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徵(zhēng,zhǐ或chéng音),为汉语通用规范二级字。该字始见于西周金文,本义为召集,引申指寻求,又引申为收取。还表示迹象、现象,引申指证明。又为音乐用字 。
文字源流
会意字,从微省,壬会意,从西周金文。左下的“辵”为形旁,右上构件含义不明,可能为声旁。战国所见省去了辵旁,增加了口旁(乙组图2)。《说文》古文(图3)所见又增加了攴旁。小篆当是保留了初文所从“辵”旁的一部分因而有了“彳”旁。保留了古文的“攴”旁。至其中间的部分(乙组图B),疑是乙组图C之讹。《说文》:“徵,召也。从微省,壬为徵,行于微而文达者,即徵之。”构形分析与初文不合。
后世古人曾用“征”同音假借“徵”表示后,简化字据此将“徵”读zhēng音字义时简化为“征”字,其他字音不简化。
基本释义
古籍释义
〔古文〕𢾷𢽠𡈼𢽡《唐韵》陟陵切《集韵》《韵会》知陵切,𠀤陟平声。《说文》召也。从微省。𡈼为徵,行於微而文达者,卽徵之。《周礼·天官·宰夫》掌百官府之徵令。《注》别异诸官,以备王之徵召。《周语》唯官是徵。
又《广韵》证也,明也。《书·洪范》念用庶徵。《左传·昭三十年》且徵过也。《注》徵,明也。
又《广韵》成也。《仪礼·士昏礼》纳徵。《注》徵,成也。使使者纳币以成昏礼。
又问也。《左传·僖四年》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徵。
又敛也。《周礼·地官》闾师以时徵其赋。《疏》闾师徵敛百里内之赋贡。
又求也。《史记·货殖传》物贱之徵贵。《注》徵,求也,谓此处物贱,求彼贵卖之。
又《尔雅·释诂》徵,虚也。
又姓。《广韵》吴太子率更令河南徵崇
又《集韵》持陵切,音惩。县名。《左传·文十年》泰伯伐晋,取北徵。《音义》今徵县。《史记·河渠书》穿渠,自徵引洛水,至商颜下。《前汉·地理志》左冯翊有徵县。《注》卽今之澄城是也。
又《广韵》《集韵》《韵会》𠀤陟里切,知上声。《玉篇》宫徵也。《尔雅·释乐》徵谓之迭。《乐书》声出於心,而齿合吻开,为之徵。徵,火也,其性烈而善烛。五音配夏。《礼·月令》孟夏之月,其音徵。
又《乐记》徵为事。《疏》徵属夏,夏时生长万物,皆成形体。事亦有体,故以徵配事也。《风俗通》徵者,祉也。物盛大而繁祉也。五行为火,五常为礼,五事为视。凡归为事。
又与惩通。《荀子·正论篇》凡𠛬人之本,禁暴恶恶,且徵其来也。
又与征通。《史记·三王世家》非敎士不得从徵。
又叶陟隆切,音中。《班固·灵台诗》乃经灵台,灵台旣崇。帝勤时登,爰考休徵。
方言集汇
粤语:zízīng
客家话:[东莞腔]zīn[客英字典]zhīn[海陆丰腔]zhīn[梅州腔]zhīn[台湾四县腔]tsiin1[宝安腔]zīn[客语拼音字汇]zīn
潮州话:dí(tí) dêng(teng)
翻译
summon,recruit; musical note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文字笔顺
参考资料
康熙字典.汉典.
国务院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29 14:13
目录
概述
文字源流
基本释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