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离骚痛饮》是金代词人
蔡松年创作的一首词。词的上片借悲慨古今,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官场的厌倦;下片抒写归隐之志、超脱之乐。全词先是托史寓怀,表现词人忧国忧时而不为世所容的处境;再用正言若反的手法,表现自己对时事愤愤不平之意。通篇感情悲愤苍凉,风格纵横豪迈,虽为步韵之作,实有同工之妙。
作品原文
念奴娇1
版本一
还都后,诸公见追和赤壁词2,用韵者凡六人,亦复重赋。
离骚痛饮,笑人生佳处,能消何物3。夷甫4当年成底事,空想岩岩玉壁5。五亩苍烟,一丘寒玉,岁晚忧风雪6。西州扶病,至今悲感前杰7。
我梦卜筑萧闲8,觉来岩桂,十里幽香发。块垒9胸中冰与炭10,一酌春风都灭。胜日神交11,悠然得意,遗恨无毫发。古今同致,永和12徒记年月。
版本二
还都后,诸公见追和赤壁词,用韵者凡六人,亦复重赋。
离骚痛饮,笑人生佳处,能消何物。江左诸人13成底事,空想岩岩青壁。五亩苍烟,一丘寒玉,岁晚忧风雪。西州扶病,至今悲感前杰。
我梦卜筑萧闲,觉来岩桂,十里幽香发。块垒胸中冰与炭,一酌春风都灭。胜日神交,悠然得意,遗恨无毫发。古今同致,永和徒记年月。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白话译文
译文一
饮美酒,读《离骚》。堪笑人生在世,还有什么更令人得意的事呢?那西晋名士王衍,清雅直立,像玉壁一般,却只顾清谈,最后被敌人杀害,空余遗恨。我退隐的这一带地方,田园烟雾苍苍,山丘清寒碧碧,居住其中,闲适无比。可到了将近岁末的时候,我却还是忧风忧雪。我感慨地追忆那东晋的名臣谢安,虽壮志凌云,却被贬西州而病逝。
我梦想着,建起我的萧闲堂别墅,岩桂的幽香香飘十里。胸中的种种不平之气,都随着一杯酒,无踪无迹。天睛日暖的日子里,和友人们相聚,悠然自得,意气风发,不再有一丝一毫的遗恨。当初东晋永和九年,王羲之,谢安他们曾在兰亭把酒吟诗,这种心情,古往今来都是一样的啊,
王羲之又何必在《
兰亭集序》中记什么“永和九年,岁在癸丑”呢?
译文二
人生的得意之事莫过于痛快地喝酒,读《离骚》如能如此,则不需其他。那个东晋的谢安、王导那些人做了什么伟业呢?王衍虽然避世,隐居于五亩烟霞、一丘瑞雪的山水田园之所,却又空想能够成就伟业,晚年依旧是罹遭风雪,不得善终。谢安虽曾一度建下些许功绩,但最终还是被夺权职,病死在西州,至今想来都觉悲壮。
我梦想着要避居在镇阳的别墅萧闲堂终日喝酒,不问世间事。到那时候,胸中的那些怨恨与不平,都好似冰火相遇,伴着微风,在饮酒中都化为乌有。那些美好的日子里,与那些平日不相熟的名人相会,是多么悠然自得,再也不见丝毫的怅恨之情。古今都是这样,王羲之又何必在《兰亭集序》中记什么“永和九年,岁在癸丑”呢?
创作背景
词人入金而仕,与其它仕金的北宋士大夫一样,受到种种猜忌和凌逼。他对官场是非深感厌恶。于是词人写下这首词,以表达对于摆脱拘羁,逃避祸害,获得心性自由的愿望。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这首词的上片,间接表达了词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官场的厌倦,为下片抒发隐居避世的生活志趣作铺垫。开头三句,说人生最得意事,无如饮酒读《离骚》。“痛”字,“笑”字,相排而出,奠定了激越旷放的基本情调。“夷甫当年成底事,空想岩岩玉壁”与“西州扶病,至今悲感前杰”,词人引用王衍与谢安两个历史人物,表现了矛盾的心理情绪。他对王衍的回避现实祖尚浮虚有所不满,对谢安的赍志以殁深表同情和怨愤。但是谢安所以不能施展才识,乃时势所限,朝廷中的倾轧排挤,使他不得不激流勇退。词人徘徊在出世与人世、积极与消极的边缘,他选择的正是他所不满的人生道路。饮酒读《离骚》,是消化内心块垒的手段,而隐居避世,则是词人引领以望的平安归宿。“岁晚忧风雪”是词人有感于现实的忧患意识,这既是现实的折映,又有历史的借鉴。这种对家山的怀想,置于两个历史人物的中间,仿佛是压抑不住的潜意识,也正反映了词人徘徊歧路的精神状态。
下片正面抒写归隐之志和超脱之乐。换头借梦生发,一苇飞渡,由京都到镇阳别墅,也等于由现实到理想。桂花飘香,酒浇垒块,知己相聚,清谈赋诗,人生如此,可谓毫发无遗恨,这是作者所勾画的暮年行乐图。“块垒胸中冰与炭,一酌春风都灭”,这两句词说胸中杂有相矛盾的喜惧之情,不平之气,遇酒都归于消灭,无喜亦无忧。结句回到诸公相聚唱和的背景上来。胜日神交,古今同致,王羲之《兰亭集序》又何必记“永和九年,岁在癸丑”呢。
词的前、中、后三处,提及三个东晋名士,虽非咏史,却得园林借景之妙。词上下两片,情绪相逆相生。上片悲慨今古,郁怒清深;下片矫首遐观,入于旷达自适之境。其实胸中垒块并未浇灭,不过用理智的醉意暂时驱遣,强令忘却,故旷达中时露悲凉。
名家点评
金末文学家
元好问 《
中州集》: 此歌以“离骚痛饮”为首句,公乐府中最得意者。读之则其平生自处,为可见矣。
近代厦门大学教授
黄拔荆 《
词史》:用苏东坡《赤壁怀古》韵,评品古人,抒写怀抱,最后以旷达之情作结,很明显受到苏词的影响。
近代古代文学教授
严迪昌 《
金元明清词选》:“岁晚忧风雪”五字是篇中之眼,神魂所注。
作者简介
蔡松年(1107—1159年),字伯坚,号萧闲老人,真定(今河北正定)人。仕金官至尚书右丞相,封卫国公。文辞清雅,与
吴激齐名,称“
吴蔡体”。著有《萧闲公集》《明秀集》。存词八十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