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小兵,男,汉族。初中文化。1982年10月9日年生于安徽黄山,祖籍
安庆枞阳。
中文界“80后”概念提出者。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散文家协会副秘书长,安徽省创业者协会理事会员,黄山市青联委员,
黄山市黄山区政协委员,黄山市黄山区作家协会副主席,走读安徽网创始人。
个人简介
恭小兵,中文界“80后”概念提出者。1982年生于安徽黄山,祖籍枞阳。少年失足,曾在安徽省
未成年犯管教所服刑四年。2000年出狱,以建筑工地泥瓦工身份,在文学创作领域自强不息,最先在台湾出版繁体单行本《我曾深深爱过谁》,之后陆续出版《云端以上,水面以下》、《
无处可逃》、《草根时代》、《十少年作家批评书》、《总是不消魂》以及《开门开门开门,我是你爱人》等一系列残酷青春作品。先后担任安徽省散文家协会副秘书长,黄山市黄山区政协委员,黄山市黄山区作家协会副主席等职,2004年,因其处女作兼自传体小说《无处可逃》,在
天涯社区连载后引发大规模讨论,被出版商借机炒作为“80后文学领袖”后天价买断《无处可逃》的10年版权而一夜间蹿红网络。该小说出版后,曾有十余种盗版面世。法制日报、中国青年报、北京青年报、安徽青年报、安徽商报、安徽法制报、河北青年报、新快报、深圳晚报、
南方日报、南方人物周刊、黄山电视台,合肥电视台,安徽电视台以及中央电视台等百余家大型媒体
相继对其做有专访。2004年8月2004年
天涯社区年度网络风云人物;2006年5月策划组织了
大型文化活动“中国青年作家5.4浙江行”,同年12月腾讯网时代盛典“最具风格创新奖”获得者;2006-2009年,先后策划出版了《
新桐城派文汇》(10卷本)、《文化皖军新势力》(10卷本)、《旗·80后精品文丛》(5卷本)、《文化皖军方阵》(10卷本)等多部大型文化丛书。2008年3月,做客中央电视台12频道《心理访谈》栏目,曾供职于黄山区文联,
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安徽电视台,2009年辞职,创办安徽国静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3年4月,身负近千万高利贷仓皇跑路,数月后回归。年底加盟新浪网,现任新浪安徽文化艺术频道总监。
人物经历
5岁进小学,16岁进监狱,20岁触网。16岁的恭小兵因为
故意伤害罪被判处5年有期徒刑。
在监狱中为了减轻恐惧和不安,恭小兵开始尝试写作,恭小兵早期的作品全是在监狱系统的内部报纸刊发的。
1997年—2000年间,4年的监狱生涯他共发表了数百篇文章——小小说、
随笔、诗歌、通讯报道等。后因服刑期间表现良好,积极接受改造,法院裁定减刑一年。4年服刑期满后,2000年出狱。
2000年5月,在天涯论坛注册ID恭小兵,成为华语BBS的正式用户,之后注册北大
新青年论坛,迅速成为“王二SOLO”版主,同年开始连载自传体小说《无处可逃》并在中文互联网迅速蹿红。
2001-2003年,怀揣硬砖无数,游荡于各大论坛,中文互联网每有战事,内外围必有此人身影。
恭小兵,原名汪平,生于1982年,黄山市人。后供职于安徽商报社《橙周刊》,做文体记者。辞职,专心于自己的文化公司。
社会活动
2003年,恭小兵在天涯论坛发表数万字的《总结“80后”》一文,对身边的一帮同龄人的生存状态及精神状态进行总结。2003年以后,几乎每一本新出的
青春文学类书籍的封面都会出现“80后”字样。
媒体铺天盖地宣传,半年时间不到,“80后”被各个领域借用。“80后”概念提出者恭小兵的名字也成为搜索热门词。
2003年接受安徽电视台、天津电视台人物专访。
2004年天涯社区年度网络风云人物。
2006年5月策划执行“中国青年作家5.4浙江行”,国内作家参与60余人。
2006年腾讯网时代盛典“最具风格创新奖”获得者。
2008年3月,做客中央电视台12频道《心理访谈》。
2009年全程策划执行第59届世界小姐中国安徽大赛并获个人特别贡献奖。
2011年度“中国农村青年十大励志人物”
2012年先后创办安徽聚能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黄山徽尝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2013年4月,身负近千万高利贷仓皇跑路,数月后回归。
2013年12月加盟新浪安徽,出任文化艺术频道总监。
2014年创办走读安徽网,策划安徽省游学精英邀请赛,意在打造安徽版新概念。
出版图书
个人成就
2000年5月注册ID恭小兵,正式成为互联网中文用户。
2001-2003年,不断创作的网络潜伏期,创作小说、散文、评论一千余篇。
2004年8月,在台湾出版繁体单行本《我曾经深深爱过谁》。
2004年9月,出版《无处可逃》、《云端以上,水面以下》。
2005年4月,出版《草根时代》。
2005年6月,与黄浩等人合作出版《十少年作家批判书》。
2006年2月,与青年女作家刘凤华合作推出《
新桐城派文汇》(10卷本)。
2006年9月,与青年女作家刘凤华合作推出《文化皖军新势力》(10卷本)。
2007年6月,与青年女作家刘凤华合作推出《皖军方阵》(10卷本)。
2008年9月,与青年作家邢荣勤合作推出《旗?80后精品文丛》(5卷本)。
2009年3月,出版《总是不销魂》。
2010年8月,出版《开门开门开门,我是你爱人》。
2013—2014年,与华文天下合作,计划推出杂文集《我叫恭小兵》、文娱评论集《不过如此》、长篇小说《高利贷跑路日记》和《文武双全》。
2004年,搜狐网、天涯社区两大生于八十版面开创者。
2005年3月,入选“80后五才子”。
2006年2月,腾讯网时代盛典“最具风格创新奖”获得者。
2006年5月,策划组织了大型文化活动“中国青年作家5.4浙江行”。
2007年12月,天涯社区年度网络风云人物。
2008年元月,联合新浪、搜狐,推出“2008年度80后实力作家排行榜”。
2008年3月,做客中央电视台12频道《心理访谈》栏目。
2008年10月,位列天涯社区2008年度十大原创写手之首。
2009年10月,入选中国首届网络作家邮票并发行。
2009年,创建安徽国静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推出杂志《青年创业者》、《提速》。
2010年,安徽省首届新农村青年文化艺术节总策划。
2011年,2011年度中国十大励志青年,排名第二。
外界评价
我知道恭小兵是真切爱过及失去过的孩子,花样的年华不张扬的举止,穿梭于话语当中的机敏和对文字的拿捏把握洞悉。你的初恋就这么死掉了实在是特别离谱而且充满血泪。郑钧叔叔说,我们活着也许只是相互温暖,想尽一切办法只为逃避孤单。《金刚经》里写,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宁书雅(网友)
我的一个朋友向我推荐了《云端以上,水面以下》,刚刚看到他的时候,本没有抱有很大的兴趣去看,认为那无非就是那些按图索骥的文章而已。不过刚刚看过了几页,那带有魔力的文字就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他不仅把我给带到了另一个世界,而且让我知道了,在这给百花齐显得80年代中,竟然还有这样一枝奇葩。于是我一口气看完,虽不能算得上是,锱铢必较,但也是能够了解个大概。 恭小兵,这样的一个名字从此就进入了我的文字世界,我觉得他是一个很有故事的人,这不仅能够在他的照片上看得到,满脸上似乎被他那丰富离奇的生活雕琢了一般,显得是那样的沧桑,显得是那样的有生活。就像蚊子说得那样,开始我以为恭小兵这个名字很俗气,不像什么大牌。不过这道成了他的一个很好的基础,至少它不会像那些80的另一些作家,孤芳自赏。——(网友)赪骅之群
初读恭小兵,并没有一个非常确切的概念。这和八十后的一些通病有关,如果我们简单地把八十后划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王朔,一方面是王小波,那么事情就显得非常简单。王朔的小说,乃至他的所有文字,有一种可以复制且容易复制的东西在里面,比如说语言非常容易复制,向前只要看十年,全部都能找到嘴脸。王小波的语言也是可以复制的,在复制这方面来说,王小波的惯用语更多,也就是说,如果人人想成为王小波走狗,人人都可以,只要学会使用“众所周知”即可。而王小波确实是难以复制的,一百年出一百个王朔,一百年不能出一个王小波。——(专栏作家)何晓敏
如今,《云端以上,水面以下》已经出版,《无处可逃》也即将被摆上书店。他是不是完成了某种蜕变,或者旅途才刚刚开始?在这样的一个时代,所有的人都在试图以某种冷静的姿态叙述,或许是因为记不起往日的张扬。他独自行走在由黄昏转向黑暗的淡漠中,幻觉抵达,轻轻抚摸你的灵魂。在不自知的某个瞬间刺痛了你的眼睛。——(网友)克蕾儿
知道小兵这个名字缘于一篇关于他的人物稿,看完后只是心酸,别无他念。然后点击他的文字,觉得很犀利,会刺得人体无完肤,那时并不知道天涯的他早已经红的发紫。只是在想象他的样子时会想起陈小春,冷冷的街头痞子。 因此而进入天涯。只是潜水,看小兵那些并非华丽,与我手下过的文字截然不同的深刻,然后再去看他与网友玩笑时的诨话,更是让我感觉这家伙真的就是一个痞子。如果说小兵的杂文是一把利刃的话,很尖刻地将矛盾激化,那么他的小说则是一把玻璃的粉末,游离在读者的脉络肌里,一点一点的渗透。安静的散漫状态,无助的张扬,深刻的张扬。《云端以上,水面以下》一直以来让我怀疑小兵的年龄,尽管自己也是80的,但总感觉我手下的文字无非是风花雪月,要不就是浅显的评论。——(青年作家)夏果果
2003年,恭小兵在天涯社区首次提出“80后”的概念,为生于1980年以后的写作者命名,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中国图书商报、文汇报、新民晚报、中国青年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南方都市报等数十家大型媒体跟进报道,到今天,80后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并开创了以出生年代命名某一共有特征人群的先河。而他本人亦于2005年度,被众多的网络媒体追捧为“80后”五大才子之首。因这一命名以及数年来的笔耕,恭小兵先后荣膺腾讯网2004年度“中国时代盛典最具文学创新奖”、2005年度“天涯社区网络风云人物奖”、“2008年度天涯社区十大原创写手之首”等奖项。并在2006年5月成功策划组织了“中国青年作家5.4浙江行”大型文化采风活动,引起诸多媒体的广泛报道。2005年3月,安徽电视台《超级新闻场》和《第一时间》先后以恭小兵的奋斗事迹,对其进行过专访;2007年3月和2009年5月,恭小兵分别应邀参加
中国作家协会在鲁迅文学院召开的“首届中国青年作家研讨会”和江苏省作协举办的首届“中国网络文学研讨会”,会上发言亦有相关媒体进行报道。2008年3月29日,中央电视台12频道以恭小兵的奋斗经历,对其进行了时长35分钟的专访节目《走出迷途的青年作家》,节目在全国分两次时间重复播出后,引起社会的巨大反响。2008年5月,团中央《中华儿女》杂志,以恭小兵的自我救赎为题,对其进行了2个专版的访谈。——(星报记者)王震
恭小兵在文坛的浮出水面,于某些人眼里似乎飘逸着一种传奇色彩。他没有继“韩寒现象”后引出“恭小兵现象”,也未踏足郭敬明似的商业包装,但他却有一定的热度。有着相对特殊经历的名人容易时常暴露在挤满眼睛张望的天空下,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点,却缺少一种对个体的关照与责任。有网友评论,“相比众多80后写手来讲,恭小兵的文字无疑是特别的。”——(北京青年报)李新爱
读过《无处可逃》和《云端以上,水面以下》的人都说恭小兵的文字以一种特立独行的姿态完成了一次对文学的强势闯入;多数时候我们了解一个人是通过各种各样的传闻。既然是“传闻”,就必定有真有假,这也使得我们想要了解的这个人总是与我们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这样的距离,让这个人变得不可亲近。但事实上,谁不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谁不是在努力追寻着尘世的普通幸福呢? ——(杂志编辑)蔡佩
他出生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第三个年头;他曾因斗殴而入狱四年;他曾在上海的某个工地做苦力为生;他是“80后”概念的提出者。有关恭小兵过去的经历,在我们看来无疑是晦涩的,甚至是悲惨的。但有关那段经历,在经过了洗礼后的恭小兵口中,却并没有被冠以更多不堪的词语。那段岁月赋予他的,更多的是一种成长的味道,一种思考的欲望与能力,同时,也给了他更为厚重的积淀。相比众多80后写手来讲,恭小兵的文字无疑是特别的。——(公务员)李天放
二十一岁的恭小兵文字近百万,其中有自己真实生活经历的监狱及社会小说《少年犯》(原名《无处可逃》)一篇。作者在文中大量使用叙述性语言,使故事情节进展时空转换变得自如而飞扬跳跃,间之以的哲论性语言在对社会生活人性发表激越昂扬的看法时,升华了主题的深邃性和哲理性。在此时,这种叙述性语言在增加了作者的主观操纵性而使读者跟着作者的思想快速前进的同时,在小范围的程度上削弱了故事的情节性。这就如网络名写手九卦对卡夫卡等文学大师所下的评价一样:他们的绝学和命门如网络美女胸前的两颗紫葡萄一样显眼夺目敏感而不易得。——(青年作家)钟潇
在我看来,《无处可逃》不是一部好的小说,它有漏洞,有取巧。然而,它一定是个好的故事。就像小兵很自信的说:“在你们的梦里,你们会听到一种类似于撞钟的声音。”但我们进入不了故事。它的叙述方式时时提醒作为读者的我们:“这一切都与你们无关,对你们来说,这仅仅是一个故事而已。”我们可以聆听,可以交流,但无法感同身受。这些故事只属于恭小兵自己,没有他人可以完全分享。上帝造成了一个烂摊子,撒手不管,任凭数不清的故事在其中每时每刻翻江倒海的发生。小兵写下了他的故事。它可以改个名字,如杜亮建议“一个劳改犯的暗夜独白”或者“三个失足青年的风流韵事”,然后畅销(完全有可能畅销);或者就这样出版了,然后被上面过问,打回地下(我觉得这也不是不会发生)。于是,这部小说也光荣地参与到轰轰烈烈的建设烂摊子的伟大工程里。——(青年作家)
李傻傻那天我和小兵在马路上走得好好的,我拎着一块豆腐,他捧着一条鱼。我们合计回家亲手弄一道菜来吃。长期的方便面生涯把我们吃垮了,把那条半死不活的鱼往我怀里一扔,撒腿就跑了。 我一向把小兵的吃喝拉撒当行为艺术,所以也一向见怪不惊。等我左手豆腐右手鱼地回到我们租住的狗窝并打开冰箱时,想不惊也不成了:小兵端着他那个二手手提电脑盘腿坐在冰箱里,就象一个等人来烧香礼拜的观世音。我说:你出来吧,先等我放菜进去。——(杂志编辑)吕日日
网上有人说,恭小兵这是用生命在书写,我深以为然,难道不是吗?几百万巨债,换来这部《高利贷跑路日记》的出版,这样的成本实在太高了,让人心痛。关于高利贷,我是真的没什么体会,先生在金融界工作,倒是听说过,他说这种债务很神奇,当地政府基本见怪不怪,连央视都曾几度专访屡屡失败。先生说相比情况严重,闹出人命的,你这位大哥已经很幸运了。我想了想,或许我大哥吉人自有天相吧,人畜平安就好。刚才看了看,不知不觉超过了字数限制,索性再加一句吧——恭小兵,有你这样不知死活的大哥吗?——(东方网文化频道)王馨悦
在网上直播起了高利贷跑路日记,我很无语。套用一个网络流行语,那几天,我三观尽毁。关于他的传奇遭遇,我无须赘言。同时相信他的长篇小说《高利贷跑路日记》,会给出我们想要的完整的答案。过去我常听到一些失败的枭雄喊口号,十八年后,老子依旧是一条好汉;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三十年河东转河西,等等等等,也确实是这样,因为人生充满了变数和未知。我相信恭小兵能再次崛起,以一颗宽容的心,去面对世界,常怀感恩之心,不必睚眦必报。——(房产策划)马思文
势力的协调下,开始努力赚钱还债,并打算东山再起。又过了一个多月,这厮忽然在QQ上跟我说,要出书了,就是他这些天跑路的经历,当然,更主要的是讲述他是如何走到跑路这一步的。如今想来,我跟恭小兵同龄,可这厮却总不按套路出牌,生活之丰富多彩令人咋舌。我浑浑噩噩上高中的时候,这厮正在少管所努力背诵监规;我上了大学,开始在网络上随意写些文字,以图吸引一些不明真相的女粉丝时,这厮已然是“80后文学领袖”,隔三差五就能看到他在各类媒体上露脸,让人羡慕得紧;我大学毕业,四处漂泊,最窘迫时连一日三餐也难以为继,他却回归主流,著名媒体人、政协委员,还开起了文化公司,有阵子我走投无路,还险些有了投奔他的打算;到这两年,年岁渐长,开始向世俗的规矩原则低头服输,在车子房子的贷款中艰难呼吸时,他却又跟小年轻似的,在打打杀杀的江湖之中开始跑路之旅……我不知道这厮未来还有何惊人之举,总之,这厮能时时给你惊喜,在一成不变的生活之海中,给你激起一朵又一朵的浪花。回头再说这本《跑路日记》,出版社的宣传语是“国内首部高利贷题材?自传体纪实小说”。也确乎如此,从微薄发表的那些片段看来,他孤身在外跑路的那些日子,遇到的人和事,以及他在当时当刻的感想,都入木三分地徐徐道来。更重要的是,他把更多的笔墨放在了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是什么,一个外人艳羡万分的青年才俊是如何变成一个东躲西藏的跑路党的。恭小兵,他确实是身负巨债而去跑路的,其间的挣扎沮丧,希望与绝望并存,都是切切实实在他身上发生的。——(专栏作家)茅道
恭小兵的《无处可逃》可以看做是某种意义上的自传。这不是因为其主人公略显独特与另类的生活境况昭示了作者的个人遭遇,而是源自于书中所隐含着的那些主题:监禁与叛逆,束缚与逃离,理想与现实,无不是作者刻骨铭心的体验。这些体验也绝非作者独有,这些相互对立的主题勾画出了一个群体的症候。这种症候从垮派,《麦田守望者》,中国的《你别无选择》与石康们的作品中,也有类似的显现。然而与这些作品不同,作者将这种胸臆置于物质欲望与监禁之下,因而具有了独特的文本价值。——(记者)雷思温
恭小兵是活跃在各大文学网站的80后著名作家,也是中文界“80后”概念提出者与倡导者之一。相比众多80后写手来讲,恭小兵的文字无疑是特别的。青年评论家杨献平曾经用了几组对立的形容词来诠释恭小兵的文字,“散漫而有力度、快速而又准确、张扬而又隐忍,单刀直入,舒缓有致”,而这也正是他的文字魅力所在。
《无处可逃》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恭小兵的自传,但在这部作品中,却采用了第三人称的手法。正如恭小兵所说的一样,在这个年代,没有人喜欢读“别人”的故事,从这个角度来讲,采用第三人称无疑是一个大胆的选择。在这部作品中,恭小兵书写了一个误入高墙的少年的内心世界,以其意外肇事入狱及至重返社会的生活经历为主线,用一种平白却犀利的文字把靓丽而晦涩,温柔又残忍的青春呈现在读者面前。而《无处可逃》的记述,不仅是一个失足少年的青春经历,更是一道展现社会百态的大餐,这部作品所表现出来的广度,深度与高度,是许多同龄写手所无法企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