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觉是一种心理现象。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在驾驶中,出现错觉,将会导致一系列严重问题---交通事故。
含义
由于受身体、年龄、心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驾驶员在行车中往往会产生各种错觉。
这些错觉与错看、漏看不同,它是人类知觉的一种特性,驾驶员应掌握这一特性,行车中注意预防。
错觉类型
距离错觉
对于路上各种类型的车辆,驾驶员有时会对来车的车长、会车距离及跟车距离产生错觉。路上参照物少时感觉距离远;雨雪天气中感觉距离远;前面是小车时感觉距离远。反之,则感觉距离近。
速度错觉
主要表现在速度惯性错觉。因为驾驶员是根据观察到的景物的移动相对参照物来估计车速的,景物移动的多少和丰富程度会导致对车速的不
同判断。在市区道路上对车速易于估高,在原
野道路上易于估低;在加速时易于将车速估高,减速时易于估低。长时间以某一速度行驶后会对该速度适应;对其余速度感觉不适,从而产生速度错觉。
弯度错觉
一般对于未超过半圆的圆弧,感觉到曲率半径总是比实际的小,圆的长度越短越感到曲率半径小,在弯曲的道路上,即使同一曲率半径,也会感到山区比平地容易转弯,所以高速急转弯是很危险的。
坡度错觉
在既长又陡的坡道上下坡,当坡度变得越来越小的时候,实际上汽车还在下坡,却有变成上坡之感,这时若误以为是上坡而去加油门,那么很有可能大祸临头。
颜色错觉
在市区等交通复杂路段,周围景物五颜六色,相互交错,容易分散驾驶员的注意力,特别是夜间,容易将路口红绿灯当成霓虹灯,或把停驶车辆的尾灯当成行驶车辆的尾灯。另外,夏季戴墨色太阳镜时易将浅色物体“滤”掉,产生错觉。
光线错觉
太阳光、反射物体的亮光、车头迎光、夜间远光灯强光等会使驾驶员的视觉一时难以适应,形成光线错觉。如
平头车的明亮车窗、阳光下人行道树木交替变幻的阴影、原野的积雪等,易使人产生眩晕;进出隧道时眼睛一时不能适应,都会产生光线错觉。
时间错觉
驾驶员心情愉快时,感觉时间过得很快;心情烦躁时,感觉时间过得很慢。另外,在任务紧急、急于赶路时,也会产生时间长的念头,以至于盲目开快车。
作用
使驾驶员在行车中,因错误地判断障碍物的动态,而出现不应有的对策,最后直
至事故的发生。
主要案例
乘百年
山顶缆车上香港太平山顶时往窗外看,总觉得高楼大厦严重倾斜;香港大学心理学系首次破解大厦倾斜属强烈错觉,因缆车窗框的“倾斜”,人体视觉参照这“倾斜”而引起,夜间错觉比白天更明显。研究又发现,在车厢内站立的错觉反比坐着较小。研究员估计,全球仅有香港的山顶缆车能体验这种错觉。
研究者解释,视觉讯号会令向山上行的缆车窗框出现“倾斜”,人体便参照窗框的视觉点使眼见的高楼大厦犹如倾斜。当晚间窗外景物黑暗,车厢内灯光充足令窗框线条更明显,大厦倾斜的错觉更强烈。
研究又发现若在车厢站立,脚踝的
重力传感器可判断身体倾斜方向,故较坐着的错觉较小;后背及臀部皮肤上触觉器亦会受压力而判断身体倾斜方向,所以若在脚底、座椅及背部同时放坐垫,恢复垂直坐姿,错觉亦会减少。心理学家将进一步研究脑部整合感官所受压力的过程,以及亮度与角度如何产生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