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都
元朝将领
忻都(生卒年不详),又作欣都,是元朝初年的一位将领,负责经略高丽,也是第二次元日战争中元军的主帅。
人物生平
忻都出身不详。据《元史·宗室世系表》记载,成吉思汗之弟铁木哥斡赤斤有一个五世孙叫“忻都大王”。但忻都在至元七年(1270年)就开始在高丽活动,七年后他的儿子结婚,因此他最晚也应该是1240年代出生的,而此时距铁木哥斡赤斤生年只有七八十年,七八十年繁衍出五代人的可能不高,何况“忻都大王”并非长房子孙,而是铁木哥斡赤斤第七子斡鲁台大王的第三子气都哥大王的曾孙。因此这个“忻都大王”应该不是在高丽、日本活动的忻都。
至元七年(1270年),忻都被忽必烈任命为凤州经略使,屯田于高丽凤州、金州等地,为镇压高丽抗蒙势力三别抄以及进攻日本作准备。次年,忻都率忽林赤、王国昌等部联合高丽的金方庆部攻打三别抄军的根据地珍岛,一举攻克,三别抄余党逃往耽罗。高丽元宗欲让被三别抄军掳至珍岛的百姓回到故乡与家属团聚,忻都不听。最终在忽必烈的干涉下方才让这些人重返故乡。
至元十年(1273年),忻都率郑温洪茶丘等部攻打耽罗,一举歼灭三别抄军残余势力。次年三月,忽必烈命令凤州经略使忻都、安抚高丽军民总管洪茶丘率一万五千人远征日本。但在高丽的记载中,当年八月来高丽的人叫“忽敦”而非“忻都”。此外,《元史》的本纪和阿剌帖木儿传也将实际指挥战斗的元帅写作“忽敦”。部分学者认为“忽敦”和“忻都”是同一人名的不同翻译。但从蒙古语及当时的译法来看,忽敦(Qudun,又作忽都)是水井的意思,忻都(Hindus)是印度的意思,不可能是同一名字的两种翻译。而且忽敦在第一次元日战争后作为行枢密院副使被调到四川,这在纽璘、速哥、步鲁合答拜延秃满答儿等人的元史传记中都有明确记载;而忻都则依旧留在高丽屯田,可知忻都并未参与第一次元日战争,而是忽必烈临阵易帅。李则芬认为临阵易帅的原因可能是忻都生病,也有可能是即将出兵之际,高丽发生王位更迭,新王忠烈王即位,而他比较亲元,国人不喜,因此忽必烈让忻都镇守王京,防范意外,改由忽敦挂帅东征。
至元十四年(1277年),洪茶丘诬陷高丽官员金方庆谋反,忻都与洪茶丘逮捕金方庆及其子金忻。但后来被证明系被诬告,将其释放。忻都是元朝负责监视和统治高丽的官员,因此高丽朝廷对其极为礼待,凡是议事的时候都坐在高丽国王的左边。其妻子都享受王族待遇。但是高丽王对忻都十分猜忌,试图削弱忻都的权力。忻都也对高丽国王此举十分不满,与高丽王的政见多有不和。在诬陷高丽忠烈王所重用金方庆事件中,忻都逮捕金方庆,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
至元十七年(1280年),日本镰仓幕府杀死元朝使者杜世忠等人的消息传到元朝,时任征东元帅的忻都请求再次征讨日本,但忽必烈下令暂缓。不过同年八月高丽忠烈王亲朝之际,忻都被任命为征东行省右丞,挂帅东征日本。于是忻都和洪茶丘作为东路军的指挥,在至元十八年(1281年)从高丽进攻日本,在与江南军会合后,遭遇台风而败退(参见词条元日战争)。
此后,《元史》记载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闰二月“以吏部尚书忻都为尚书省参知政事”,四月“甲申,忻都奏发新钞十一万六百锭、银千五百九十三锭、金百两,付江南各省与民互市”。同时出任江淮行省参知政事,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四月被召还,五月出任尚书左丞。被弹劾为桑哥同党,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二月因“征理逋负迫杀五百二十人”而被处死。然而,在同年秋伯颜赴漠北平定诸王明理帖木儿叛乱时,忻都作为随从将领登场。由于忻都是当时蒙古、色目人的常用人名,又无相应碑传及更多史料来佐证,所以无法判断这些至元年间的“忻都”是否与第二次东征时的元帅忻都是同一人(伯颜传中出现的忻都更有可能是同一人)。
人际关系
忻都的儿子“琪”在高丽被拜为司空,并娶高丽王族安平公王璥的女儿,比照高丽宗室待遇。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0 23:59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