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基因,是指人体内一种名为“5-HTTLPR”的基因,该基因与情绪密切相关。英国科学家发现,这种基因变体的不同长短组合能影响生活快乐程度。
基本介绍
英国
爱丁堡大学和
澳大利亚昆士兰医学研究所的
心理学家发现,一个人是否快乐决定于性格特征,而
性格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遗传因素以及他的生活环境。研究人员利用五因素模型(Five-Factor Model)研究了990对双胞胎的性格特征,从得到的数据看,不过分担心,或者喜欢交际、脚踏实地做事的人,都容易产生快乐情绪。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的
《心理科学》 (Psychological 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研究结果,他们在文章中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决定“快乐型”性格的
基因。爱丁堡大学的科学家表示:“尽管一个人是否快乐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但我们发现,
遗传在较大程度上,会决定我们是否快乐,因为遗传是性格特征的基础。”尽管基因不能完全决定我们是否快乐,但它们决定的性格,会让人们拥有快乐的“
情感储备”。当发生了令人不快的事情,在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我们就可以调用平时储备的快乐情感。遗传因素对于情绪、情感的影响的确很大,但不可忽视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很大的,而且外部因素对情绪的影响大概占所有影响因素的50%左右,比如社交关系、健康状况、职业等。
科学测试
研究人员选取97名男女参加实验。经检测,其中16人的5-HTTLPR基因变体较长,其他人有两个较短的基因变体或有一长一短两个基因变体。
他们从数据库选出一些图片,把它们分为3类:传递正面信息的图片、传递负面信息的图片和中性图片。传递正面信息的图片中会出现
巧克力等令人愉快的事物;而传递负面信息的图片里会有毒蜘蛛、试图自杀的人等。
研究人员请实验对象观看含有这些图片的幻灯片。每张幻灯片上有两张图片,分别选自3组中任意两组。
结果发现,5-HTTLPR基因变体较长的16人明显抗拒负面信息。他们关注令人愉快的图片,自动“屏蔽”负面、恐怖的图片。其他人的表现则与之相反。
研究报告发表在2009年2月英国《皇家学会生物学分会学报》上。
防卫倾向
研究人员说5-HTTLPR基因有3种变体,其中两种较短的变体会增大抑郁和自杀危险。一种较短的变体则会夸大人体面对压力时产生的神经化学反应,产生较强“防卫倾向”。
主持这项研究的
英国埃塞克斯大学教授伊莱恩·福克斯说,人们如果缺少这种“防卫倾向”,更易受到情感障碍和焦虑情绪影响。
她说,研究首次揭示5-HTTLPR基因变体长短是决定人们乐观与否的重要
因素。
5-HTTLPR基因通过
激素作用于人体,是决定血清素对大脑作用的重要因素。血清素是一种在神经细胞间传递化学信号的激素,与情绪密切相关。一些抗抑郁的药正是通过调节血清素水平进行治疗。
多重影响
法新社引用福克斯的话说:“这些(5-HTTLPR基因变体较长的)人倾向于看到事物光明的一面。这种倾向是他们的主要认知机制,决定他们如何应对平时生活中的压力。”
虽然如此,生活经历在个性塑造过程中仍然作用重大。她说,基因组合对人们生活态度有所影响,“但影响大多取决于生活经历”。
先前研究显示,生活态度影响人体
健康。乐观有益健康,悲观者则可能寿命较短。戴着“灰色眼镜”看世界的人生病几率较高,无论是头疼脑热的小病,还是中风、心脏病和精神疾病等重病。
一旦生病,生活态度乐观的人更易听从医生建议,悲观者则可能轻言放弃。压力会对
人体免疫系统造成不良影响。多看事物光明的一面有助于减轻压力,增强免疫力。
成功需要
成功需要快乐基因,
诺贝尔奖得主、美国人
奥利弗·史密斯在谈及科学家的素养时说,拥有“快乐基因”是科学家成功的秘诀之一。“
科学家任务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工作的每一步进展都会有成就感,才是“快乐基因”的本质体现。
热爱是老师
热爱也是快乐的源泉。考古界有一个著名的利基家族,先是路易斯·利基夫妻俩,从英国跑到非洲,去和那些化石、山洞打交道,每日风餐露宿,栉风沐雨,而且没什么收益,老两口却兴趣盎然地一干就是一辈子。这还不说,儿子、媳妇又接着干,照样是颠沛流离,照样是废寝忘食。由于不辞辛苦地长年坚持野外探险研究,他们的贡献,使考古界出现重大突破,彻底改变了人类对自己起源的认识,人类历史研究被推前了上百万年,人类的祖先在非洲成了全人类的基本共识。他们因此被称为“
古人类学研究第一家族”。没有“快乐基因”,没有对考古工作的极度热爱,他们是不可能把两代人的心血和精力都投入其中的。好奇心也不可少。出于好奇心而投身科研的人,其成果可能不赚钱,也可能没什么推广应用前景,但对推动人类进步,发现未知世界,会大有作用。譬如出于好奇而终生研究进化论的达尔文,为好奇而一辈子研究昆虫的法布尔等等。特别是法布尔,穷其一生来观察研究虫子,已经算是奇迹了;一生又专为虫子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更不能不说是奇迹;而这些写虫子的《昆虫记》居然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更是奇迹中的奇迹。
科学研究需要
干任何工作都需要“快乐基因”。“快乐基因”有先天性遗传的,也有后天培养的,遗传固然无法选择,后天培养却大有可为。如果我们能做到以积极向上的人生哲学支撑对本职工作的热爱,把好奇心与充满自信、不怕失败的精神相结合,再加上胜不骄、败不馁的平常心,就一定能乘风破浪,把人生之船驶进成功的港湾。
自我激励
幸福的奥秘是什么?现代人为什么经常不快乐?怎样保持生命的最佳状态?怎样走进一个洋溢积极的精神、充满乐观的希望和散发着春天活力的心灵世界?来自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赛利格曼为我们揭示了与传统心理学完全不一样的心灵世界——积极心理学。相信你在了解了他的理论后,一定会超越自身的不快乐、狭隘、愤怒、嫉妒、恐惧、焦虑等消极心态,以更积极的、建设性的情绪来面对生活的挑战。现代人的一个心理疾病是抑郁症,与反社会型人格不同,
他们的攻击能量指向自身,他们不去杀人却自杀。当面临挫折和挑战时,当面对竞争失败的结果时,一些弱者认为是自己的能力不够导致失败,陷入深深的自责中,他们觉得如果某一重要的事情失败了,人的一生就失败了,生命变得毫无意义。现代社会,抑郁症是专对幸福的杀手,它令一个人活着,却在
精神上枯萎。统计表明,90%以上自杀者都伴随着抑郁情绪。有关研究表明,越是年轻一代抑郁的人就越多。它是一个现代瘟疫,四处传播。
消极心理
随着改革的深化,社会转型的加剧,社会各阶层贫富差距的扩大和利益分配的不平衡,人们似乎越来越多地出现了消极心理。弱势群体抱怨生活的不公平,具有强烈的仇富情结,而富人则觉得自己是全凭个人奋斗才出人头地的,成功全是个人因素造成的,没有看到社会给他提供的机遇,对他人和社会不讲回报,对弱者缺少必要的关心,具有冷漠情绪。个人主义的盛行,使人将失败和成功都归咎于个人因素,以胜者王侯败者寇的
实用主义哲学来衡量人生,导致成功者的冷漠和自大,失败者的
愤怒和抱怨。这种不能超越简单竞争的幸福观对于社会的各阶层人的心灵都具有损害作用。竞争不是生活的目的,只是幸福生活的手段,如果竞争令人精神上不幸福,甚至痛苦,竞争成为生活终极目标,人类一定会被这一自身创造出来的增加财富的手段所毁灭。
快乐法宝
宽恕的心
最快乐的人身边总是不乏家人和朋友,他们不关心自己是否能跟得上富有的邻居的脚步。最重要的是,他们有一颗宽恕的心。正如
《真正的快乐》的作者
塞利格曼所说,快乐的人很少感到孤单。他们追求个人成长和与别人建立亲密关系;他们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自己,从来不管别人做什么或拥有什么。利诺斯州大学的心理学家爱德·迪恩纳说:“ 对于快乐来说,物质主义是一种毒品。”即使是那些富有的物质主义者也不及那些不关心挣了多少、花了多少的人高兴。快乐的人以家人、朋友为中心,而那些不快乐的人在生活中,时不时地冷落了这些东西,在这个时候他们就会倍感孤单。迪恩纳还认为,如果经常与炫富的邻居做比较,这将会是不高兴的开始。密歇根州大学的心理学家
克里斯托弗·皮特森认为,宽恕与快乐紧紧相连,“宽恕是所有
美德之中的王后,也是最难拥有的。”
顺其自然
人类不善于预测快乐,因为快乐是乞求不到的,当你追求快乐时,它无影无踪,而你忽视它时,它却不期而至。其实,快乐是因为你做了快乐的事情,当你把某一件事情做好了,你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满意,你就会快乐。许多人重视快乐的感受,却不重视去做快乐的事情,不去行为,只去思考和感受是不会快乐的。好的感觉并不像人们想的那样只存在于头脑中,它一定会表现在行为上。通常当人们去参加一些非常有趣的活动,达到忘我的程度时,生活满足感就会出现,因为这时他们已经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一切忧愁。心理学家彻斯把这一现象称为“顺其自然”。彻斯认为,在生命的
流程中,人们也许正在处理棘手的事件,也许正在做脑部手术、玩乐器或者是在和孩子一起解决难题,而其中的影响都是一样的:生命中许多活动的流程就是生命中的满足。你不必加快脚步到达终点,顺其自然就可以。
感激生活
感激的心情与生活满足也有很大关系。心理学研究显示,把自己感激的事物说出来和写出来能够扩大一个成年人的快乐。感激自己健康地活着,感激自己是自由的,感激自己还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感激过去他人赠予你的一切。现代
经济心理学也从人类对金钱的认知角度,再次阐明了金钱与幸福无关。让我们来看一个美国华裔经济学家奚教授1998年发表的冰淇淋实验。现在有两杯哈根达斯冰淇淋,一杯
冰淇淋A 有7
盎司,装在5盎司的杯子里面,看上去快要溢出来了;另一杯冰淇淋B是8盎司,但是装在了10盎司的杯子里,所以看上去还没装满。你愿意为哪一份冰淇淋付更多的钱呢?如果人们喜欢冰淇淋,那么8盎司的冰淇淋比7盎司多,如果人们喜欢杯子,那么10盎司的杯子也要比5盎司的大。可是实验结果表明,在分别判断的情况下,也就是不能把这两杯冰淇淋放在一起比较的情况下,人们反而愿意为分量少的冰淇淋付更多的钱。实验表明:平均来讲,人们愿意花2.26美元买7 盎司的冰淇淋,却不愿意用1.66美元买8盎司的冰淇淋。
心理账户
这契合了卡尼曼等心理学家所描述的: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人们在作决策时,并不是去计算一个物品的真正价值,而是用某种比较容易评价的线索来判断。比如在冰淇淋实验中,人们其实是根据冰淇淋到底满不满来决定给不同的冰淇淋支付多少钱的。人们总是非常相信自己的眼睛,实际上目测最靠不住了,聪明的商家就善于利用人们的这种心理,制造“看上去很美”的效果。卡尼曼
教授的理论还揭示,从心理学意义上,钱和钱是不一样的。同样是100元,是工资挣来的,还是彩票赢来的,或者路上捡来的,对于消费来说,应该是一样的。可是事实却不然。一般来说,你会把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存起来舍不得花,而如果是一笔意外之财,可能很快就花掉了。这证明了人在金钱面前是
非理性的,是很主观的,钱并不具备完全的替代性,虽说同样是100元,但在消费者的脑袋里,分别为不同来路的钱建立了两个不同的账户,挣来的钱和意外之财是不一样的。这就是芝加哥大学萨勒教授所提出的“心理账户”的概念。
金钱只是数字本身的
物理符号,我们想拥有更多的钱,可我们为什么想挣更多的钱呢?是为了生活的富裕。为什么要富裕呢,是为了幸福。挣更多的钱不是我们的目的,只是手段。我们之所以想有更多的钱,是想拥有更多的幸福和快乐。归根结底,人们最终在追求的是生活的幸福,而不是有更多的金钱。因为,从“效用最大化”出发,对人本身最大的效用不是财富,而是幸福本身。奚教授认为,财富仅仅是能够带来幸福的很小的因素之一,人们是否幸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很多和绝对财富无关的因素。在过去的二十年中,中国的人均GDP翻了几番,但是许多研究发现,人们的幸福程度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压力反而增加了。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人们到底是不是幸福,取决于许多和绝对财富无关的因素。当我们关注财富积累的时候,万万不要无视幸福感的增加。在我们这个社会,资源是有限的,机会也是不平等的,所以财富不可能会被每一个人所拥有。但是幸福的感受和快乐的心情却是我们每个人都能拥有的。珍惜你的幸福感受吧,只有它才是你触手可及的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