忏云法师
中国台湾法师
释忏云(1915年10月18日-2009年3月7日),俗姓曹,法名成空,东北人。精持戒律,宣扬净宗,创建莲因寺。是台湾佛教界享誉盛名的法师,信众皆尊称他为“忏公”。
生平
家境
忏公上人,俗姓曹,讳会汶,一九一五年诞生于辽宁安东(今称「丹东」),自幼天性宽厚,仁善耿直。先祖从山东向关外发展,至祖父曹德盛一代,家业渐趋平稳。祖母杨大莲为信佛居士,与老和尚因缘颇深。父亲曹骏明曾任安东商务会长,以曹国靖之名行世,声望颇着。家中尚有大哥、二哥、大妹、二妹、小弟等眷属。大妹会贤笃信佛教,于父亲病笃时,尝割肉熬汤喂父,实孝女楷模也。小弟会漳于大学任教,亦亲近佛法有年。
求学受戒
上人就读小学时,客商热络,家境宽裕。父亲患病后,运势中衰,值日军进占东北,国土危脆,家事纷扰,众苦交煎,莫可探究,遂有追求真理之志。就读中学期间,因父亲患病之故,中辍学业;乃至赴日留学,亦因父亲病势起伏不定,率尔返国整理家业。一九三七年,中日战事爆发,国民政府西移渝都。上人偕大妹于大连照顾父亲,事必躬亲,无微不至。
24岁,了因法师于大连商业学堂说法,上人往听两周,深感佛教哲理圆融,于是皈依佛门,成为三宝弟子。隔年,延请大连佛学研究会居士为父亲诵《金刚经》,初闻梵呗,悲欣交集,加之善根增长,连续茹素四十九日。 26岁,随大连市议员曲子源老先生前往沈阳慈恩寺,于修缘老和尚座下秉受五戒,随即毅然断荤。夏季,于大连海滨静修三个月,法悦十足。入冬,父亲罹患伤寒,偕大妹加持大悲水供父亲饮用;某夜,父亲通宵长吟「发无上心,自在逍遥」八字,似为教彼出家修道之意。
27岁,于宝山供养病僧,辞出寮房后,顿时有身心若无之感。又为父亲消灾之故,于安东居士林延请法师、居士拜大悲忏,彼时父亲于大连梦见观音菩萨化现之白发老妪,说彼尚有冤业未解。二月初,群医束手无策,上人体验生离死别之苦,立志独身。父亲过世后,上人忽萌一念:前生为出家人,父亲为护法居士,为酬谢恩德,此生侍病十年,缘起吻合。又曹老居士弥留之际,上人于佛前发愿,若父亲确有业债未还,当以佛法超度释冤,于是寻出蒙山法本,练习施食法门。此后以放蒙山为常课,冥阳两利,数十年而弗辍。
28岁,冬,为明朗老和尚送终。某夜,遍山白雪,上人于凌水寺诵大般若经,念至恳切处,身心豫悦,意境悠远。明朗老和尚临终前一日,曾哀恳相告:「会汶:世间皆假,急速办当一切,出家修行!」
29岁,经由省琛老和尚介绍,自安东遥迢入关至北平净莲寺安居。初入寮房,乍感苦闷焦躁,待朗诵《普贤行愿品》一遍,始感雨过天晴,遂安定住下。
传承法脉
30岁,就读周叔迦居士创办之中国佛教学院,于瑞应寺礼拜三十五佛时,感激无量。此年礼澍培法师祝发,属金顶毗卢派下第三十一代,法名成空,号心月。曾云:「宁为道死,勿溺尘亡,无量感伤,刺我心肠,回忆往事,多因妄想,消我重罪,得悟昔非,幸依三宝,未致歧羊,而今披剃,誓修定慧,愿共众生,同生西方。」农历甲申年冬季,只身前往广济寺,依宝华传承第十八代传戒和尚融缘法师、羯摩阿闍黎融济法师、教授阿闍黎道源法师等大德领受戒法。初受戒时,逆境屡现,均以持诵大悲咒消弭难关,直至第十五天,身心轻安,念诵嘹亮,仿佛置身极乐世界,欢喜莫名。
参方亲近大德
上人向往山林道场、丛林生活,不时亲近倓虚大师、慈舟大师等教界硕德,请教法要,俾有遵循。例如:卅二岁于天津大悲院聆听倓虚大师开示,谓学佛乃至办佛法事业,需有大悲观音之心肠;维摩居士之辩才;弥勒、布袋和尚能容之肚皮;金刚菩萨严正分明之面目。
又如〈略述亲闻慈舟大师数事〉有云:「民国36年,老人为天津监狱囚犯讲地藏经,驻锡天津居士林。一日黄昏,老人自监狱讲经归,云伫立门外迎接,随老人至卧室,整理妥当,诸师退去。时天色渐暝,四围沉寂无声,室内供佛像一尊,海灯微明,香烟缭绕,老人静坐无语,云乃趋前启请止恶改过之法,老人静默片刻,以缓慢庄重之语调谓云云:『吾人之恶业种子如双头毒蛇,钻入吾人之心坑深处,无法驱除。唯有持惭愧双头利钩伸入坑底,方可将双头恶业毒蛇钩出。』老人语已,即起捻香拜佛,云遂礼谢退出。……云于亲近老人之余,最为感动敬服者,为老人淳朴忠诚之态度,庄重安详之威仪,坚定切实之信心,以及严净勤苦之戒行。老人示人:则常劝『持戒念佛』;言戒为佛家家法;熟处(尘习)转生,生处(净业)转熟;知真本有,达妄本空;宁肯十年卖不出一担真,不愿于一日卖出十担假。寥寥数言,皆可使吾人终身行之而有余也。」
34岁,启程南下参方,朝礼宁波阿育王寺、苏州寒山寺、苏州报国寺、上海持松法师静安寺、能海大师金刚道场等处。此间,于朝礼普陀山之后,往诣灵岩山印光大师净土道场,得谒了然法师,亲聆法音;夜晚,远眺大殿,遥想身世漂泊,倍生感慨。夏,前往福州依止慈舟大师,随师前往闽北邵武广福山双泉寺,听讲四分戒本与四谛要义。安居期满,随慈舟大师赴泰宁天王寺听讲《普门品》,半月后至古台岩。冬,安住静谧岩洞中,听讲《大乘起信论》。
东渡瀛台
1949年,随国民政府撤退来台湾。上人35岁,随慈舟大师返回福州舍利院,听讲《梵网经》与《四分律》。彼时烽火连绵,局势莫测,乃于大势至菩萨纪念日拈阄,感应当离福州,遂拜别慈舟大师,渡海抵台;此国历八月下旬之事也。上人于北部逗留未久,南下高雄寻单,深感佛法不振,亟思拯救之道;然时局未靖,仅能静观其变而已。十月下旬,伤寒病作,逮十二月上旬,脾肿病势险恶,住进高雄省立医院,曾自云:「就念观世音菩萨,再是求发心、求病好,求佛力加被。以后病好了,再打开《金刚经》、《金刚经》注解一看,比以前懂了。」
36至39岁,于台湾南北各地参方,住过高雄阿莲乡光德寺、路竹乡道隆寺、台北五股观音山凌云寺等道场,亦曾游历新店、汐止、内湖、北投等地。住锡新竹古奇峰法源寺及苗栗大湖法云寺逾两年。此间曾抄录并阅读《金刚经》智者大师疏科刊、《心经》法藏大师科刊;研究《心经》六家注、《楞严经》疏解;背诵《普门品》等等,期在解行相资,穷究生死根源。
40岁,移锡高雄大岗山龙湖庵后山平房,除平日定课及礼佛,时而精诚恭绘观音圣像,有幸一睹作品者,莫不称颂赞叹。尔后于各地随缘弘法,与律航法师、李炳南、朱镜宙、关世谦、朱斐等人缔结善缘;恭谨礼佛之行持,严守律仪之美誉,逐渐传布南北各地之道场。
1956年,与弟子于台湾南投县埔里镇观音山搭建印弘茅蓬。用示尊崇印光大师、弘一律师之意也。先前上人于高雄大岗山龙湖庵讲经时,听闻菩妙老和尚于莲峰寺后山自修,曾特地前往拜访,由于见和同行,遂约定寻觅山林兰若共住修行,可以彼此砥砺。一九五八年二月因缘成熟,菩妙老和尚前往印弘茅篷隐修,树立老实修行之典范。
上人掩关自修之余,随缘弘法利生。例如:亲绘观音圣像致赠张清扬女士,张居士信佛相当虔诚,将圣像转送当时国防部长俞大维先生(另有一幅转送叶公超先生);俞先生异常珍惜圣像,将其裱褙置于客厅,并复印数万幅致赠亲友,垂暮之年,方知为上人所绘,遂于一九九三年礼请上人为皈依作证。又如:一九五六至一九六二年,受邀膺任栖莲精舍(乐生疗养院佛堂)主七和尚;多年后,莲友仍感怀在心。此等利众之行,难可胜数。
茅蓬因八七水灾,土石崩落而毁。暂时移锡太平山沟平房,以不适合于久居,乃行脚南北各处寻觅山林道场。 1963年,偕弟子性因法师至南投水里开山,于莲因寺现址搭建寮房,间或应邀赴各地道场开示;例如高雄打鼓岩元亨寺、弥陀院、林园佛教堂、澄清寺、台北莲友念佛团、三峡横溪净业林、屏东东山寺等处,念佛不缀,法筵日盛。
创建斋戒学会
1966年,以中部地区大专学生求法之因缘,始办斋戒学会,提倡丛林生活,着重五堂功课,教学天台唯识,行归持戒念佛,由此培育正信青年无数。一九八○年代中叶以降,每年依例于男女两众斋戒学会之后举办佛七,开示透辟,机理双契,闻者莫不深信切愿,道心弥坚。若在平日,祈求消灾解厄者,多如过江之鲫,上人慈悲接引,方便度化。数十年间,深受启发而矢志出家绍隆佛种者,法门龙象辈出;而在家学佛者,亦以居士身成为人群表率,影响社会风气,贡献良多。
斋戒学会每年寒暑假各开办八关斋戒一次,暑期每次两届,寒假一届。在莲因寺办完两次以后,再移他寺续办,嘉义义德寺,新竹翠壁岩寺,中坜元光寺都曾办过八关斋戒。忏云法师持律甚严,每日四时以后,莲因寺不留女众、亦不能过夜。因此斋戒学会女众部委托南投县竹山镇德山寺、嘉义县竹崎乡香光寺、南投县埔里镇南林寺等寺协办八关斋戒活动。在桃园龟山寺亦有一斋戒会道场、“莲因北部斋戒学会静修道场”。与各大专学院的佛学社密切交流,定期举办佛七。
与诸法师
上人与广钦老和尚之因缘,向来为教界佳话,无论领众前往土城承天禅寺请益,或为求老和尚住世而主持佛七,两位长者相会,禅机默契非外人所能测。又与道源老法师同为慈舟大师门下高足,来台之后,时有联系,共同研究教理,交换心得。西藏佛教方面,曾与卡卢仁波切、贝诺仁波切、创古仁波切、措嘎仁波切等德学具足之高僧晤谈,深达显密圆通之理。
海外弘法
至若海外弘法之因缘,于莲因寺念佛堂建筑完成后,曾游历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地;一九七三至一九九七年间,辄赴北美地区弘法多次,足迹遍履华盛顿、洛杉矶、旧金山、纽约、迈阿密、达拉斯、温哥华、西雅图等地,于众多寺院道场、学会及善信居士住处领众念佛,揭示佛法要义。
晚年
最初,上人观察因缘,以男、女两众分办斋戒学会较为如法,故女众活动多借尼寺举办。2001年,埔里女众道场莲音学苑正式成立,静修有址,法益均沾。
公元二千年顷,上人偶现病相,渐少开示。然四众弟子敬重无别,历年祝寿法会,人潮如水,缁素同心祈祷,念佛回向上人法体康泰。
圆寂
忏云法师于2009年3月7日凌晨一点,于南投县水里乡顶崁村莲因寺方丈寮安详示寂,身无病苦,相貌如生。3月9日礼请梦参老和尚主持封棺仪式、3月27日礼请果清律师主持追思赞颂典礼,随即发引荼毗,示现舍利极多。
莲因共修
莲因寺承袭忏公老和尚静修道风,只于每个星期日上午对外开放。
当年老和尚只有每月第二及第四个星期日上午接见信众,信众或朝山或上山共修或请示疑难。老和尚圆寂后,信众缅怀师恩,仍每月上山,形成莲因寺每月第二星期日上午共修拜佛念佛。为忆念老和尚,寺里于共修打坐中播放老和尚录影开示,俨然像老和尚住世,信众上山亲觐老和尚,拜佛念佛,恭聆老和尚慈悲开示。
除每月共修,每年阴历四月初八、七月十五,莲因寺并举行浴佛、盂兰盆会。阴历二月十一老和尚圆寂,莲因寺并举行纪念法会,赞颂老和尚之德行。
共修资料
精神不朽
上人世寿九十五岁,僧腊六十四载,戒腊六十四夏。综观所行:创办斋戒学会,延续丛林芳规;刊行教义表解,理路精详明晰;一切方便开示,无非自性流露;梵呗超世脱尘,韵调感人至深;所绘西方三圣,广受信徒供奉;遗留铭语墨宝,笔触逑劲凛然。毕生主七百余次,刊行经论数万册,提倡放生,鼓励施食,种种善巧方便,犹如菩萨示现。除编订蒙山施食仪轨之外,历年开示曾择要刊载于《莲音》,其余影音纪录亦由缁素弟子整理,俾便法音流传十方。上人精通教理,深契禅旨,严净毗尼,导归净土;如斯戒行清净、德智兼备者,讵非五浊恶世之明灯乎!
贡献影响
忏云法师持戒严谨、以戒为师,一心宣扬净土。“礼佛”与“放蒙山”均为每日修行之功课。提倡诵念阿弥陀佛佛号,是台湾净土宗极为重要的法师。法师30岁出家后,即行“过中不食”之戒律,无一间日。法师对于弟子的训练也是依法解行并重。
此外,忏云法师与各大学佛学社来住密切,在导引青年学佛上,贡献良多。
十二因缘
十二因缘,追究宇宙人生、我们今生,怎么有今生呢?古代帝王,也有很高超的,他自己说不幸生在帝王家,生在帝王家他以为不幸,有人还羡慕帝王啊!种种的宇宙人生从哪儿来的?我们今生怎么投生在这个世界、这个国、这个省、这一县、这一市、这个家庭中呢?佛说一定有过去种种思想作用,不过这些心理作用,都不知道自己有佛性、自性,像达摩祖师面壁那个壁一样,平坦的、清净的,和佛一样。总说过去生中,这些思想都无明,不明白自己能成佛、自己有佛性的种种无明。不明白就是无明、糊涂了,就有种种不合理的行为,就是“无明”缘“行”。无明是惑、行是业、今生投胎第一念就是“识”。我小孩的时候,都问小孩从哪来?当年在北方,我问堂嫂,小孩从哪来的呢?说是十字路口捡回来的。来到本省也是,说捡孩子。从何处捡来的?从街上捡回来的。不晓得小孩是生下来的。以后大了才知道,我想这怎么回事?人怎样生呢?进一步信佛才了解,哦!都是由过去生的无明和行为,迷惑的心理、颠倒的行为,死了之后,渺渺冥冥、幽幽荡荡,经过中阴身,或是阴曹地府。投生之前,就看见天地一片漆黑,但看远远的有一点点亮光,男女在那里拥抱,到男精女血交合的时候就投生、投胎了,这投胎的第一念就是“识”。从第二念起到三十五天之内,有胎胞,叫“名色”。胎胞的心理作用不那么清楚分明,但知道冷啊、热啊、苦啊,那个心理但有些名字就叫名;胎胞叫色,这是第二念到三十五天。三十五天以后就有眼耳鼻舌身意,变成胎儿了,叫“六入”。眼耳鼻舌身意怎么叫六入呢?眼耳鼻舌身意都有入色声香味触法六尘的作用。比如在街上走,看见一个女孩子,眼就入;研究她的声音,耳朵入;研究她化妆品的味,鼻子也入;活鱼八吃、熊掌猴头,舌就入;色声香味触落在心里,从心里再起第二念、从心里再现,就是法、法尘。前五识:眼看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身感触,这是第一念;落到心里,从心里再现,这是法尘。色声香味触都是第一念;法尘是落到心里、由心里再现,这些都能染心,叫六尘。眼耳鼻舌身意都能入六尘,叫六入,这还是在胎中。进一步,生下来到两三岁之间叫“触”。从四、五岁到十三、四岁叫“受”,他有感受。十五、六岁开始就“爱”,过年要妈妈给买衣服,要什么样的衣服、什么样的皮鞋、什么样的手表,但是对男女还没有强烈的爱。到了二十岁以后,就是“爱、取”,进一步再去追求;就“有”,有就是造业了、有生死业。来生再“生”、生了再“老死”。如此,无明、行属于前生的惑业;识、名色、六入、触、受属于今生的果报──惑业苦。在果报中又起爱取有,就是今生的惑业。果中再起因,来生再生老病死,就是来生的果。就这么循环不息啊!
讲到十二因缘,说是我们生从何来呢?是自己无始劫来的惑业;可是对父母,我们还得要尽孝。虚云老和尚参禅,都讲空,参个“无”字,而虚云老和尚三步一拜拜到五台山,为报亲恩。来果老和尚也是禅宗。这是当代两位禅宗的高僧。来果老和尚割肝给母亲吃,母亲吃了病就好了。第二次割肝,母亲不吃,说:“孩子,妈妈宁可死,再不吃你的肝。”以后母亲故去了,他就出家。那么了生脱死要断无明和行,也就是今生的爱、取、有;要是行菩萨道,第一先讲孝顺父母。两方面都能兼有,又能行菩萨道、又能了脱生死,这才好。
电视的荧光幕什么都没有,电视一开,什么都有;电影的银幕上白白的,电视荧光幕也是,所现的影像有,都是如梦幻泡影。实际也是如此,人生就是一场戏,好比电影电视的演员,导演告诉今天要穿什么衣服,穿得不对、再改一改、改了就演,演的时候说是:你要笑、大笑、要哈哈大笑!完了,还不够,还叫你哭,稍稍哭一会、接着要特别悲伤的哭、哭得都要撞墙、以后哭得趴在地下起不来了。都是随着导演演嘛!演完了悲剧,回家买东西给妈妈,哈哈大笑。演了喜剧,半路上,好比摔一跤,回家好疼,一夜睡不着的叫。这些喜怒挨乐,都是如梦幻泡影;心里的本体没有这些,就像镜子的玻璃本体没有这些影相。所以“有”也是如幻。
教不外四谛、十二因缘、六度,这是佛的言教最基本的。藏教是生灭的四谛、十二因缘、事六度──生灭的六度。通教是思议不生灭的四谛、十二因缘;理六度──无生而生的六度,也是无生、三轮体空。就如我布施的东西,我要是不布施它也是没有了。比如五十年前,在东北故乡我的东西、我的什么,都空了嘛!体会体会事六度,确实三轮体空,就是理六度。这四谛、十二因缘、六度,叫谛、缘、度,普通说是小乘、中乘、大乘的修行方法。
参考资料
忏公上人简传.莲因寺官方网站.
忏云法师.法师专栏.
最新修订时间:2021-01-28 06:49
目录
概述
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