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测量
心理学概念
心理测量是通过科学、客观、标准的测量手段对人的特定素质进行测量、分析、评价。这里的所谓素质,是指那些完成特定工作或活动所需要或与之相关的感知、技能、能力、气质、性格、兴趣、动机等个人特征,他们是以一定的质量和速度完成工作或活动的必要基础。
简介
概念
测量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则使用量具对事物的特征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心理测量(psychometrics)是指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人的能力、人格及心理健康等心理特性和行为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值。广义的心理测量不仅包括以心理测验为工具的测量,也包括用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实验法心理物理法等方法进行的测量。心理测量是通过科学、客观、标准的测量手段对人的特定素质进行测量、分析、评价。这里的所谓素质,是指那些完成特定工作或活动所需要或与之相关的感知、技能、能力、气质、性格、兴趣、动机等个人特征,他们是以一定的质量和速度完成工作或活动的必要基础。
作用
(1)测量可以从个体的智力、能力倾向、创造力、人格、心理健康等各方面对个体进行全面的描述,说明个体的心理特性和行为。同时可以对同一个人的不同心理特征间的差异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其相对优势和不足,发现行为变化的原因,为决策提供信息。
(2)心理测量可以确定个体间的差异,并由此来预测不同个体在将来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差别,或推测个体在某个领域未来成功的可能性。
(3)心理测量可以评价个体在学习或能力上的差异,人格的特点以及相对长处和弱点,评价儿童已达到的发展阶段等。心理测量的结果可以为客观、全面、科学、定量化地选拔人才提供依据。因为它可以预测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适宜性,进而提高人才选拔的效率与准确性。心理测量可以了解个体的能力、人格和心理健康等心理特征,从而为因材施教或人尽其才提供依据。如学校可以依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分班分组,部队可以依据每个人的特长分配兵种,企业可以将职员置到与其能力、人格相匹配的部门等。
(4)心理测量可以为升学就业咨询提供参考,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倾向和人格特征,确定最有可能成功的专业或职业,进而作出佳选择。心理测量可以为心理咨询或治疗提供参考,帮助人们查明心理问题、障碍或疾病的表现及其原因,进而有针对性地给予心理辅导、咨询或治疗。
分类
通常心理测量依据测验的功能,可以分为能力测验、智力测验和人格测验。常用的智力测验量表有韦氏量表和瑞文测验;而人格测验主要有mmpi、16pf、epq等。按测验的方式分类有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
常见的心理测试按目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能力测验:包括智力测验和特殊能力测验。前者主要测量人的智力水平,后者多用于升学、职业指导服务(如绘画、音乐、手工技巧、文书才能、空间知觉能力等等)。
2. 人格测验:主要测量人的性格、气质、兴趣、态度等个性特征和各种病理个性特征。
3. 记忆测验:包括短时间记忆测验和长时间记忆测验,主要用于外伤引起的记忆损害和老年人记忆减退。
4. 适应行为评定:评估人们社会适应技能,包括智慧、情感、动机、社交、运动等因素。
5. 职业咨询测验:随着心理测验的发展,许多年轻人希望在未来竞争中既能发挥自己的潜能、气质,又能适应自己的兴趣、爱好,因此在择业前往往求助心理学家。
基本要素
任何测量必须具备两个基本要素,即测量的参照点和测量的单位。
(一)测量的参照点
测量的参照点指的是在测量工作中必须有一个量的起点,这个起点就叫作测量的参照点。参照点有两种:一种是绝对参照点,即以绝对的零点作为测量的起点。比如长度和重量测量就是建立在以绝对的零点为参照点的基础上的测量。另一种是相对参照点,即以人为确定的零点为测量的起点。如地势高度的测量,就是以海平面为测量的起点。最理想的参照点是绝对参照点。
(二)测量的单位
不同测量的单位是不同的。理想的测量单位应当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要有确定的意义,即对同一单位来说所有人的理解是相同的。二是要有相等的价值,即单位与单位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但是教育与心理测量中的单位往往很难达到这个要求,它远不如其他测量中使用的单位成熟和完善。
产生
科学心理测量的产生:心理测验的产生, 是出于实际需要。最初,人们用测量,是因为要治疗智力落后者和精神病病人。
(1) 法国的医生艾斯奎罗第一个把智力落后与精神病分开。他认为,精神病以情绪障碍为标志,不一定伴随智力落后,而智力落后则是以出生时或婴儿期表现出来的智力缺陷为主要标志。
(2) 50多年后,法国的心理学家比内提出应该从正常学校学习的儿童中筛选出不适应的儿童,安排在特殊的班级里学习和教育。此举动导致了心理测验史上重大事件的发生--第一个智力测验的诞生。
(3)实验心理学的诞生是心理测验产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实验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还给心理测量带来了另一个副产品:严格的标准化程序。标准化是现代心理测验的重要评价指标
西方早期的心理测量尝试:
(1) 弗兰西斯·高尔顿是第一个倡导心理测验的人。他于1884年在伦敦国际博览会上专门设立了一个“人类测量实验室”。他的这一举动是心理测验史上第一个大规模系统地测量个体差异的尝试。
(2) 高尔顿还是使用评定量表和问卷法的先驱。并且他发展了分析个体差异资料的统计方法,不仅扩充了古特列特的百分位法,而且创造了粗浅的相关计算法。
比奈-西蒙量表的诞生及心理测验的发展:
(1) 1904年比内为了鉴别弱智儿童,他与西蒙合作编制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科学的智力测验--比奈-西蒙量表。1905年,他在《心理学年报》上发表了文章《诊断异常儿童的新方法》,介绍了该量表,历史上称为“1905量表”。从此,比奈-西蒙量表宣告诞生。
(2) 比奈-西蒙量表自1905年发表后,比奈和西蒙亲自主持过两次修订,一次在1908年,一次在1911年,此时比内已不幸去世。
(3)1905年量表主要强调的是判断、理解和推理能力,也就是比奈认为的智力的基本组成成分。1908年版的量表删掉了1905年版中不合适的题目,增加了新题目,题目总数大59个。所有测验题目按年龄分组,从3 ~ 13岁。测验的结果用“智力水平”来表示。人们常叫它为“智力年龄” 。它表示一个儿童能完成何种年龄水平的儿童所能完成的测验。
(4)最有名的是1918年出版的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推孟教授修订的“斯坦福-比内量表”这一量表首次使用了“智力商数”的概念,简称为IQ,是心理年龄和实际年龄的比值。
测量表
介绍
心理测量的量表是:就是有参照点和单位的连续体。
量表的种类有:量表是由人来制订的,依单位和参照点的不同,量表的种类也不一样。根据测量精度高低,斯蒂文斯将量表分为四个水平,由低到高分别为:命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等比量表。
命名量表
只是用数字来代表事物或对事物进行分类。 命名量表中的数字没有任何数值意义,不能作量化分析。无大小意义,只表明类别。 无参照点和单位。无法比较大小或进行任何数学方法运算。
顺序量表
表明类别的大小或某种属性的多少。 主要用于分等论级和分类。数字仅表示等级并不表示某种属性的真正量或绝对值。 无参照点(没有绝对零度)和单位。无法进行数学方法运算。
等距量表
存在大小关系。 无绝对零度,但存在相对零点。可以进行数学运算,有相等单位。
等比量表
是最精确的测量。大多是物理量表。而心理量表只能达到等距量表水平。
常用表
用于心理测量的各种心理测验验和心理量表二三百个。但是临床上和心理咨工作中常用的只有一二十多种,但是这些常用量表中许多不对非专业人员公开。
一、人格测试量表  EPQ人格测试(成人)
卡特尔16项个性因素测试(16PF
气质测试
性向测试
明尼苏达(MMPI)多相人格测试
心境投射测验
二、智力测试量表  韦氏智力测验(儿童)
画人智力测验
瑞文智力测验
韦氏智力测验(成人)
幼儿智力测验
比内-西蒙智力测验
三、心理健康量表  90症状清单(SCL--90)
抑郁状态量表
简明精神病量表
社会功能缺陷评定量表
四、心理状态测量量表  成人人际关系量表
成人心理压力量表
社会适应能力量表
心理适应性量表
社会支持问卷
心理年龄量表
防御方式问卷
情商(EQ)测试
五、学生心理专用量表  提高学习能力因素诊断测验
小学生心理健康综合测量量表
学习障碍的鉴别
中学生心理健康综合测量
中学生学习态度与态度测验
六、人力资源管理量表  职业能力倾向测试
社会适应能力诊断量表
心理发展状态测验
行动潜力测验
个人风格测评问卷
员工健康状况测评
员工素质测评
工作环境测评量表
职业满意度量表
人力资源管理能力测评
成功商数测试
七、婚姻心理控制源量表  艾森克性心理健康测验
恋爱方式测验
夫妻生活健康测验
婚姻安全界线检测问卷
婚恋测试量表
婚姻质量测试
八、儿童用心理测验与量表
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
RUTTER儿童行为问卷
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
亲子关系与父母角色测量量表
亲子关系诊断测验
托马斯婴儿气质问卷
儿童韦氏智力测验
问题行为早期发现测验
幼儿智力测验量表
康纳尔父母量表(CONNERS)
主要方法
纸笔测验
纸笔测验简称笔试,即要求被试根据项目的内容,把答案写在纸上,以了解被试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纸笔测验的形式主要有6种:多重选择题、是非题、填空题、匹配题、简答题、小论文。
量表法
量表(scale)是一种比纸笔测验更严格的测量工具,它们可以被看作一把尺子,用这把尺子对被试的属性进行测量。一般的心理测验都有一个或几个量表构成,它们的建构程序更为严格,客观化的程度更高,往往有常模可供参照。
投射测验
有些心理特征是很难直接观察和测量的,例如人们的动机、欲望和需要等,就需要用投射的测量方法。所谓投射法,就是让被试通过一定的媒介,建立自己的想象世界,在无拘束的情景中,不自觉地表露出其个性特征的研究方法。其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联想技术:为被试呈现一些刺激,请被试报告对这些刺激的反应,根据被试的反应作出分析,常用的有各种墨渍投射测验,字词联想测验等。
②构成技术:被试需要根据一个或一组图形或文字材料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这种测验主要测量被试的组织信息的能力,从测验的结果分析被试的深层心理。比较著名的有:主题统觉测验、麦克莱兰成就测验。还有测量人们的信念、宗教信仰、价值观的测验,这种技术主要侧重于对被试的产出分析。
③句子完成法:把一些没有完成的句子呈现给被试,请被试根据自己的想法把句子完成。这种方法比较简单,却很能说明问题。
④等第排序技术:请被试把一组目标、欲望、需要等按某种标准加以排序的方法。许多价值观、成就动机、态度的测量都采用这种技术。
⑤表现技术:这是一种侧重过程性分析的技术,不太注重被试的产出。要求被参加一些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表现他们的需要、愿望、情绪或动机,他们处理事物、人际交往方式无不带有个人的独特特征。这些活动方式要求符合实际的生活场景,如做游戏、角色扮演、演一出戏、画一幅画等都可以。
⑥个案分析技术:这是一种综合性技术,既有表现的成分,又有投射的成分,个案设计得贴近实际,请被试根据文中提供的线索做出判断和评价,被试在操作时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所以这种方法能引起被试的很大兴趣。
仪器测量
通过科学的仪器对被试进行测试,以了解被试心理活动的一种科学方法。随着科技的发展,测量心理活动的仪器越来越多,如多导仪、眼动仪、动作稳定仪等,这些仪器在测量人的兴趣、动机、技能等方面有很大作用。
发展史
古代时期
(1) 公元六世纪初,南朝人刘勰的著作《新论·专学》中提到了类似现代“分心测验”的思想。
(2) 在中国古代,“七巧板”是很常见的一种儿童玩具,其实它可以作为创造力测量的工具。
(3) 中国古代心理测量的思想中包含着典型的东方文化特点:定性描述及带有道德判断色彩。
近代时期
(1) 1916年,樊炳清先生首先介绍了比内-西蒙智力量表。
(2) 1920年,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和南京师范学校建立了我国最早的两个心理学实验室,廖世承和陈鹤琴先生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开设心理测验课。1921年,他俩正式出版《心理测验法》一书。
(3)1922年夏天,中华教育改进社聘请美国教育心理测验专家麦考尔来华讲学。
(4)1924年,陆志韦先生发表了《订正比内西蒙智力测验说明书》,30年代又与吴天敏再次做了修订。
(5)1931年由艾伟、陆志韦、陈鹤琴、萧孝嵘等倡议,组织并成立了中国测验学会。
(6)1932年《测验》杂志创刊。
(7)至抗战前夕,由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制定或编制出的合乎标准的智力测验和人格测验约20种,教育测验50多种。
现代时期
(1) 1936年,苏联在批判“儿童学”时扩大化,心理测验也被一概禁止。
(2) 从1978年北京大学首建心理系开始,心理测验才重新得到恢复。
(3) 1979年,林传鼎、张厚粲等以国外资料为参考,编制了少年儿童学习能力测验。
(4)1980年初,北师大心理系开设了心理测量课。1984年,在北京召开的第五届全国心理学年会上,成立了心理测验工作委员会,加强了测验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特点
间接性
心理与某些客观的物理现象不同,以今日的科学发展水平我们尚不能对心理进行直接的测量。根据心理学特质(trait)理论,某种内在的不可直接测量的特质,可表现为一系列具有内在联系的外显行为。因此,心理测量只是测量了一个人对测验项目所进行的行为反应,心理学家对测量结果进行推论,从而间接了解人的心理属性。
相对性
对人的行为进行比较,没有绝对的标准,也就是说没有绝对的零点,我们有的只是一个连续的行为序列。所以的心理测量都是看每个人处在这个序列的什么位置上,因此,位置具有相对性。由此所测得的一个人智力的高低等,都是与其所在总体的人的行为或某种人为确定的标准相比较而言的。同时,标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心理测验是与心理测量相联系又有所区别的概念。心理测验是了解人心理的工具,主要在“名词”意义上使用。而心理测量则是运用心理测验为工具,达到了解人类心理的实践活动,它主要是在“动词”意义上使用。
特征分类
心理测量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加以分类。主要标准有测量对象、测试人数、测验中使用的材料或内容的呈现方式、测量解释的标准等。
对象分类
按照测验的功能可以将心理测量分为认知测验和人格测验。
认知测验又称为能力测验,这类测验主要包括智力测验、能力倾向测验(又称性向测验)、教育测验(又称能力测验)及创造力测验等。
智力测验目的在于测量受测者智力的高低。能力倾向测验的目的在于发现被试的潜在才能,深入了解其长处和发展倾向、教育测验则是测量一个人(或团体)经教育训练或学习之后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因此也称为成就测验。
有学者(郑日昌等,1999)将认知测验分为能力测验和成就测验两大类,并认为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能力测验是测量较少控制的或不大确定的情境中学得的结果,而成就测验则是则多数测量有计划的或比较确定的情境中(如学校)学习的结果。
人数分类
根据一次测试时人数的多少,测验又可分为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两种。个别测验通常是由一位主试和一位被试面对面的进行,因此主试可以较多的观察和控制被试反应的机会,尤其适用于一些特殊群体(儿童或文盲等)。其主要缺点是不能在短时间内经由测验收集到大量的资料,而且个别测验手续复杂,主试需要较高的训练与素质,一般人不易掌握。团体测验是在同一时间内由一位主试(必要时可配有助手)对多数人施测。此类测验的优点是可以在短时间内收集到大量资料,因此易于建立常模;其缺点是被试的行为不易控制,容易产生测量误差。
材料分类
主要可以分为语言或文字测验和操作测验。语言或文字测验的项目是以语言或文字呈现,受试者也要用语言或者文字作答。它可以测量人类高层次的心理功能,其编制和实施也较容易;但是其不能运用于语言有困难的人,并且受文化的影响。操作测验以图形、符号或实物为测验材料。被试的作答无需使用语言或文字,常以操作表达或回应。其不受文化因素的限制;但是费时太多,不易团体实测。
以下简单介绍几种常用的分类方法及相关类型的测验。
按测验难度分类可以分为速度测验和难度测验,前者题目简单,但数量较多限时较短,后者包含各种不同的题目,但作答时间充分,测量的是解答难题的最高能力。
按照测验要求分类,可以分为最高作为测验和典型作为测验。前者要求被试尽可能作出最好的回答,主要与认知过程有关,有正确答案,如智力测验。后者要求被试按平常的习惯方式反应,没有正确答案,如人格测验。
按测验解释分类,可以分为常模参照测验和标准参照测验。前者是将一个人的分数与其他人比较,看其在某一团体中所处的位置,如高考。后者是将被试的分数与某种标准进行比较来解释,如CET考试。
以上几种分类都是相对的,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同一个测验可以归为不同的类别。
项目分析
项目难度
一、定义:难度(difficulty),顾名思义,是指项目的难易程度。
P=项目通过人数/全体被试人数*100%
二、计算方法
一二分法记分的项目:P=(高分组通过率+低分组通过率)/2
二非二分记分的项目: P=全体平均分/本题满分*100%
三、难度水平的确定
一项目的难度D值越接近于0.50,区别力越高。
二测验的难度
区分度
一、定义
项目区分度(itemdiscrimination),也叫鉴别力,是指测验项目对被试的心理特性的区分能力。
二、计算方法
一鉴别指数:D=高分组通过率-低分组通过率
二相关法
1. 点二列相关
2. 二列相关
3. *相关
三、区分度与难度的关系
注意
当测验用于选拔或诊断时,应较多地选择难度值接近录取率的项目。如选拔提高难度,诊断应降低难度。
对于选择题来说,p值一般应大于概率水平。如是非题,难度应该为0.75最为合适;而对于四选一的题目,其难度约为0.63时最为合适。
为了使测验具有更大的鉴别力,应该选择难度在0.50左右的试题比较合适。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并非如此简单。如果难度都是0.50,而试题间都完全相关,则易形成“u”分布。
区分度取值范围介于-1~+1之间,假如项目得分与实际能力之间呈负相关,则区分度为负。这种情况一般很少发生,如果出现,该题目应该淘汰。
目标分析
一、测验的对象
在编制测绘前,先要明确测量的对象,也就是该测验编成后要用于哪些团体,只有对受测者的年龄、受教育程度、社会经济水平、阅读水平等心中有数,编制测验时,才能有的放矢。
二、测验的用途
(一)显示性测验
(二)预测性测验
三、测验的目标
目标分析以测验不同而异,分三种情况:
(一)工作分析(用于预测性测验)
1. 确定哪些心理特征和行为可以使要预测的活动达到成功(士气高度个体特征及行为)。
2. 建立衡量被试是否成功的标准——效标(确定影响士气因素)。
(二)对特定概念下定义(用于测量心理特质)
必须发现所要测量的心理特质所包含的维量将通过什么行为表现出来或怎样进行测量(具有士气激发潜力的人员,用于士气素质选拔,就事选人)。
(三)确定测验的具体内容(用于显示性测验)
编制双向细目表(具有士气激发潜力的人员,用于士气素质选拔,就事选人)。
测题编写
涉及从写出、编辑到预试、修改等一个循环过程。
一、搜集资料
(一)已出版的标准测验
(二)理论和专家的经验
(三)临床观察和记录
二、命题原则
(一)内容方面
符合测验目的;取样有代表性;题目间相互独立;避免贪多而乱出题。
(二)文字方面
准确;简明;一句话说明一个概念;尽量少用双重否定句;排除与答案无关的因素。
(三)理解方面
应有确切答案;题目内容不超出受测团体的知识水平和理解力;题目格式不可令人费解;题目不能有歧义。
(四)社会敏感性方面
菲利普(philips,d.l)提出的几条策略:
1.命题时假定被试有某种行为,使他不得不在确实没有该行为时才否定。如“你平均多久手淫一次?”
2.命题时假定规范不一致,如“有的医生认为吸烟有害,另一些医生认为有益,你呢?”
3.指出该行为时常见的,“多数人在看色情电影是有性冲动,你呢?”
三、编制要领
(一)选择题
1.题干明确,意义完整
2.选项简明扼要
3.每题只给一个正确答案
4.各选项长度尽量相等
5.避免题干含有选择答案的线索
6.选项最好用同一形式,随机排列
(二)是非题
1.内容应以有意义的概念、事实或基本原则为基础;
2.每道题只能包含一个概念;
3.尽量避免否定的叙述,尤其要避免用双重否定的叙述;
4.若是表达意见的题目,最好说明意见的来源和根据;
5.“是”“非”题的数目应有适当比例,基本相等,随机排列。
(三)简答题
1.宜用问句形式。如果用填充形式,空格尽量放到最后;
2.如果是填充形式,空格不宜太多,空出来的应是关键词句;
3.每题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而且答案要简短而具体。对不完整的答案,应事先规定评分标准。
(四)操作题
1. 明确所要测的目标,将其操作化;
2. 尽量选择真实性程度(即逼真度)较高的项目;
3. 指导语要简明扼要;
4. 制定好评分标准和计分方法。
测验编排
一、合成测验
(一)选择与审定试题
1、选择试题形式
(1)测验的目的和材料的性质
(2)接受测验的团体的特点
(3)各种实际因素来源:
如,人数多少、经费
2、审定题目
(1)题目的范围应与双向细目表一致;
(2)题目的数量要比最后所需的数量多一至几倍;
(3)题目的难度必须符合测验目的的要求;
(4)题目的说明必须清楚明白;
另外,各类题目的比例要适当。测题要适合施测对象和施测条件,难度和区分度好,题目之间要相互独立,没有重叠。
(二)测题的编排来源:
1、测题的难度排列宜逐步上升
2、尽可能将同类型的测题组合在一起
3、注意各种类型测题本身的特点来源:
例如,是非题和选择题应避免将选择相同选项的测题安排在一起;匹配题和重组题,所有的选项应在一张纸上,等。
测题常见的编排方式:
1、并列直进式
分成若干分测验,同一分测验的试题由易到难排列。如韦氏智力测验。
2、混合螺旋式来源:
先将各类试题依难度分成若干不同的层次,再将不同性质的试题交叉排列,难度渐次升进。如比内量表。
二、测验的预试
(一)预测
1. 预测对象应取自将来正式测验准备应用的群体;
2. 预测的实施过程与情境应力求与将来正式测验时的情况相近似;
3. 预测的时限可以稍宽一些,最好使每个被试都能做完,便于统计分析;
4. 预测过程中,应对被试的反应情况随时加以记录。
(二)项目分析
三、信度和效度考察
(一)信度
(二)效度
四、常模制订
五、编写指导手册
内容包括:
1. 测验的目的和功用
2. 测验编制的理论背景以及编制方法
3. 如何实施测验的说明
4. 测验的标准答案和计分标准
5. 常模资料
6. 测验的基本特征,包括难度、区分度、信度、效度、因素分析等资料,以及这些资料取得的条件和情境等。
使用
主试资格
一、知识结构
主试者的知识结构是指开展心理测验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心理学基础知识,心理测量专业知识。
二、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
主测者的心理测验专业理论知识包括对心理测验特点、性质和作用的认识;对心理测验的局限性认识;了解测验的基本特征;熟悉保证心理测验标准化的必要性。
三、职业道德
(一)测验的保密和控制使用
(二)测验中个人隐私的保护
测验选择
一、所选测验必须适合测量的目的
二、所选测验必须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
测前准备
一、测验前的准备工作
(一)预告测验
(二)准备测验材料
(三)熟悉测验指导语
(四)熟悉测验的具体程序
二、测验中主试的职责
按照指导语的要求实施测验;
测验前不讲太多无关的话;
保持和蔼的、中性的态度。不让被试看到记分;
对特殊问题或突发情况要有心理准备。
三、建立协调关系
测验程序
一、指导语
测验指导语一般由如何选择反应形式、如何记录这些反应、时间限止、测验目的组成。
二、时限
三、测验的环境条件
被试误差
一、应试技巧与练习效应
(一)应试技巧
测验油子“面霸”
(二)练习效应
教育背景较差、经验较少或智力较高者,练习效应较大;
着重速度的测验,练习效应较明显;
重测的练习效应大于复本测验;
两次测验时距越大,练习效应越小,三个月以上可以忽略;
一般平均练习效应约在1/5个标准差以下,并且仅限于第一次与第二次重测,第三次以后练习效应不明显。
二、动机与焦虑水平
(一)应试动机
(二)测验焦虑
研究表明,以下人员测验焦虑较高:
对自己能力没有把握的人;
抱负水平过高,求胜心切的人;
具有某种人格特点的人,如缺乏自信、患得患失、情绪不稳定的人;
非常注重测验结果,承受压力过大的人;
对测验程序不熟悉的人。
三、反应定势
(一)求“快”或求“精确”
(二)喜好正面叙述
(三)喜好特殊位置
(四)喜好较长选项
(五)喜好猜测
测验评分
一、原始分数的获得
三点要求:
1. 及时而清楚地记录反应情况。
2. 要有一张标准答案或正确反应的表格,即记分键。
3. 将被试的反应和记分键比较,对反应进行分类。
二、原始分数的转换
结果报告
一、测验分数的综合分析
一应根据心理测验的特点进行分析
二不能把分数绝对化
1. 将个人在测验前的经历考虑在内
2. 测验情境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
三必须有测验的信度和效度资料
四对于来自不同测验的分数不能直接加以比较。
为了使不同的测验分数可以相互比较,在经典测验理论的指导下,测验等值的计算方法有两大类:一类叫等百位等值法;另一类叫线性等值法。线性等值法的计算就是用标准分数作等值的基础。
二、报告分数的具体建议
一不应把测验分数直接告诉被试本人或家长、学校班主任等有关人员,应告诉的是测验分数的解释和建议
二避免使用专业术语
三要保证当事人知道这个测验测量或预测什么
四要使当事人知道他是和什么团体在进行比较
五要使当事人知道如何运用他的分数
六要考虑测验分数将给当事人带来什么心理影响
七要让当事人积极参与测验分数的解释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17 21:14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