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上村,位于沙头角街道中部,紧邻沙头角街道办事处,面积约1.3平方千米。相邻自然村有元墩头村、官路吓村。坐落于梧桐山以南,大鹏湾以北。附近有恩上水库。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李、薛2姓同时迁入聚居而形成村落。旧村位于梧桐山南麓半山腰,村庄下方有一观音庵,故得名庵上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铭记党和政府的恩情,改名恩上村。1974年,村民整体搬至山下元墩头村;1978年冬,在现村位置建设新村。
恩上村隶属于深圳市
盐田区沙头角街道,原来叫“庵上村”,有老村和新村两个名,是深圳海拔最高的
客家古村落,约350米。恩上村原住民为客家人,祖上从河南周口地区移民到福建,再从福建移民广东梅州五华县,最后在清乾隆年间从五华迁徙到此定居,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据说村子里曾经中过一个秀才,得到了皇上恩赐的一个牌,村里人感到非常荣耀,因而当时就叫恩上村。村名原来也叫“庵上村”,因为这村子下面有一座观音庵的缘故。现在这个村庄居民已经整体搬迁到山下,古村里房屋不多,即便是在以前最繁华的时段里,也才共90 户人家。
恩上村原名“庵上村”,源自村里有座观音庵。恩上村李姓村民是清乾隆年间从福建移民至此,为客家人氏。“庵上村”,以他们的方言久而久之被读写成“恩上村”。
清朝,属新安县。1914年,属宝安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属宝安县东和乡;1958年,属南天门公社沙头角大队;1979年,属深圳市罗湖区沙头角镇;1983年,属沙头角管理区沙头角镇;1990年,属罗湖区沙头角镇;1998年,属盐田区沙头角镇;2002年,属盐田区沙头角街道田心社区。
世居村民主要有李、薛等姓。李姓,早年从福建上杭胜运里丰浪岗迁至广东长乐(今五华)锡坑沟、长圹;李火德后裔李振林从长乐(今五华)迁至沙头角一带;李振林第三子李贵华于清乾隆二十五年辗转迁人恩上村旧村位置开基立业,拓荒造田,村落逐渐发展壮大。冼姓,清光绪六年(1880年)前后从今中山迁入(现已移居英国)。
2015年末,户籍人口108人,其中男性53人,女性55人;80岁以上3人,最年长者87岁(女);实际在村人口104人。非户籍外来人口583人。祖籍该村的香港同胞50多人。祖籍该村的华人华侨60多人,主要分布在英国、美国等国家。世居村民为汉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
传统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薯类,兼种果树、茶树,养殖猪、鸭、鸡等,同时砍柴出售。2007年11月,村里成立深圳市恩上股份合作公司。现集体经济主要为店铺经营和房屋出租,2015年经营收入104万元,村民人均分红6000元。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集体经济分红、房屋出租、店铺经营、工资性收入等。传统特色(节庆)食品有春节的过年板、米花糖、油角、煎堆,清明的艾板,十月初的糍粑,妇女月子期间的鸡酒等。
该村东、北至恩上路、沙盐路,西、南接田心东路、沙深路。1972年通自来水、通电,20世纪70年代通电话,80年代初实现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90年代通互联网。村内有小区公园、篮球场及健身中心。
村中存有李玉强、李国清撰于2003年的《恩上村——东江纵队重要游击据点》,李国清撰于2007年的《恩上村落史》文稿。
恩上旧村位于梧桐山半山腰,面积2500平方米。旧村下方原有一观音庵,村前有一半月形池塘,面积约500平方米。传统民居为客家民居,多数建于清朝和民国时期,部分建于20世纪50-70年代。房屋坐北朝南,主体为排屋结构,共3排,每排7-8间,隔有两条巷道。加上周边零星分布的房屋,整个旧村有50余间民房,现大部分已拆除,少数留存,已无人居住。恩上旧村内曾有李氏宗祠,始建于清朝,重修于1982年,占地面积50平方米;坐北朝南,两进一天井;正门刻有楹联“珍藏家宝;祖德流芳”,上有匾额“李氏宗祠”。现已拆除。过去逢年过节,恩上、元墩头等村的李姓族人都会到宗祠拜祭团聚。村民在宗祠祭拜祖先后,再回家祭拜自家近祖。20世纪60年代,祠堂也曾作为村文化室,村民常在此开会。
古石桥位于恩上旧村,始建于民国初期,由香港宗亲转运回钢筋、水泥等材料修建,长15米。现已荒废。
1970年,全村人口仅30人,8个劳动力,集体生产无法维持。为摆脱困境,1974年村民集体迁居山下元墩头村,但仍保留恩上生产队建制。1978年冬,在政府支持和协调下,村集体自筹资金从香港新界购买位于沙头角的5亩土地(原属香港居民所有),建设恩上新村。
该村在抗日战争时期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重要据点。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抗日将士包括曾生(总队长、东江纵队司令员)、谭天度(惠阳大队政治委员)、高健(惠阳大队大队长)、何武(湖东大队政治委员)、黄康(罗浮大队大队长)、王慕、戴鼎等,都在村内住过。1941-1943年,日军4次扫荡该村。其中,1942年秋,曾生、谭天度、高健等在该村指挥惠阳大队反扫荡战斗。同年冬,日军再次扫荡恩上村,烧毁民房50余间。在抗战年代,该村先后有20余名村民参加游击队,3人牺牲;有6名村民被日军杀害。被日军杀害的还有逃难到此的难民3人。村民李国光被日军开枪打成重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该村被列为革命老区,被授予“革命烈士”称号3人,授军衔的革命军人11人,烈属2户,军属7户。
该村主要人物:
李当仁(1917-1941),烈士。1940年参加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为游击队收税员。1941年秋,在沙湾丹竹头税站与围剩税站的国民党军队作战时牺牲。李介玉(1918-1940),烈士。毕业于中山大学,回乡后参加中共地下组织,是盐田地区较早的地下情报员。1940年参加东江纵队,在执行任务中,由于汉奸告密,被日军速捕杀害。薛元(1919-1999),1943年参加东江纵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担任惠阳县吉隆公社副书记。李水生(1920-1943),烈士。1941年参加东江纵队,情报员。1943年,游击队在梧桐山马屎风遭遇日军伏击时牺牲。李马生(1922—1955),1941年参加东江纵队,1946年随东纵北撤。参加过淮海战役等,打过36次仗,立功6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沙头角大队民兵队长。该村参加抗日游击队的还有李九、李国光、薛平、李志坚、李光、李珠、李东发等,李作春、薛恩来、薛贵为、李煌贵曾担任游击队情报员、联络员。
恩上旧村作为梧桐山片区的旅游开发区,现已基本完成拆迁。新村列入2015年深圳市城市更新单元计划第五批计划,拟拆除重建用地面积24059平方米,拟更新居住、商业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