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花间相见时》是《花间集》的研读笔记,浓情
散文。作者从五百首花间词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诗词进行感性解读。
图书目录
序言\u88f4钰
第一章 早情如好花须初开
晚逐香车入凤城
不如从嫁与,作鸳鸯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黛眉山两点
还似花问见,双双对对飞
须作一生拼,尽君今日欢
见绮筵时
私语口脂香
远风吹散又相连
即此是高唐,掩屏秋梦长
第二章 情似落花任飘零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梦觉云屏依旧空
红纱一点灯
蕙心无处与人同
旧欢思想尚依依
送君千万里
不道离情正苦
何处杜鹃啼不歇
相见何处是
回首挥泪千行
正是落花时节
含情无语倚楼西
第三章 道是无情却有情
玉楼春望晴烟灭
玳筵一曲当秋夜
莺啭一枝花影里
一笑动君心
故国吴宫远
永巷寂无人
寂寞上阳宫里
天上妲娥人不识
第四章 情深已是死生时
红楼别夜堪惆怅
白头誓不归
翠华一去寂无踪
伤心一片如珪月
风流可惜当年
石城依旧空江国
笙歌未尽起横流
鸡禄山前游骑
紫塞月明千里
何处戍楼寒笛
雁门消息不归来
第五章 唯向花间闲情寄
春暮黄莺下砌前
绣罗红嫩抹酥胸
小山重叠金明灭
暖香惹梦鸳鸯锦
豆蔻花垂千万朵
暗里回眸深属意
后记
作者简介
袁江蕾,生于20世纪70年代。爱好写作,2003年起.先后活跃于新浪论坛和新浪博客,曾发表多篇文学作品于报刊杂志及网络媒体并出版长篇小说(SHE的疯狂旅程)。
本书是(花问集)的研读笔记浓情散文.作者从五百首花间词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诗词进行感性解读。以独特的视角 挖掘诗词背后所隐藏的故事.内容更加丰富人物更加鲜活可读性更高.更加值得珍藏。
相思为主要内容。读之满口皆香,荡气回肠,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
图书序言
中国是诗的国度,所以历朝历代都有很多诗品和诗话,这些诗品和诗话多是知识分子文艺批评的作品,给诗歌划分门类,给作家排名立派,有多少文人因为李白和杜甫的排名座次而争论不休。这些中世纪的诗歌品评作品,最根本的弱点,就是忽视了个体心灵的感受,从宏观叙事出发,而不是着眼于个人体验,从历史学、文化学的角度,而不是从人的心灵去品评诗歌。我看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字字珠玑,满纸余香,可转念一想,这本书给读者设置的门槛也不小,非得有相当古文和诗词底蕴的文化人不可,古文基础一般,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对《人间词话》的感受恐怕不会非常强烈,诗词如果仅仅是人们学习的对象,而不能引发每个人的内心共鸣,那么,诗词也就会黯然褪色,我们需要符合当代普通人审美层次的诗词品评之作,将中国传统的诗词文化在当代传承下去?这种传承不应该局限在文化人之间,而是需要把诗词的性灵之火放在每个人的心中,以供命运和人生双重困境中的人们,或悲伤慰藉,或幽然神思,或心灵取暖,或爱恋困愁……袁江蕾的这本新书,就是这样一种诗词品评的薪火相传之作。
关注个体体验,写就诗歌的心灵史,这是袁江蕾的全新的角度,也是一个全新的方法,能够在紧张劳累的生活中,慢慢地品读诗词,用自己的视野和感觉,从最基本的要素入手,以一个当代大都市女性的爱和理性,去感知千百年前中国人的心灵诉说,袁江蕾不说诗词的写法,也不谈诗词的考据版本,她不是研究诗词,而是在感受诗词,并把个人纯粹的、诗意的、细腻的、美的情怀体验,分享给每个读者。袁江蕾的方法不仅新颖,而且,她的才华和天赋也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她的品评方法和个人才华,在这本书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我想这也是本书最独特魅力的所在。
我们今天探讨文化重建,这个话题已经是文化界的大热门,文化重建并不是恢复旧有的文化模式和学术体系,恰恰相反,是要在现代民生人文的立场上重新构建中国文化。令人遗憾的是,这个道理大家不难弄懂,但是务虚的高谈阔论太多,务实的创作实践很少,一方面,创作的手法和模式必须是现代人文型的,不能是旧有的知识积累型的,也就是说,新角度、新视野,并不是走过去版本考证的老路,而是要切实地走进入的心灵,文学的本质毕竟还是“入学”。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需要作者个人的才华和实力,再好的文化理论,也是哲学层面的,如果缺少具体的作品,也是空谈。袁江蕾作为目前活跃在一线的随笔作家,在这本书里,她以严肃的文学立场,生动地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诗词品评的心灵之作,我感到很高兴,相信很多读者读过本书之后,都会对袁江蕾崭新的角度,人文的立场和卓越的才华所感动,每首诗词都是心灵的一个感动,诗词品评的作品也让人感动,这是非常难得的境界,我想袁江蕾做到了,她的这本书,是一种恢宏气象的具体缩影,被她感动的将不仅仅是本书的读者……
图书后记
完成整部书稿的文字校改,是在高雄的某个夜阑人静时分。由二十六层楼向外眺望,台湾南部的这座著名港口城市,睡姿一如婴儿般,恬静安详。
那一刻,我惴惴然悬了许久的心,终于稍稍得以解脱。
从计划写这本书,到真正坐下来敲第一个字,足足拖了一年之久。其间发生很多事,无外乎人世间常见之喜悲。而今回想,偏是伤痛的记忆尤为凛冽。一时,甚至几乎丧失了言语表达的能力。那段日子,是属于我的
五代十国。
背囊虽已早早打好,却莫名其妙耽搁了行程。凡人行事,往往如此。
动笔书写花间,竞出奇顺畅。一个又一个夜晚,我用抖颤恍惚的手,于无边静默中,拈起一枝枝盛放千载的花。那些十一二岁上开始偷偷喜爱的词句,在历经人世沧桑后再读,仍一一亲切,如故园草木;字字可心,如闺中知己。全无隔阂。
花间阆苑,奇葩异卉纷呈。我非先入先见者,亦定非返身掩门而去的最后一人。且我见我赏之花,未必恰好是你所中意的那朵。之所以写下这些篇章,不过是特意来知会你——那里,真的有一座丰盛灿烂的人间花园。且目今看来,尚人迹鲜至。
幸在,我自觉未曾辣手催花,更未敢妄自主张,将其随意采撷出苑,据为己有。
需要感谢,曾为我于曲径深幽间,点拨指引过前行方向的老师;以及研究花间词,并发表了权威著作的专家学者;甚至无法查考到姓名,在网上发表过相关精彩文章的作者。
五百花间词,采选于此为我所演绎的实在有限。如此分类,目的只为提醒初读花间者,勿以先见视之。花间诸词,其实涉“情”范围极广。且文人填词,除却愈加“清绝”外,更或多或少倾注了词人个人的情感。值得用心去细细品味。
将自己放逐吧,回到晚唐五代时。我以为,去看彼时人的衣食住行,喜怒哀乐,方能真正读懂花间词。
自始至终并未就词说词,除了希图增加文字更广泛的可读性,招揽来更多善感的心灵,关注于花间词外,亦有拉“帮手”来协助品词人,于联想与思索中加深词作印象的意愿。
这些“帮手”,即是一则则故事。
希望,我种下的梅花,适逢你以耐心等来的飘雪,于腊月间,静静开放。
编辑推荐
《忆昔花间相见时》超级畅销书系,漫漫古典情,又推才女与作者共赏晚唐五代绚丽的诗词盛宴。《花间集》:第一部词总集·第一个词学流派,倚声填词,长歌短句,深闺幽怨,婉约缠绵。
媒体推荐
永夜抛人何处去?绝来音,香阁掩,眉敛,月将沉,怎忍不相寻?怨孤衾。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梦觉云屏依旧空,杜鹃声咽隔帘栊。玉郎薄俸去无踪。一日日,恨重重,泪界莲腮两线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