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厥
疾病症状
惊厥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症状,尤其在儿童中更为普遍。惊厥,俗称抽筋、抽风、惊风,也称抽搐。常见病因为各种感染因素、代谢性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以及各种遗传疾病、中毒等。惊厥是儿童常见的急重病症,以阵发性四肢和面部肌肉抽动为主要特征。处理时需保持呼吸通畅、进行物理降温和药物治疗。家长应重视惊厥的预防和及时处理,确保患儿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病因
发病原因
(1)颅内感染:脑膜炎:由细菌、病毒、原虫、真菌等引起的脑膜炎,常表现为反复而严重的惊厥发作。脑炎:如病毒性脑炎、乙型脑炎等,也是惊厥的常见原因。
(2)颅外感染:热性惊厥: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惊厥类型之一,通常由上呼吸道感染或一些传染病的初期引发,大多数发生在3岁以下的儿童中。其他感染:如重症肺炎、细菌性痢疾等引起的中毒性脑病、败血症、破伤风等,这些疾病在发病过程中可能出现惊厥。
(1)颅内疾病:颅脑损伤、颅脑缺氧、颅内出血等。颅内占位性疾病,如肿瘤、囊肿、血肿等。脑发育异常、蛋白质变性等,以及脑退行性病变、脑性瘫痪等。
(2)颅外疾病:癫痫综合征:癫痫发作是成人惊厥的常见原因。代谢异常:如先天性脂肪代谢紊乱、先天性氨基酸代谢失调、先天性糖代谢异常等。中毒:如误服毒物、药物过量等,常见的毒物包括一氧化碳、有机磷农药、灭鼠药等,常见的药物包括樟脑、氯丙嗪等。水电解质紊乱:如严重脱水、低血钠、高血钠等。
发病机制
癫痫性发作是惊厥的一种重要类型,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脑细胞功能紊乱,大脑神经元兴奋性过高,神经元突然大量异常超同步放电。这种异常放电通过神经下传,引起骨骼肌的运动性发作,表现为惊厥症状。癫痫性发作的发病机制复杂,可能与遗传因素、脑部病变、代谢异常等多种因素有关。
非痫性发作的惊厥则可能由多种非癫痫性因素引起,其发病机制也各不相同。以下是一些主要的非痫性惊厥的发病机制:
(1)感染性因素:颅内感染:如脑膜炎、脑炎、脑脓肿等,这些疾病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神经元功能紊乱,从而引发惊厥;颅外感染:如急性胃肠炎、中毒型细菌性痢疾、脓毒症等急性严重感染,由于高热、急性中毒性脑病及脑部微循环障碍,引起脑细胞缺血、组织水肿,导致惊厥。
(2)非感染性因素:颅内疾病:如颅脑损伤、颅脑缺氧、颅内出血、颅内占位性疾病、脑发育异常等,这些疾病直接影响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导致神经元异常放电或神经调节紊乱,从而引发惊厥;颅外疾病:如癫痫综合征(非典型癫痫)、代谢异常(如低钙血症、糖代谢异常、脂肪代谢紊乱等)、中毒(如药物中毒、毒物中毒等)、水电解质紊乱(如严重脱水、低血钙、低血镁等)等,这些疾病或状态通过影响神经元的兴奋性、代谢或神经调节功能,引发惊厥。
部分惊厥患者可能由于神经调节紊乱而出现症状。这可能与患者的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等有关,如紧张、焦虑、情绪波动等可能诱发神经调节紊乱,进而引发惊厥。
除了上述因素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可能导致惊厥的发生,如遗传因素、年龄因素等。遗传因素在惊厥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家族中有惊厥史的人更容易出现惊厥症状。此外,婴幼儿和儿童由于大脑发育尚未完善,神经调节功能相对较弱,因此更容易出现惊厥症状。
流行病学
惊厥是儿童期常见的急重病症,尤其是婴幼儿多见。据统计,6岁以下儿童期惊厥的发生率约为4%~6%,较成人高10~15倍,且年龄愈小发生率愈高。热性惊厥全年均有发病,但以7~9月最多,可能与气候及患儿易患呼吸道和肠道等感染性疾病有关。家族遗传性:热性惊厥有明显的家族遗传性,约31%~42.9%的患者有热性惊厥家族史,6.6%的患者有癫痫家族史。热性惊厥起病年龄多为0.5~6岁,高峰年龄1~2岁,约90%在0.5~3岁起病,绝大多数5岁以后不再发作。惊厥的频繁发作或持续状态可危及患儿生命或使患儿遗留严重的后遗症,影响小儿的智力发育和健康。但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尤其是热性惊厥的患儿。
症状
惊厥的症状通常表现为突然的、不自主的、强烈的肌肉收缩或阵挛,这些收缩可能影响到全身或仅局限于身体的某些部位。常见症状有:
就医
就诊科室
儿科、神经内科、急诊科。
诊断依据
惊厥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首先是病史采集:详细了解患者的发病情况,包括首次发作的年龄、发作时的体温、发作持续时间、发作频率、伴随症状等。同时,询问家族史、母孕史、用药史以及分娩过程中的相关情况。观察患者的神志状况、意识障碍的深浅程度和持续时间长短,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检查呼吸和循环功能,包括检测脉搏、血压和呼吸,以及呼吸的节律、形式和深浅度。在惊厥发作时,观察瞳孔反应、角膜反射及对刺激的反应。
相关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增高可能提示有感染。白细胞伴原始或幼稚细胞增多可能是脑膜白血病的迹象。
粪常规:对于突然高热伴惊厥和严重全身中毒症状的患儿,肛诊或盐水灌肠检查大便是及早诊断中毒型痢疾的重要手段。
颅内感染者需做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必要时做涂片染色和培养等。这是诊断、鉴别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方法,对颅内感染、出血的诊断十分重要。特别强调的是对第一次惊厥的患儿应争取做脑脊液检查。
头颅CT、MRI等:怀疑脑部有病变时,这些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脑血管造影、气脑造影对于疑颅内出血、占位性病变和颅脑畸形的患者,这些检查可以提供更多信息。
心电图:怀疑心源性惊厥者可选做心电图。
脑电图:怀疑有婴儿痉挛症及其他类型癫痫或脑占位性病变可做脑电图。脑电图对癫痫的诊断有重要价值,癫痫在脑电图表现为棘波、棘慢波和多棘波以及阵发性高幅慢波。
包括血糖、血钙、血镁、血钠、血磷、肝功能、肾功能等测定。这些检查有助于查找相关病因,如血糖过低考虑低血糖或瑞氏综合征,血电解质异常提示可能系电解质紊乱所致惊厥。
生化、组织化学或染色体检查,常用于诊断遗传代谢性疾病。免疫学检查、毒物检测等,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鉴别诊断
特点:多有发热惊厥家族史,初次发作年龄多在6个月至3岁之间,惊厥多见于急骤高热的初期(39~40℃)。发作多为全身性,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5~10分钟,发作后恢复较快,神经系统体征阴性。预后多良好,但少数可转变为癫痫。
癫痫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脑功能障碍综合征,具有发作性、短暂性和自然缓解的特点。癫痫的发作类型多样,包括局灶性发作、全身性发作(如强直性发作、阵挛性发作等)。癫痫的诊断依赖于详细的病史、临床表现以及脑电图等辅助检查。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菌侵入人体伤口后,在厌氧环境下生长繁殖并产生外毒素而引起的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破伤风患者常表现为牙关紧闭、阵发性痉挛和强直性痉挛等,这些症状与惊厥相似。因此,对于有外伤史且伤后一周左右出现突然发作的惊厥的患者,应考虑破伤风的可能性。
低钙血症是指血清钙离子水平降低,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低钙血症患者常表现为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出现手足抽搐、惊厥等症状。因此,在鉴别诊断时需要考虑低钙血症的可能性。
包括脑膜炎、脑炎等疾病。这些疾病多伴有意识障碍、嗜睡、烦躁、呕吐或昏迷等症状。根据发病年龄、季节、病史、临床特点及脑脊液的检查可进行诊断。
中毒性脑病是指在短期内大量接触损害中枢神经系统的毒物,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和器质性病变。其主要临床表现是在原发病的过程中,突然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临床主要表现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很难鉴别,但可通过详细的病史、毒物接触史以及脑脊液检查等进行鉴别。
治疗
物理治疗
(1)保持呼吸道通畅:侧卧或头偏向一侧:将患者置于侧卧位或使其头部偏向一侧,这有助于防止口腔分泌物或呕吐物吸入气管,从而避免窒息的风险。迅速清理患者口腔中的异物,如食物残渣、痰液等,确保呼吸道畅通无阻。
(2) 防止意外伤害:在惊厥发作时,尽量不要使劲按压患者的身体,以免发生骨折或关节脱位等意外伤害。使用软垫或衣物等物品轻轻护住患者的头部,防止其因抽搐而受伤。
(3)物理降温:对于由高热引起的惊厥,可以采取物理降温措施来缓解症状。例如,使用温水擦拭患者的身体、湿敷额头或使用冰袋等。但需注意,在降温过程中应避免过度刺激患者,以免加重惊厥症状。
(4)环境控制:将患者置于安静的环境中,避免过多的噪音和刺激,这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降低惊厥发作的频率和强度。适当调暗室内光线,避免强光直射患者的眼睛,以减少视觉刺激对惊厥的影响。
急症治疗
(1)保持呼吸道通畅:惊厥发作时应立即让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吸入造成窒息。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瞳孔以及生命体征变化,必要时给予吸氧,若长时间发作可给予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治疗。(2)止痉:首选苯二氮卓类药物(如地西泮)静脉注射,这类药物起效时间快,但持续时间短。若无法静脉给药,可采用灌肠方式给予10%水合氯醛。也可使用苯巴比妥类药物,这类药物止痉作用强且持久。若惊厥发作超过5分钟,多数会注射镇静药。(3)退热:对于高热患者,应积极给予退热,如使用退热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4)预防脑水肿:严重的惊厥或反复发作的患儿可能会继发脑水肿,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因此,需遵医嘱使用20%甘露醇进行脱水治疗。
对因治疗
(1)感染性疾病:由感染性疾病引起的惊厥,应给予抗感染药物治疗。脑内有细菌感染者需要使用广谱抗生素治疗。维生素B6缺乏、低钙血症:有维生素B6缺乏的患儿,可以静脉注射或口服维生素B6;低钙血症的患儿,可以补充5%葡萄糖酸钙或氯化钙。(2)破伤风感染:由破伤风毒素引起的惊厥,医生会给予破伤风抗毒素治疗。(3)抗癫痫药物:复杂性热性惊厥、频繁热性惊厥(每年5次以上)或热性惊厥持续状态的患儿,可考虑长期应用抗癫痫药物预防发作。常用药物包括苯巴比妥和丙戊酸钠。
手术治疗
(1)脑肿瘤引发的惊厥:对于由脑肿瘤等占位性病变引起的惊厥,手术治疗是首选方案。通过手术切除肿瘤,可以消除病灶,从而缓解或消除惊厥症状。(2)脑脓肿引起的惊厥:脑脓肿等感染性疾病也可能导致惊厥,此时在感染得到控制的前提下,手术治疗可以切除脓肿,减轻对脑组织的压迫和刺激,有助于改善惊厥症状。(3)部分难治性癫痫:对于某些难治性癫痫患者,如果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且病灶明确、局限,可以考虑手术治疗,如大脑半球切除术、迷走神经刺激术等,以减轻或消除癫痫发作。
中医治疗
惊厥在中医中常被称为惊风或抽搐,其治疗需根据具体病因、症状及患者体质进行辨证施治。以下是一些中医治疗惊厥的常用方法:
清热解毒、平肝熄风:当小儿惊厥发作且热势较高时,中医常采用清热解毒、平肝熄风的方法。可选用羚羊角、生石膏、钩藤、菊花、生地、桑叶、寒水石、黄芩、郁金等中药进行治疗。这些药物有助于降低体温、平息肝风,从而缓解惊厥症状。
中成药方面,可选用牛黄镇惊丸、救急散、小儿牛黄散等,这些药物均具有清热解毒、镇惊熄风的功效。
对于一般感染性疾病导致的惊厥,中药治疗应侧重清热解毒。对于传染病导致的惊厥,则需根据具体传染病的特点进行针对性治疗。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可加用平肝熄风之品,如钩藤、生杜蛎、僵蚕、地龙、全蝎、蝉蜕等,以平息肝风,避免惊厥再度发作。
针灸和按摩穴位也是中医治疗惊厥的有效手段。例如,针灸人中穴等穴位可以迅速缓解惊厥症状。按摩穴位如百会、中脘、气海、三阴交、太冲等,也有助于调理气血、平衡阴阳,从而预防和治疗惊厥。
推拿疗法在中医治疗惊厥中也有一定应用。通过推拿特定穴位和经络,可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有助于缓解惊厥症状并预防复发。
食疗方面,可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选择适当的食材进行调养。例如,对于气虚、阳虚体质的患者,可多吃山药、莲子肉、覆盆子、黑豆等益气补肾的食物;对于阴虚火旺的患者,则可多吃百合、桑葚等滋阴降火的食物。
预后
长时间的惊厥发作可引起惊厥性脑损伤及全身性并发症,是癫痫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惊厥性脑损伤可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并可加重癫痫发作。新生儿起病者预后较差,约50%死亡或有后遗症。婴儿期起病的癫痫比年长儿起病者预后差,可能与病因和基本病理有关。癫痫起病后早期开始治疗可减少复发,减轻惊厥性脑损伤,有助于改善预后。规律用药的疗程长短可影响停药后的复发率,疗程长则复发率低。
热性惊厥的预后良好,因严重惊厥而致脑损伤或后遗症者很少见。热性惊厥的复发率为1/3左右,但多数患儿在首次发作后1年内复发。仅有极少部分患者可转变为癫痫,其发生率为热性惊厥的2%~7%。
预防
参考来源: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11 21:00
目录
概述
病因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