627485人,全县有少数民族23个、969人,占总人口的0.15%。
微山县境地处水陆要冲,为兵家必争之地。秦汉两晋南北朝时期,境内常驻重兵,战事频繁。湖陵、广戚、留城、高平都是著名的古战场。发生在近代史上的有枣林闸沉船、三唐事件、韩庄讨袁之战等重大历史事件。1932年,夏镇建起中国共产党组织。从此,微山湖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微山湖区是革命根据地之一,是全国闻名的微湖大队、运河支队、铁道游击队等革命武装的诞生地。八路军一一五师、山东纵队、新四军某部等主力部队都曾在此战斗,特别是铁道游击队战功卓著,威振中外。新中国成立后,微山湖区人民继承和发扬了光荣的革命传统,积极参加了剿匪、治安、镇压反革命、抗美援朝、土地改革。1953年建县后,湖区人民又踏上了改造湖区、建设湖区的新征途。
新中国成立后,微山县的经济逐步走上了协调、快速发展的道路。1978年后,农业生产实行了不同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1984年微山县粮食达到自给。1990年,粮食每公顷产量7620千克,总产量23900万千克;大牲畜存养量为13184头,小家畜20万头,家禽142.6万只。有各类渔具18984件,水产品总量1.21万吨(其中捕捞量8314吨)。农业总产值达到21036元。 随着南北大运河的通航,境内即兴起造船业。1958年微山县始有国营工业,1978年后微山县的工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1990年,微山县工业门类有煤炭、机械、电力、化学、建材、船舶修造、造纸、印刷、酿酒、纺织、工艺美术等。微山境内有工业企业3689家,工业总产值44087万元。工业产品中有十多种产品获国家或省优质产品称号,有21个门类百余种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微山县的商业是在1978年后逐渐繁荣起来的。1990年,全社会商品零售额2.24亿元,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9694万元,出口商品供货完成2200万元。交通、邮电建设迅速发展,1953年,全县仅有夏镇至薛城15千米长的土面公路1条。1990年,境内公路发展到15条,总长264.2千米;湖内航线40余条;有邮路8条,总长108千米;有投递线路44条,总长1335千米;有电报电路3条,长途电话电路23条。1956年,农民人均收入不足60元,职工年人均工资351.7元。1990年,农民人均收入636元,职工年人均工资1611.73元,年末城镇存款额人均169.84元。 微山县人才辈出,中兴夏朝的第六任帝少康,即诞生于鲁桥镇钟家浅。东汉末年的名士姜肱,系夏镇戚城街人。荆州刺史刘表、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哲学家仲长统、医学家王叔和、玄学家王弼均系两城一带人。为了抗击日本侵略军而牺牲的褚雅青、华东战斗英雄郭继胜,都是在这块土地上成长起来的。
新编《微山县志》2005年获山东省新编地方志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2009版
《微山县志》1991-2005/山东省微山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主任:董学军
副主任:殷宪文,魏国
工作人员:张西海,刘艳,勒宪鹏,赵明,闫红梅,李秋生
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2009年2月出版
规格:889X1194毫米,23.75印张,72幅图,800千字
页数:711页
定价:人民币438元
相关目录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卷一:环境与保护
卷二:资源与管理
卷三:人口与计划生育
卷四:中共地方组织
卷五:人大政府政协
卷六:群众团体
卷七:人事劳动
卷八:民政
卷九:政法武装
卷十:城乡建设
卷十一:经济管理
卷十二:农业
卷十三:水利
卷十四:工业
卷十五:民营经济
卷十六:商贸
卷十七:财政税务
卷十八:金融保险
卷十九:交通邮电
卷二十:体制改革
卷二十一:旅游业服务业
卷二十二:教育
卷二十三:科技
卷二十四:文化
卷二十五:卫生医药
卷二十六:体育
卷二十七:社会生活
卷二十八:乡镇(街道)概况
卷二十九:人物
卷三十:补遗
附录
主要内容
该志是首部《微山县志》的续志,上限1991年,下限2005年。为体现事件的完整性,某些史料适当上溯或下延。全志除大事记和附录外,共设30卷163章508节。现又编写了最新版本 ,《微山县志》(2005---2007)
微山县位于山东省南部偏西,隶属济宁市,地处东经116°34′~117°24′,北纬34°26′~35°20′。南接江苏省铜山区,西邻江苏省沛县和山东省鱼台县,北靠济宁市任城区,东面自北至南与邹城市、枣庄市的滕州市、薛城区和峄城区毗连。京沪铁路、104国道穿境而过设有塘湖、韩庄火车站,京杭大运河贯穿微山湖南北。县境呈西北东南走向,南北长120余公里,东西宽8公里~30公里,边界总长320公里,总面积1779.8平方公里,其中微山湖最大控水面积1266平方公里。2005年全县8镇5乡2个街道办事处,591个自然村,523个村委会,19个居民委员会。共69.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78%,非农业人口占22%。少数民族有满、蒙古、回、藏、壮、朝鲜、彝、苗、土家、哈尼、布依、侗、 傣、 畲、瑶、白、维吾尔、哈萨克、傈僳、纳西、布朗、普米、德昂等30个,2380人。微山县人民政府驻夏镇街道。
微山县地势北高南低,中间为湖泊,平均海拔36.5米。最高点九峪山主峰,海拔325米;最低点微山湖底,海拔30米。平原373平方公里,大部分在湖东,小部分在湖西。低山丘陵95平方公里,分布在微山岛、郗山。山地主要分布在两城镇,为泰沂山脉余脉(即凫山山脉西端),东西走向,长10公里,面积50.23平方公里。主要山峰有九峪山(古高平山)、大顶子山、老磨台、大山、凤凰山(古画卦山)微山、郗山等。微山湖有入湖河流53条,其中境内河流47条,入湖河流44条,出湖河流3条。微山湖是微山、昭阳、独山、南阳等四湖的总称,也称南四湖。总面积1233.54平方公里,全湖最大库容量47.314亿立方米,兴利调节库容量11.28亿立方米,死库容量5.74亿立方米。平均水深1.5米,汛期最大水深3米。
微山县属暖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境内多西南大风,雨水稀少,空气干燥,常发生春旱。夏季温度高,湿度大,常形成大范围降雨,有时出现大风、暴雨、冰雹天气。秋季秋高气爽,有时也出现阴雨连绵天气。冬季境内常有偏北大风, 天气干燥寒冷,雨雪稀少。1991~2005年, 年平均降水量782.2毫米。最多为1239.6毫米(2003年),最少467.3毫米(1997年),年际差为772.3毫米。夏季最多占60%,冬季最少占10%。
微山县矿产资源为“一富一稀”。“富”即含煤面积达852平方公里,预测地质储量达28.9亿吨;“稀”即含稀土面积26平方公里,位于郗山,稀土氧化物总储量1275万吨,占山东省总储量的99.4%,为中国第二大稀土产地。此外,分布于两城镇的石灰岩,地质储量1.5亿吨,白云岩储量2.8亿吨。湖内生物资源:动物有兽类、鸟类、鱼类、甲壳类、两栖类、爬行类,昆虫类;植物有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
“八五” 末,1995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 (当年价格)218615万元 (人均GDP3576元,农民纯收入1435元),比1990年增加167755万元,增长333%,平均每年增长28.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2860万元,比1990年增加44996万元,增长166%,平均每年增长15.3%;第二产业增加值86923万元,比1990年增加73908万元,增长567%,平均每年增长40.9%;第三产业增加值58832万元,比1990年增加48843万元,增长489%,平均每年增长40.2%;财政收入11899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331万元,比1990年增加4202万元,增长134%。平均每年增长23%。
“九五”时期,2000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373724万元(人均GDP 5966元,农民纯收入2558元),比1995年增加155109万元,增长17倍,平均每年增长11.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9248万元,比1995年增加36488万元,增长1.5倍,平均每年增长10%; 第二产业增加值133869万元,比1995年增加46946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30507万元,比1995年增加71675万元;财政收入为30477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7529万元,比1995年增加:10198万元。
“十五”末,2005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1150300万元(人均GDP16547元,农民纯收入4001元)、比2000年增加776576万元,增长207%,平均每年增长1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5900万元,比2000年增加46552万元,增长42%,平均每年增长6.8%;第二产业增加值566300万元,比2000年增加432431万元,增长323%,平均每年增长21.8%;第三产业增加值428100万元,比2000年增加297593万元,增长228%,平均每年增长19.7%;财政收入124287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6789万元,比2000年增加29260万元,增长167%,平均每年增长27.5%。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551000万元和181000万元,平均分别增长19.3%和6.3%。
2005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为1991年的18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991年的4倍;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991年的34倍;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991年的34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68元,为2000年的2倍,为1991年的7.9倍;农民人均纯收入4001元,为2000年的1.6倍,为1991年的5.7倍。
基础建设大为改善。1991~2005年,全县累计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8亿元。农村水利基本建设国家投资3.3亿元。对7条大中型河道进行维修和治理,完成县城及湖东工矿区防洪工程和湖西大堤加固工程;对湖内清障行洪深槽进行开挖,完成京杭运河微山段航道建设;加快以排灌站维修、滨湖涝洼地治理为中心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速度,完成新建和维修的排灌站、桥、涵、闸工程。全县累计开建各类水利工程3360项,扩大节水灌溉面积4万亩,治理小流域水土保持面积40平方公里。新建排灌站23座。2005年,全县共有大中型排灌站347座,装机2.6万千瓦,新打机井1080眼,共有机井6000眼,有效灌溉面积36.5万亩,占可耕地面积的89%,其中节水灌溉面积7.5万亩。累计造林合格面积4.8万亩,绿色通道134公里,新建田林网58万亩,四旁新植树累计达千万株。全县林木覆盖率由原来的16%提高到22%。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1991~2005年,实施“科教兴县”战略,承担实施科技攻关、星火、推广项目342项,取得一大批科技成果,其中8项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43项获得市级科技进步奖。四乙二醇醚、叔十二碳硫醇、白炭黑、四氢呋喃等8项高新技术产品,被列入国家新产品;《湖区自然资源增殖保护及开发利用技术研究》、聚乙烯醇PVC—2080等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全县有科技示范基地179处,其中县级2处,乡镇3处,企业4处,村庄20处,户150处。被省科委评为“省级星火人才培训基地”和“八五星火技术培训先进集体”。2003年,微山县被列为全国第一个“科教兴村”计划试点县,获省级“科普示范县”的称号。
实施“旅游兴县”战略,旅游业蓬勃兴起。按照“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的思路,制订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调整区域布局,加大“红色旅游”“生态旅游”宣传,加快“六大旅游区”建设。成功举办13届“荷花节”。微山县被列入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城乡居民生活逐年改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1995年,农渔湖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35元,比1990年增加809元;职工年人均收入4640元,比1990年增加3028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增长幅度最大的时期。2000年,农渔湖民人均纯收入2558元,较“八五”末增加1123元。2005年,农渔湖民人均纯收入4001元,较“九五”末年增加1443元,平均每年增加288元,是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认真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快城乡建设步伐,加大扶贫开发力度,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城乡人民收入不断增加。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做好农村特困群众救助工作。人民群众的生活消费逐步由量的满足向质的提高转移。各类机动车辆和家电也纷纷进入寻常百姓家。人民群众丰衣足食,安居乐业。
加快湖滨城市建设,城乡面貌焕然一新。1995年后,全县开展“城乡建设”活动,重点实施县城道路、市政设施建设,城区面积由1990年的4.4平方公里扩展到9平方公里,“五纵六横”的道路框架基本形成,建起商业大厦、供销大厦、荣安商场、民生商场、新世纪贸易城和两条商业街;实施安居工程,开发建设新河小区、苏园新村、康路村等商品房小区,竣工商品房面积达到12万平方米;新建自来水二级水厂,集中供水、供热率不断提高:开展城区环境秩序综合治理,市容市貌明显改观。1998年,微山县城被评为省级卫生城。
进入21世纪,济宁市“十五计划”把微山县城定位为15万人~20万人的湖滨城市。微山县按照城市建设“东进、西移、南拓、北环”的总体方针,优化东部,改造中部,向西贯通5条路,建设南外环,加快开发西部,拓宽城区发展空间,拉开湖滨城市框架,形成一城“两翼”(104国道、京杭运河水陆两条经济带同步隆起)的发展格局。坚持水陆并举,利用京杭运河三级航道拓宽的机遇,依托京杭运河微山港口工业园的建设,发展港口经济。发挥湖滨城镇自然和文化资源优势,实施生态和景观建设,建成城区湖东大堤林阴带、小新河绿化带、夏镇航运河北堤绿化带3处开放式公共绿色景点;完成小新河“微园”扩建工程、奎文苑、文化广场和湖滨公园等一批标志性工程,突显湖滨城市“蓝天”“碧水”“绿地”特色。实施节日亮灯工程、城区交通主干道绿化亮化工程、城区小街巷亮灯工程,城区绿化面积突破2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33%,路灯4000余盏。县污水处理厂建成并运行,城区供水、供热、供气、垃圾处理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开展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有新提高。2005年,县城面积13平方公里,较“九五”末增加4平方公里。微山这块古老而年轻的土地将会变得更新更美。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12 14:47
目录
概述
图书简介
版本信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