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
器官对物体一个属性的反映
感觉,是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是由刺激物直接作用于某种感官引起的。
感觉涵义
产生机制
感觉是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它和一切心理现象一样,具有反射的性质。感觉不仅包含了感受器的活动,而且包含了效应器的活动。以视觉为例,为了得到清晰而稳定的视觉映象,不仅需要由视觉感受器提供正确的信息,而且需要神经中枢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后,对感受 器作出反射性的调整。
种类
感觉是由物体作用于感觉器官引起的,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人将人类的感觉划分成五种基本感觉,即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事实上,人的感觉远远不止一种。根据刺激物的性质以及它所作用的感官的性质,可以将感觉区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外部感觉是由身体外部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引起的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肤觉。其中视觉、听觉、嗅觉接受远距离的刺激,又叫距离感觉。内部感觉是由身体内部来的刺激引起的感觉(机体自身的运动与状态),包括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机体觉又叫内脏感觉,它包括饿、胀、渴、窒息、恶心、便意、性和疼痛等感觉。)
意义
感觉虽然很简单,但却很重要,它在人的生活和工作中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通过感觉,人能够认识外界物体的颜色、明度、气味、软硬等,从而能够了解事物的各种属性;其次,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人要正常的生活,必须和环境保持平衡,其中包括信息的平衡。具体些说,人们从周围环境获得必要的信息,是保证机体正常生活所必需的。相反,信息超载或不足,都会破坏信息的平衡,给机体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再次,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是人的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人的知觉、记忆、思维等复杂的认识活动,必须借助于感觉提供的原始资料。人的情绪体验,也必须依靠人对环境和身体内部状态的感觉。因此,没有感觉,一切较复杂、较高级的心理现象就无从产生。
刺激
感觉是由体内、外的刺激影响我们的感觉器官产生的。20世纪初,美籍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考夫卡(Koffka,1935)把刺激分成近刺激和远刺激两种。
远刺激
远刺激是来自物体本身的刺激,如一定波长的光线、一定频率的空气振动等。而近刺激是指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如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投影等。远刺激是属于物体自身的,因而不会有很大变化,而近刺激是感觉器官直接接受到的刺激,它每时每刻都在变化。例如,苹果是圆的,这是苹果本身的特性,因而是它的远刺激。
近刺激
但我们看苹果,有时从它的正面看,有时从它的侧面看,这样它在视网膜上的投影时常在改变;同样,苹果表面的反射率是不变的,但我们既可以在白光下看到它,也可以在蓝光下看到它,这时我们得到的近刺激也在变化。了解近刺激和远刺激的关系对我们研究感觉有重要的意义。(Dember & Warm,1979)
感觉的编码
我们的感觉器官是怎样接受外界的刺激进而产生感觉呢?这里存在着感官对外界刺激的编码过程。我们的神经系统不能直接加工外界输入的物理能量和化学能量,如光波和声音。这些能量必须经过感官的换能作用,才能转化为神经系统能够接受的神经能或神经冲动,这个过程就是我们所说的感觉编码
19世纪德国著名生理学家缪勒最早研究了感觉编码问题,并提出了神经特殊能量学说。缪勒的神经特殊能量学说不定了感觉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在认识论上错误的。现代神经生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大脑直接加工的材料是外物引起的神经冲动。感觉编码不仅发生在感官中,而且发生在神经系统的不同层面上。近年来关于感觉编码的研究形成了两种有代表性的理念。一种叫特异化理论,一种叫模式理论。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在不同的感觉系统中,神经系统同时采用了特异性编码和模式编码。
外部感觉
视觉
视觉的适应刺激是波长在380纳米~780纳米(nm)之间的电磁波,这一段的电磁波也叫光波。纳米是长度单位,1纳米等于百万分之一毫米。比380纳米短的电磁波,如紫外线,我们是看不到的;比780纳米长的电磁波,如红外线,我们也是看不到的。光波在整个电磁波中只占很小的一部分。
眼球是一个透明的球体,外界光线通过角膜前房瞳孔进入水晶体,再通过玻璃体投射到视网膜上。视网膜是一个由视觉神经细胞组成的薄膜,分为三层,从里到外分别是节细胞层、双极细胞层和视细胞层。视细胞层是直接接受光刺激的感受器。从视网膜出来的视神经,最终到达大脑皮层枕叶后端,即枕极的部位产生视觉。
听觉
16~20000赫兹的空气振动是听觉的适宜刺激,这个范围的空气振动叫声波。比16赫兹低的次声,以及比20000赫兹高的超声人们都听不到。由于外耳道的自然共振频率在3000赫兹左右,加上中耳机械传导的特点,使得人们在听阈范围内对1000~4000赫兹的声音最敏感,对这一范围的声音的耐受性也比较高。人耳对频率非常低或非常高的声音的感受性会大大降低,对它们的听觉阈限与中音相比可以相差几十个分贝。
听觉器官由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和内耳组成。耳廓具有收集声波的作用,外耳道起着共鸣箱的作用,鼓膜听小骨把外边来的振动通过卵圆窗传到内耳,内耳中的科蒂氏器官是听觉神经细胞集中的地方,即听觉的感受器。空气的振动传到科蒂氏器官,刺激它的纤毛,引起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听神经传至大脑皮层颞叶颞上回和颞中回,引起听觉。
嗅觉
嗅觉是最古老的感觉。嗅觉的适应刺激是能挥发、有气味的物质。嗅觉的感受器是鼻腔上部黏膜上的嗅细胞。有气味物质的分子随着呼吸进入鼻腔,刺激了嗅细胞,嗅细胞将嗅觉刺激的化学能量转化为神经能,嗅觉的神经冲动沿嗅神经传至中央后回,产生嗅觉。
味觉
分布在舌面、上颚上面的味蕾是接受味觉刺激的感受器。味觉的适宜刺激是能溶解的、有味道的物质。当味觉刺激物随着溶液刺激到味蕾时,味蕾就将味觉刺激的化学能量转化为神经能,然后沿舌咽神经传至大脑中央后回,引起味觉
最基本的味觉有甜、酸、苦、咸四种,我们平常尝到的各种味道,都是这四种味觉混合的结果,而且混合后的味道并不是产生了一种新的味道,而是保留了原来参加混合的各种食物的味道。舌面的不同部位对这四种基本味觉刺激的感受性是不同的,舌尖对甜、舌边前部对咸、舌边后部对酸、舌根对苦最敏感。
皮肤感觉
皮肤感觉是一个笼统的称呼,皮肤上能分辨出来的感觉包括触觉、压觉、振动觉温觉冷觉痛觉。刺激作用于皮肤,未引起皮肤变形时产生的是触觉,引起皮肤变形时便产生压觉。触觉、压觉都是被动的触觉;触觉和振动觉结合产生的触摸觉则是主动的触觉。不同的皮肤感觉分别有不同的感受器,它们都在皮下,呈点状分布,在身体不同部位的皮肤上的分布密度是不同的。
内部感觉
运动觉
运动觉又叫动觉,其感受器分布在肌肉、肌腱和关节中,分别叫肌梭腱梭和关节小体,反映身体各部分的位置、运动以及肌肉的紧张程度。身体运动时,动觉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感觉神经并经脊髓后索上行,再经丘脑最后到达中央后回,产生运动感觉。视知觉、触摸觉、言语动觉的产生以及身体运动的进行,都需要视觉、触觉和言语听觉与动觉的结合,以及动觉提供的反馈信息。所以,动觉在心理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内脏感觉
内脏感觉又叫机体觉,包括饥饿、饱胀和渴的感觉,窒息的感觉,疲劳的感觉,便意、性以及痛的感觉等。内脏感觉的感受器分布于内脏器官的壁上。内脏感觉的性质比较模糊,说不清楚是痒还是疼,疼的话,也说不清楚是胀的疼,还是拧的疼,定位也不准确,说不清楚是哪个地方疼,所以叫做“黑暗”感觉。痛觉还具有放射的性质,如心绞痛源于心脏,但觉得是肩胛骨疼;阑尾位于腹腔右下方,但阑尾发炎时,人们会觉得是小肚子疼。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17 21:21
目录
概述
感觉涵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