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病毒性肝炎主要由嗜肝的肝炎病毒A、B、C、D、E所引起;一些非特异嗜肝的病毒,如巨细胞病毒、Epstain-Barr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等亦可引起肝炎,但少见。我国目前发生的
急性病毒性肝炎主要是甲型肝炎;戊型肝炎除在新疆南部有流行外,全国许多地区都有散在发生。 病毒性肝炎可分为肠传性的传染性肝炎和血传性的
血清性肝炎,肠传性的肝炎病变自限,血传性的可发展为慢性肝炎。
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在我国已经流行了多年;目前乙型肝炎虽是我国最重要的肝炎,但在急性病毒性肝炎中急性乙型肝炎已远较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为少,临床初步诊断的急性乙型肝炎,大部分是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AsC)的急性活动。因此急性乙型肝炎已不很多见,临床上须谨慎诊断。
临床表现
肝脏是人体主要的代谢器官,可以接受众多致病因子的刺激,诸如病原微生物、代谢影响和理化损害等。然而,肝脏对不同刺激的应答相当一致,不论何种病原,急性肝损害的临床表现是大体近似的。在大体上,急性乙型肝炎与其它病毒引起的
急性病毒性肝炎、甚至药物引起的急性肝损害的临床表现并无显见的差异,细心检查,尤其在病史中仍各有特点,而后需
血清标志物确定。
临床过程:潜伏期45-160日,平均90日。感染的病毒量可能是潜伏期差别的一个因素,但不是决定性的,大量输血或针刺传播都可以有或长或短的潜伏期。其临床过程可分几个病期。
黄疽前期:有非特异的前驱症状,与短暂的病毒血症相应的低热,关节酸痛,常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同时有不适、疲乏,突出症状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黄疽前期可发生肝外病变和血清病样综合征:关节痛和关节炎、荨麻疹和
血管神经性水肿、血管炎性病变、肾脏病变、
紫癜、浆液膜炎、
心肌炎、胰腺炎等。文献中有详尽描述,但我国病人中少见。黄疽前期症状的轻重和时间长短可有很大不同,可自数日至2周。也可无明显黄疽前期,而以
黄疸为最早的症状。
黄疸期:最初发现常是尿黄,反映血清
直接胆红素浓度升高;继而巩膜和皮肤
黄染,粪便颜色变浅。黄疽1—2周内达高峰,此时大多热退、胃肠道症状明显好转。食欲好转是病情由
极期开始缓解的常见标志。肝脏轻度肿大、质软,有触痛和叩击痛。小部分病人肋下可触及脾脏。血管
蜘蛛痣可短暂出现。
黄疸的消退要比其上升的时间缓慢得多,整个黄疽期1—6周。
恢复期:随着
黄疸的消退,症状逐渐好转。血清
丙氨酸转氨酶(ALT)逐渐降低,急性乙型肝炎的胆红素下降常早于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极大多数病人在3-4个月内恢复。小儿急性乙型肝炎恢复比成人要快。在恢复期中病人仍可有疲乏和不适。临床和血清学恢复后,肝组织病变减轻,但完全恢复须在半年以后。
疾病进展
由于个体对病毒感染—免疫状态的差异,急性HBV感染的疾病进展,可从很容易被疏忽的轻微病症,到致死性的的暴发性肝炎等多种表现。
无黄疸型乙型肝炎
无黄疸型乙型肝炎一般病情较轻。最轻的肝炎只有标志
肝病的生化异常,却不一定有特异的肝病症状;有症状的多以“感冒”或“肠胃违和”开始,这类病人常被漏诊。 而后症状可能发展。病人常感无原因的疲乏;食欲多正常,但对宴请不如正常时有吸引力;可有低热、不适、肌肉关节酸痛,似为“感冒”却不是
呼吸道病毒所引起。大多隐袭起病,诊断时已难回忆确切的发病日期。肝脾轻微肿丸ALT升高幅度不大。相当数量的无黄疽病例病情迁延。有的病人一时不易确定其为急性或慢性。其实多数临床诊断的急性无黄疸型肝炎,可能仅此凭过去未被诊断的AsC的一次轻微活动。
我国在60年代较广泛开展过人群ALT普查,无症状的血清ALT升高约占人群的5%—10%。在HBsAg检测发展以后,发现HBsAg检出率在ALT异常者中为正常者的3倍,近半数ALT升高者为无黄疽的乙型肝炎。
乙肝患者的饮食原则
乙肝患者除了要接受必要的药物治疗外,还应该注意从饮食上进行调节。那么,在饮食上乙肝患者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专家指出,乙肝患者的饮食原则应遵循下列原则:
乙肝患者该吃什么
(1)饮食结构要合理:要多食蔬菜、水果,以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和纤维素,也有助于促进消化功能。肝脏功能减退时常常影响脂肪代谢,所以很多慢性肝炎患者会合并有肝炎后脂肪肝。因此饮食要低脂肪、低糖(过多的糖进入人体内易转化为脂肪)、高蛋白。蛋白质饮食要包括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如豆制品、牛肉、鸡肉、鱼肉等。挑食对
肝病是不利的。
(2)菜宜清淡,宜多进食新鲜蔬菜,如青菜、芹菜、菠菜、黄瓜、西红柿等;少放油,少食油腻和油炸食品,少食生冷、刺激性食品。。
(3)失
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饮食中的蛋白含量不宜过高,因为蛋白质易在肠道被细菌分解产生氨气,而氨是导致
肝昏迷的重要因素之一。急性肝炎或重症肝炎恢复期的病人要低糖饮食。否则易发生
脂肪肝。
(4)乙肝患者应该食用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碳水化合物和低脂肪的食物,比如各种肉类、新鲜蔬菜和水果、各种粗粮。
(5)乙肝患者要多吃菌类食物,比如香菇、蘑菇、木耳等,能够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3、乙肝患者要多吃萝卜,因为萝卜有很高的医药价值,尤其是能够促进
胆汁的分泌,胆汁可以加速各类脂肪的分解,从而可以避免
脂肪肝的发生。
( 6)乙肝患者应该控制自己的食量,当感觉自己还能再吃一碗时,离开餐桌。如果吃得过多,会加重肠胃负担,影响消化系统的正常工作。
另外,如果乙肝患者想尽快恢复,还要戒烟戒酒,不吃油炸、霉变、辛辣有刺激性的食物,多做一些比较温和的运动,比如散步、打太极等。
乙肝患者的饮食禁忌
(1)肝炎患者不宜多食用的是罐头食品、油炸及油煎食物、方便面和香肠。罐头食物中的防腐剂、食物色素等会加重肝脏代谢及解毒功能的负担。油炸、油煎属高脂肪食物,不易消化和吸收,容易引起吸收不良性脂肪写。反复煎炸的食物油中会有致癌物质,对防止肝炎发展为肝癌是不利的。
(2)禁忌酗酒。乙肝患者禁酒,戒酒是无条件的,白酒、啤酒都在禁忌范围之内。
总之,乙肝病人饮食并无特殊,足够的热量、适量的蛋白,丰富而全面的维生素,适量的纤维即可。在饮食上有太多的禁忌可导致
营养失调,过多地依赖中药补药而忽视正常饮食则是舍本而求末之举。
急性乙肝临床表现
食欲减退恶心厌油
急性乙肝会诱发肝细胞大量破坏,分泌胆汁的功能减低,从而影响脂肪的消化故而患者会产生厌油厌食现象,再加上患者的食物消化与吸收功能也会受到乙肝病毒的影响,也会导致食欲减退、恶心。
发热症状
急性乙肝患者病发时多会发热温度一般在37.5-38.5摄氏度之间,高热者少见,一般持续3-5天,而无黄疽型肝炎者发热远远低于黄疽型肝炎者。许多病人发热还伴有周身不适、食欲减退,误认为得了感冒。
黄疸症状肝区疼痛
肝脏是胆红素代谢的中枢,由于胆红索的摄取、结合、分泌、排泄等障碍,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高。当血液中胆红素浓度继续增加就会引起眼睛、皮肤黄染,称作黄疸;另外,由于肝炎病毒引起肝脏肿大,使肝被膜张力增大所致,或者炎症波及肝脏韧带及其周围的纽织,就会导致患者出现肝区疼痛的症状。
转变为慢性乙肝的原因
①与乙肝病毒感染时的年龄有关。一般来说,感染时的年龄越小,致使乙肝慢性化的几串越大。所以说母婴及父婴垂直传播是导致新生儿乙肝病毒感染,乃至终生携带或中途发病的主要原因。如果是新生儿时感染的乙肝病毒,90%-95%的会慢性化。儿童期感染乙肝病毒后约有20%会慢性化。成人感染乙肝病毒则只有10%会向慢性化发展。因为成人感染和婴幼儿感染完全不同,成人绝大多数可以通过自身正常的免疫机制清除乙肝病毒,因此很少形成慢性化。
②与被感染者机体的免疫状态有关。免疫功能越强,慢性化的几率越低。如肾移植、肿瘤、艾滋病、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乙肝病毒后常易演变为慢性肝炎,因为这些病人的免疫机能都比较低下;乙肝急性期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治疗者,常破坏患者体内的免疫平衡,也易使急性肝炎转为慢性。
③既往有其他肝炎或肝病史或有并发症者感染乙肝病毒时不仅易急性转为慢性,而且预后较差,如原有酒精中毒性肝硬化或并发血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疟疾、结核病、溃疡病、糖尿病等。
④其他因素,如急性期肝炎患者过度劳累、酗酒、性生活过度、吸毒、应用损害肝脏的药物、营养不良、有其他病原微生物的严重感染或滥用药品等均可使乙肝由急性转为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