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朴学
文学学派
徽州朴学主张学问重史实依据,解经由文字入手,以音韵通训诂,以训诂通义理。
朴学又称汉学,主张学问重史实依据,解经由文字入手,以音韵通训诂,以训诂通义理。明末清初,有深厚理性思维功底的歙县学人黄生由训诂入手治学,撰《字诂》、《义府》,开徽派考据学之先河。以后则有婺源县的江永,以及他的学生程瑶田、戴震、金榜等,都是徽派朴学之佼佼者。
在中国经学史上,徽派朴学被称为皖派,其治学方法影响深远。徽派朴学的集大成者是清中叶休宁县戴震(现属屯溪区隆阜乡人),他是中国清代著名的思想家、学者,“干嘉朴学”的代表人物。中国近代的经学大师吴承仕(歙人),则是徽派朴学的著名继承者。
明末清初,本县潭渡人黄生,提倡读书,重视考证辨伪,着有《学书》四部 ,于“六书”多有阐发,每字皆见新义被称为皖派朴学的先驱者。
本县皖派朴学家还有凌廷堪、汪菜、江有诰、程恩泽等。凌廷堪精研经史,于六书、音律,中公历算及古今沿革,无不深究。他指出,西方天文、算学,皆得之实测, 不可因汉儒未言而予排斥。着有《礼经释例》、《燕乐考 原》、《梅边竹笛谱》,汪菜继承戴震、程瑶田,深研经学、算学,着有《十三经注疏》、《衡斋算学》等。江有诰继承先辈,在音韵方面有重大发展,着有《音学十书》。 程恩泽、系凌廷堪的入室弟子,学力厚实,思想敏锐,他把皖派朴学推广到西南地区,并把考据学同金石学结合起来,提出“正究乃稗,稗究乃注,注究乃金石”(《程侍 序选集》卷七)的主张,促进了皖派朴学的发展。
皖派朴学的发展到后期,因繁琐考据,唯汉是求,研究内容脱离社会现实,弊端日益显露。民国年间,经学大师吴承仕继承皖派朴学的治学方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研究“三礼”和古文字学,发表了许多颇有新意的文章,如《三礼名物》等。
朴学又称“考据学”,针对理学的空疏而言。治经之学(经学)有理、朴之另。朴学主张学问生史实依据,解经由文字入手,以音韵能训诂,以训诂能义理。新安了理学培养了徽州文化的深厚的理性主义传统。明末吸初,歙且潭渡人黄生则由训诂入手治学,撰《字诂》,穷研文字声义相应之奥;又撰《义府》,详细考论经、史、子、集,辩证(辨伪考证)精核,开清代徽派考据之先河。较黄生稍晚的婺源人江永,一生潜心著述与教学,常识渊博,尢通三礼,有《周礼疑义举要》、《礼记训义释言》、《深衣考误》等著作。同期的歙县人汪绂,虽学无承师,但声音以考据治经,与黄、江同为征派朴学的早期学者。
《近思录集注》,《近思录》的注本,为朴学著作,清代江永撰。江永,婺源县江湾乡人,著名学者和教育家。《礼书纲目》朴学著作,清代江永撰。《群经补义》朴学著作,清代江永着。《孟子字义疏证》朴学名著,清代大学者戴震撰。《屈原赋注》《楚辞》汪释著作,是清代戴震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撰成。《通艺录》清代朴学大师程瑶田的著作汇编。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03 23:54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