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保壮族山歌在民间叫“吟诗”或叫“唱欢”,在壮家瑶寨,
男婚女嫁、劳动生产、逢年过节、谈情说爱等场合,多以山歌来表达喜庆、欢乐、爱情等。2010年,它被确定为
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这是该县丰厚的壮族本土文化中的一朵瑰丽的艺术奇葩。
遗产信息
遗产名称:
壮族多声部民歌(田阳古美山歌、
德保壮族山歌)
所属性质:第一、二批自治区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 )
遗产编号:24
申报日期:2010年
背景资料
德保县总人口34.13万人口,其中
农业人口31.62万人,占总人口92.64%。境内居住着壮、汉、瑶等民族,
壮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7.82%,
瑶族占1.73%,是壮族人口最密集的县份之一。通用
壮语,90%以上的人讲
壮语南部方言德靖土语。德保县的文化、艺术活动,历来相当活跃,民间的戏曲更是丰富多彩,流传于本县的地方戏剧和歌舞主要有
壮剧、壮族木偶戏、
壮族末伦、壮族捞虾舞、
壮族山歌等,而以壮剧和山歌尤其为群众所喜爱。德保是南部壮族人文风光较为浓郁的县份之一,为壮族南部民歌“诗”的中心分布区,每年几度的歌墟盛会是壮族风情画的博览会和壮族年轻人的情人节。这里的
壮锦、壮剧、干栏式建筑都是壮族有名的文化遗产,95%以上的人信仰壮族传统宗教——麽教,少数人信仰基督教。
历史传统
“春三二月圩场好,男女红妆趁圩嬲。长裙阔袖结束新,不睹
弓鞋三寸小。谁家少年来唱歌,不必与侬是中表。但看郎面似桃花,郎唱侬酬歌不了。一声声带柔情流,轻如游丝向空袅。有时被风忽吹断,曳过前山又嫋嫋。可怜歌阕脸波横,与郎相约月华皎。曲调多言红豆思,风光罕赋青梅标。世间真有无碍禅,似入华胥梦飘渺。始知礼法本后起,
怀葛之民固未晓。君不见,双双粉蝶结队飞,也无媒妁定罗茑。”这是乾隆“三大家”之一赵翼任镇安府知府时,有感于当地“歌圩之风”赋诗《土歌》传世,赞叹壮族先民们在生产生活中以山歌传情达意的情致意境。一代又一代的德保壮族儿女,承传了这样一种朴素的情感表达方式,他们见面对歌,开口成韵,信手拈来,自由自在表情达意,使得德保这片古老的热土之上,处处洋溢着山歌声,满乡满寨都是山歌的海洋,山歌的故乡。山歌,成为当地群众不可替代的文化生活需求。过去德保壮人的一生,从出生后听“三朝歌”、“满月歌”、“背带歌”,到成年时代唱“岁时农事歌”、“生产劳动歌”、“恋情婚仪歌”,到步入老年听“祝寿歌”,几乎都在歌声中度过。“歌圩”更是成为男女老少都乐于接受和参与的审美活动,形成了较为统一的民族审美意识。到了今天,虽然现代文化通过各种媒体广为传播,但每当歌圩举行山歌比赛,还是吸引成千上万的群众,民间录制的山歌光盘为中老年人所津津乐道,山歌深深扎根于德保壮族人民的生活土壤和心灵之中。
分布
北路山歌流传于全县除龙光乡之外的所有乡镇,辐射到临近的
田阳、
靖西、
那坡、右江区、田林及云南省富宁、广南等县。南路山歌流传于南部地区的龙光、荣华、燕峒等乡镇及天等、大新、靖西、田东等县。
习俗
在德保县城内,每逢一个月中的“3、6、9”赶圩日,中午过后就会有许多人自发到广场去对山歌,一直唱到晚上12点;在乡下,人们不管是放牛还是砍柴,或者插秧摘菜,都要在田间地头哼上几曲,所以唱山歌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就算是来到这里参加那么大型的百色传统民歌展示晚会,山歌手们的状态也很放松,无论台上台下,想唱就唱。
艺术形式
德保壮族山歌有东、西、北路和南路两大种,东、西、北路的山歌唱法,歌调押韵都基本相近,唯其南路山歌别具一格。东西北路或南路山歌,都是由七言上下句组成一个诗句,又由若干个诗句(大抵是20句至40句之间)联成一个诗节,再由若干个诗节来凑够一晚(或一天)。南北路山歌都有平仄、有
押韵。南路山歌以四句为一首,以两人为一组合唱,有高低声两部,唱出的山歌高亢、激情、清雅、动听。北路山歌以八句或十句为一首,一般以3至7人为一组来合唱,有高低两部声,歌声雄壮、稳定、悠扬、振奋、引人。
山歌历来是采取自唱、对唱、合唱的形式,通过山歌抒发感情、赞颂好人好事、抨击时弊、揭露坏人坏事。近年来,在各乡镇歌圩、春节或其他重大节日,县、乡、村分别举办山歌比赛,吸引成千上万听众,很受群众欢迎。
特点介绍
德保山歌还讲究一个“快”字,信手拈来,出口成歌,而且往往不乏幽默、诙谐之作,引来阵阵笑声。富有浓郁乡土生活气息的德保“南路山歌”,以其多声部、高亢嘹亮、气势磅礴的艺术特色,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形象生动的语言风格,成为广西“歌海”中最具独特的民歌艺术之一。千百年来,壮家人用它来歌唱劳动生活、抒发情思、鼓舞斗志。在悠长的历史中,山歌为当地人民提供充足的精神力量和美学享受,成为当地人民心中神圣的艺术之神。
艺术风格
德保壮族山歌以合唱为主,对歌、盘歌或大众场合都是用合唱形式。合唱一般是按四至六人为一歌组,分高低音两个音部,选一音色清脆甜润的歌者唱高音,其余皆以低音衬托。北路山歌为集体合唱形式,一个歌组3人至10多人,由1人唱高音部,其余唱低音部,曲调雄浑豪迈。南路山歌以2人为一歌组,腔调高亢嘹亮。歌词为七言体二句式,四句为一首,押尾韵,自由变韵。
押韵
壮族山歌的押韵以壮语发音为标准。
尾韵
一个人首先唱:Beih nongx geonz rauz dajh hun heij(壮文), 朋友啊我们几多欢喜,Gij gvay zus zeih maz gya gaen. 多么遥远都会来相汇。
以上这两句表达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欢迎开场。第二句中最后一个词gaen就是韵尾aen的表现。
因此第二个人要对上上一个人出的这一首歌,那么他也必须要有aen的尾韵,加上符合情境的意思表达才能算作对歌。则第二个人可以这样唱来对上上一个人唱的两句歌词尾韵:Slens slij lej yax maz doengz slouz, 早就说过来相聚,Geonz doyz lej roux
Geiszuj taen. 哪知此刻才相见。后一个人的对歌中第二句末尾的taen,就是押上了前一个人的歌词尾韵aen.
腰韵
其次,除了对歌歌词中要押上韵尾之外,还必须要押腰韵。还是以上面的这两个人的对歌来解释什么叫做押腰韵。
甲:Beih nongx geonz rauz dajh hun heij, 朋友啊我们几多欢喜,Gij gvay zus zeih maz kya gaen. 多么遥远都会来相汇
看这两句中,第一句的最后一个词heij,和第二句的第四个词zeih都含有韵母ei, 这就叫做押腰韵。同样看第二个人的对歌
歌词中,
乙:Slens slij lej yax maz doengz slouz, 早就说过来相聚,Geonz doyz lej roux geis zuj taen. 哪知此刻才相见。
那么这一首歌的腰韵就是ou, 藏在在slouz和roux里。
腰韵分别出现在第一句的最后一个词和第二句的第四个词里面。但是押腰韵和尾韵不用,尾韵需要出现在第二句的最后一个字里面,且第二个人要对上第一个人相同的韵尾。而押腰韵却不需要和第一个人的腰韵相同,可以有不同于第一个人的腰韵。只需在第一句句末和第二句第四个字里面出现相同的韵母即可。
此为靖西壮族山歌的腰韵规律,而德保壮族山歌的腰韵规律略有不同。靖西壮族山歌的腰韵必须是首句末尾的韵和次句第四个字的韵相押,而德保壮族山歌第二句的第一至第六个字都可以做为第一句末尾的腰韵的藏身之所。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靖德壮族山歌(南路壮族山歌)与壮族北路山歌不一样,尾韵是要讲究平仄的,尾韵一定是平声字。押韵永远是 单数句是脚腰韵,用仄声;偶数句是尾韵,用平声。
艺术特色
在壮族人民聚居的德保县,富有浓郁乡土生活气息的壮族“南路山歌”,以其多声部、高亢嘹亮、气势磅礴的艺术特色,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形象生动的语言风格,成为广西“歌海”中最具独特的民歌艺术之一。千百年来,壮家人用它来歌唱劳动生活、抒发情思、鼓舞斗志。在悠长的历史中,山歌为当地
壮族人民提供充足的精神力量和美学享受,成为当地壮族人民心中神圣的艺术之神。
德保壮族山歌中的情歌独具特色,有一首十来句的排歌,在同一首歌里,后奇句常重复前偶句的1至6字,形成连环式的复沓叠唱,有情深缠绵之感。人们唱山歌就要对歌,一般对歌程序是:求歌、答歌、接歌、斗歌、情歌、
别歌。还有一种特殊歌类“抢歌”,即在两组男女对歌时,另一男歌组从中发歌,把女歌组“抢”过来与自己对唱,使对歌活动更加热烈有趣。
德保民风淳朴,唱山歌有悠久的历史,山歌对歌习俗多在歌圩举行,是广西
歌圩最多的县份之一。德保山歌讲究一个“新”字,常唱常新。德保山歌属南路山歌,高亢、激情,远近出了名。在壮家瑶寨,无论男婚女嫁、劳动生产、逢年过节、谈情说爱等场合,多听到德保人们唱山歌,他们以山歌来表达喜庆、欢乐、爱情等。德保山歌讲究一个“情”字,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德保山歌不仅悠扬动听,清雅,而且还是多声部的民歌,有两部、甚至三部,这在
少数民族民歌中是非常难得的。德保山歌还讲究一个“快”字,信手拈来,出口成歌,而且往往不乏幽默、诙谐之作,引来阵阵笑声。
德保山歌唱的多是壮话,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时常举行山歌比赛,同样是其艺术特色之一。比赛的那一天,台下黑压压的一片,座无虚席,坐满了前来看热闹的观众。台上由各地组成的几支歌手队伍,摆开阵势迎接比赛,比赛很是热闹。唱到精彩处,观众中不时爆发出阵阵的笑声和掌声。最后是擂台赛,决出这次“小康民谣”山歌比赛的名次。
遗产价值
德保壮族山歌活动普遍,德保壮族人有遇事必歌、逢场必唱的风习,而壮族歌圩是德保北南两路山歌的载体和摇篮。
歌圩俗称“巷端(德保语)”(hanghdoenq),其历史悠久,脱胎于民族部落联合祭祀活动,经历了从娱神到娱人的漫长过程。歌圩是一种春秋歌场,多在
农历三月前后举行。德保著名的歌圩有多敬、都安、龙光、那甲、大旺、古寿、朴圩、巴头等。全县有歌圩点30处,是歌手展示才艺,群众唱歌赏歌的场所。歌圩有的已经发展为集山歌比赛、文艺表演、体育竞赛、商贸活动于一体的盛会。有歌圩必设擂台赛歌,县内外的歌手像朝圣般从四面八方涌向歌场,皆为对歌而来,较大的歌圩延续二三天才结束。这为壮族古老艺术文化的传承发挥了重要作用,显然具有重要的文化遗产价值。
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多元文化的交流,近十年以来,以德保县时尚音乐爱好者为主力的年轻歌手,吸收了现代
流行音乐的元素,用
壮语德保话和德保壮族山歌基调演唱时尚歌曲,他们的作品陆续在壮族在线网站上推出,继而在网络上广为流传,受到了网民的赞赏,这同时也标志着德保壮族山歌的承传有了新的演绎。
山歌节
那甲乡山歌节
每年的5月4日是德保县那甲乡山歌节,每当这时来自该县境内四面八方的群众,欢聚一起进行山歌对唱,用歌声表达家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邻里和睦、
民族团结的愿望。歌节具有人员聚集多、规模大、辐射面广的特点。德保县利用那甲乡召开山歌节时机,以歌节为平台,通过山歌对唱、文艺演出、播放消防知识光碟等多种形式,把消防知识溶入活动当中,开展了一次“用自己掌握的消防知识保护自己、保护他人”为主题的消防知识进乡村活动,受到当地群众好评。
东凌乡歌圩节
每年的5月30日是德保县东凌乡仁和村举办一年一度的传统歌圩节。本次歌圩节内容丰富多彩,主要有:山歌对唱、
篮球比赛、
象棋技艺、
壮剧演出及快板等,吸引了巴头、马隘等附近乡镇及
田阳县的
桥业乡、巴别乡等县外的山歌爱好者和篮球高手参赛,赶集群众多达3000多人。
歌词
绿树摇摇红花开,七彩闪闪春光来;
小平指引小康路,扬起金鞭快步迈。
口含槟榔上歌台,甜歌甜曲涌心怀;
牵手同唱小康谣,山歌如潮滚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