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神经,发源于视网膜的
神经节细胞层,发自视网膜鼻侧一半的纤维。经视交叉后,与对侧眼球视网膜颞侧一半的纤维结合,形成视束,终止于外侧膝状体。在此处,换神经元后发出纤维经内囊后肢后部形成视辐射,终止于枕叶距状裂两侧楔回和舌回的中枢皮质,即纹状区。黄斑的纤维,投射于纹状区的后部,视网膜周围部的纤维投射于纹状区的前部。光反射的径路不经
外侧膝状体,由视束经上丘臂而入中脑上丘,与
动眼神经核联系。对其检查,主要包括视力、色觉、视野和眼底检查。
基本信息
视神经,是视网膜的
神经纤维。始于视网膜的节
细胞,神经纤维到
盲点后,穿出巩膜筛状层成为视神经。视神经是第2对
脑神经,属
感觉神经。它于眶内行向后内,在眶尖穿过视神经孔入颅中窝,经视交叉、视束入脑。视神经外被硬膜、
蛛网膜和软膜。在硬膜和蛛网膜之间的腔隙为硬膜下腔;蛛网膜和软膜之间为
蛛网膜下腔,内容
脑脊液。三层膜均为
脑膜的连续。软膜紧贴在视神经周围,伸出的
结缔组织小梁和视神经内的
神经胶质细胞一起组成中隔,把视神经分隔成很多神经纤维束。在视神经的中轴,有中央
动脉和中央
静脉。在中央隔中,有
毛细血管。视神经的
功能主要是
传导视觉冲动。
解剖
视神经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
视网膜所得到的视觉信息,经视神经传送到大脑。视神经是指从
视盘起,至视交叉前角止的这段神经,全长约42~47mm。分为四部分:
眼内段,长1mm;
眶内段,长25~30mm;管内段,长4~10mm;颅内段,长10mm。视神经(n.opticus)为特殊躯体
感觉神经,传导视觉冲动,其纤维始于视网膜的
节细胞。节细胞的轴突于视网膜后部汇成视神经盘后穿过巩膜,构成视神经。视神经于眶内行向后内,经
视神经管入颅中窝,连于视交叉,再经视束止于外侧膝状体,传导视觉冲动。视神经外面包有三层被膜,分别与相应的三层脑膜相延续。因此
蛛网膜下隙也随之延伸到视神经周围,故在
颅内压增高时,常出现视神经盘(
视神经乳头)水肿等症。
由视网膜
神经节细胞的轴突汇集而成。从视盘开始后穿过
脉络膜及巩膜筛板出眼球,经视神经管进入颅内至视交叉前角止。全长约42~47mm .可分为球内段、
眶内段、管内段和颅内段四部分。
(一)球内段:由视盘起到巩膜脉络膜管为止,包括视盘和筛板部分,长约1mm 是整个视路中唯一可用肉眼看到的部份。
神经纤维无髓鞘,但穿过筛板以后则有髓鞘。由于视神经纤维通过筛板时高度拥挤,临床上容易出现盘淤血、水肿。
(二)眶内段:系从
眼球至
视神经管的眶口部分。全长约25~35mm,在眶内呈“S”状弯曲,以保证眼球转动自如不受牵制。
(三)管内段:为通过骨性视神经管部分。长约6mm。本段视神经与蝶窦、后组筛窦等毗邻,关系密切。由于处于骨管紧密围绕之中,当
头部外伤、骨折等可导致此段视神经严重损伤,称为管内段
视神经损伤。
(四)颅内段:此段指
颅腔入口到
视交叉部份,长约10mm。两侧视神经越向后,越向中央接近,最后进入视交叉前部的左右两侧角。视神经的外面有神经鞘膜包裹,是由三层脑膜(
硬脑膜、
蛛网膜、
软脑膜)延续而来。硬脑膜下与蛛网膜下间隙前端是
盲端,止于眼球后面,鞘膜间隙与大脑同名间隙相同,其中充有脑脊液。临床上
颅内压增高时常可引起
视盘水肿,而眶深部感染也能累及视神经周围的间隙而扩散到颅内。
视神经的血液供应:
眼内段,视盘表面的神经纤维层,由视网膜中央动脉来的毛细血管供应,而视盘筛板及筛板前的血供,则由来自睫状后动脉的分支供应。二者之间有沟通。Zinn-Haller环,为视盘周围巩膜内睫状后动脉小分支吻合所成。眶内、管内、颅内段则由视神经中的动脉及颅内动脉、软脑膜血管供应。
压迫性视神经
压迫性视神经病变(compressiveopticneuropathy)由于眶内或
颅内肿瘤或转移癌直接压迫或浸润所致,临床上有时易误诊,应引起警惕。
病变介绍
简介
视神经病变主要包括
视神经炎、
视神经萎缩、
缺血性视盘病变、
视乳头水肿等疾病。在临床上比较多见,也比较难治,病因比较复杂。虽然是
眼底视神经的病变,但是与整个机体的关系较为密切。许多
眼底病变是在全身病变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内经》云:“五脏六腑的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精。”眼之所以能视,是脏腑精气灌输的结果,所以眼睛不但要依靠脏腑精气的灌注,而且有赖于经络与机体整体发生联系。在人体十二经脉和
奇经八脉中,就有13条分别以眼区为经过和起合地点的。所以脏腑经络的失调,是眼底及视神经病变的主要元素。这类疾病无法用手术治疗,
现代医学也没有特效的方法。以内治为主要手段的中医疗法,有广泛的适应性,特别是以
辨证论治为主要特点的治疗方法,有它很大的优越性。
人的机体是一个复杂的运动体,无论在生理或病理上都存在着许多的运动形式,中医的“
异病同治”和“
同病异治”就是以病理的运动形式为依据的。凡不同组织,不同器官的病变,只要病理运动形式相同,就可以采用相同的方法治疗,反之就必须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由于视神经与
视网膜是高级神经组织,是大脑向外延伸的一部分,最容易发生营养障碍,引起细胞组织发生坏死和退化的病理改变。在治疗这些疾病时,西医多用抗生素、激素、维生素、血管扩张剂,但有许多患者疗效不佳或者反复发作,中医药是以
扶正与祛邪为根本治则,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临床表现
1、
视力障碍为最常见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初期常有眶后部疼痛与胀感、
视物模糊,继之症状加重,表现视力明显降低或丧失。
a、双颞侧偏盲:如为肿瘤压迫所致两侧神经传导至鼻侧视网膜视觉的纤维受累时,不能接受双侧光刺激而出现双颞侧偏盲。肿瘤逐渐长大时,因一侧受压重而失去视觉功能则一侧全盲,另一侧为颞侧偏盲,最后两侧均呈全盲。
b、同向
偏盲:视束或
外侧膝状体以后通路的损害,可产生一侧鼻侧与另一侧颞侧视野缺损,称为同向偏盲。视束与中枢出现的偏盲不同,前者伴有
对光反射消失,后者光反射存在;前者偏盲完整,而后者多不完整呈象限性偏盲;前者患者主观感觉症状较后者显著,后者多无自觉症状;后者视野
中心视力保存在,呈
黄斑回避现象。
鉴别诊断
一、视力减退或丧失
(一)
颅脑损伤(craniocerebralinjury)当颅底
骨折经过蝶骨骨突或骨折片损伤颈内动脉时,可产生颈内动脉—
海绵窦瘘,表现为头部或眶部
连续性杂音,搏动性眼球突出,眼球运动受限和视力进行性减退等。根据有明确的外伤史,X光片有
颅底骨折及
脑血管造影检查
临床诊断不难。(二)
视神经脊髓炎(opticnearomyelitis)病前几天至两星期可有
上呼吸道感染史。可首先从眼症状或
脊髓症状开始,亦可两者同时发生,通常一眼首先受累,几小时至几星期后,另一眼亦发病。视力减退一般发展很快,有中心暗点,偶而发展为几乎完全失明。眼的病变可以是
视神经乳头炎或
球后视神经炎。如系前者即将出现
视乳头水肿,如系后者则视乳头正常。脊髓炎症状出现在眼部症状之后,首先症状多为背痛或
肩痛,放射至上臂或胸部。随即出现下肢和腹部
感觉异常,进行性下肢无力和尿潴留。最初虽然
腱反射减弱,但
跖反射仍为双侧伸性。感觉丧失异常上或至中胸段。周围血
白细胞增多,血沉轻度增快。
(三)
多发性硬化(multiplesclerosis)多在20~40岁之间发病,临床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视力减退为首发,表现为单眼(有时双眼)视力减退。眼底检查可见
视神经乳头炎改变。
小脑征、
锥体束征和后索功能损害都常见。
深反射亢进、
浅反射消失以及
跖反射伸性。
共济失调、构间障碍和意向性震颤三者同时出现时,即构成所谓夏科(charcot)三联征。本病病程典型者的缓解与复发交替发生。诱发电位、CT或MRI可发现一些尚无临床表现的
脱髓鞘病灶,
脑脊液免疫球蛋白增高,蛋白质定量正常上限或稍高。
(四)
视神经炎(opticneuritis)可分为
视乳头炎与
球后视神经炎两种。主要表现急速视力减退或失明,眼球疼痛,
视野中出现中心暗点,
生理盲点扩大,
瞳孔扩大,直接光反应消失,交感光反应存在,多为单侧。视乳头炎具有视乳头改变,其边缘不清、色红、
静脉充盈或纡曲,可有小片出血,视乳头高起显著。视乳头炎极似
视乳头水肿,前者具有早期迅速视力减退、畏光、眼球疼痛、中心暗点及视乳头高起小于屈光度等特点,易与后者相鉴别。球后视神经炎与视乳头炎相似,但无视乳头改变。
(五)
视神经萎缩(opticatrophy)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主要症状为视力减退,视乳头颜色变苍白与瞳孔对
光反射消失。
原发性视神经萎缩为视神经、视交叉或视束因肿瘤、炎症、
损伤、中毒、
血管疾病等原因而阻断视觉传导所致。继发性视神经萎缩为
视乳头水肿,
视乳头炎与
球后视神经炎造成。
(六)急性缺血性
视神经病(acuteischemicopticnearitis)是指视神经梗塞所致的
视力丧失,起病突然,视力减退常立即达到高峰。视力减退的程度决定于梗塞的分布。眼底检查可有视乳头水肿和视乳头周围线状出血。常继发于
红细胞增多症、
偏头痛、胃肠道大出血后,
脑动脉炎及糖尿病,更多的是高血压和
动脉硬化。根据原发疾病及急剧视力减退
临床诊断较易。
(七)
慢性酒精中毒(chronicalcoholism)视力减退呈亚急性,同时伴有酒精中毒症状,如言语不清,行走不稳及
共济运动障碍,严重时可出现
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
二、视野缺损
(一)双颞侧偏盲
1、脑
垂体瘤(pituitaryadenoma)早期垂体瘤常无视力视野障碍。如肿瘤长大,向上伸展压迫视交叉,则出现视野缺损,外上象限首先受影响,红视野最先表现出来。此时病人在路上行走时易碰撞路边行人或障碍物。以后病变增大、压迫较重,则白视野也受影响,渐至双颞侧偏盲。如果未及时治疗,视野缺损可再扩大,并且视力也有减退,以致全盲。垂体瘤除有视力视野改变外,最常见的为内分泌症状,如
生长激素细胞发生
腺瘤,临床表现为
肢端肥大症,如果发生在青春期以前,可呈现
巨人症。如催乳素细胞发生腺瘤,在女病人可出现
闭经、
泌乳、不育等。垂体瘤病人X光片多有蝶鞍扩大、鞍底破坏、头颅CT、MRI可见肿瘤生长,内分泌检查各种激素增高。
2、
颅咽管瘤(craniopharyngioma)主要表现为
儿童期生长发育迟缓、
颅内压增高。当压迫视神经时出现视力
视野障碍。由于肿瘤生长方向常不规律,压迫两侧视神经程度不同,故两侧视力减退程度多不相同。视野改变亦不一致,约半数表现为双颞侧偏盲,早期肿瘤向上压迫视交叉可表现为双颞上象限盲。
肿瘤发生于鞍上向下压迫者可表现为双颞下象限盲。肿瘤偏一侧者可表现为单眼颞侧偏盲。颅骨平片有颅内钙化及CT、MRI检查和内分泌功能测定,临床多能明确诊断。
3、
鞍结节脑膜瘤(tuberdeofsellaearachnoidfibroblastoma)临床表现以视力减退与头痛症状比较常见。
视力障碍呈慢性进展。最先出现一侧视力下降或两侧不对称性的视力下降,同时出现一侧或两颞侧
视野缺损,之后发展为双颞侧偏盲,最后可致失明。眼底有
原发性视神经萎缩的征象。晚期病例引起
颅内压增高症状。CT扫描,鞍结节脑膜瘤的典型征象是在鞍上区显示造影剂增强的团块影像。密度均匀一致。
视束及视放射的损害可引起两眼对侧视野的同向偏盲。多见于内囊区的梗塞及出血出现对侧同向偏盲、偏身
感觉障碍和颞叶、
顶叶肿瘤向内侧压迫视束及视放射而引起对侧同向偏盲。上述疾病多能根据临床表现及头颅CT检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