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角,
汉语词汇,拼音:zǒng jiǎo,释义:中国古时少儿男未冠,女未笄时的发型。头发梳成两个
发髻,如头顶两角。
1. [a child’s hair twisted in a knot]∶古代未成年的人把头发扎成髻
《诗·
齐风·甫田》:“婉兮娈兮,总角丱兮。”
郑玄 笺:“总角,聚两髦也。” 孔颖达 疏:“总角聚两髦,言总聚其髦以为两角也。”
《
陈书·韩子高传》:“ 子高 年十六,为总角,容貌美丽,状似妇人。”
王闿运《皇中宪大夫侯官陈君墓志铭》:“君孝思纯穆,神情渊静,总角之年,研精六艺。”
晋干宝《
搜神记》卷十八:“ 华 (张华)见其总角风流,洁白如玉,举动容止,顾盼生姿,雅重之。”
唐
刘知几 《史通·自叙》:“故始在总角,读 班 谢 两《汉》,便怪前书不应有古今人表,后书宜为 更始 立纪。”
清·和邦额《
夜谭随录·崔秀才》:“莫逆之交不足恃矣,然总角之交,应非泛泛也。”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指九岁以下的孩子,代指幼年。
潘岳《
藉田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