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湖书院,为纪念南宋杨简建。有两处。(1)在饶州乐平(今属江西)城东古长乐坊、观音阁附近。简知乐平时,首倡兴修学舍,阐明心学,以崇教化。元至元十九年(1282),县尹翟衡谋于故宋丞相马廷鸾,建书院,专祠杨简。事既上闻,赐额“慈湖书院”。二十九年,马端临出任山长,历 27 年。至正元年(1341),危素撰有《乐平州慈湖书院赡学田记》。元末废于兵燹。明万历间复建丽阳书院,清康熙时再建凤游书院,继承慈湖学派传统。(2)在明州慈溪(今属浙江)。宋咸淳间,简逝世 40 余年后,制置使刘黻就其故居建书院。
信息简介
《光绪·慈溪县志》
宋,
宝庆间(1225—1227)
慈湖书院,在县东一里,慈湖之滨,以祀
乡先生
杨文元公。
嘉熙间(1237—1240),制置使赵与?迁于湖中之沚。淳祐二年(1242),郡守秘撰陈公垲,发钱米下县,委令曹邰为创祠堂于成德堂之右。祠成,令以告于郡,于是朝奉郎主管
建康府崇熙观,天台郑霖作记,先生之侄愉书丹,邑人桂万荣书盖。咸淳辛未(1271),郡守刘黻于普济寺东易地重建。壬申(1272)拨
余姚、定海没入官田,以为奠飨之需。
元,至元乙酉(1285),普济寺僧恃杨总统权势,侵夺其地,毁祠像,诸生诉于官。至元丁亥(1287),按察副使侍其君佐巡按至县,乃占先生旧宅、遗址,复建礼殿祠宇。越五年,甫落成。
碑记
王应麟记曰,古者乡有庠,党有序,闾有塾,里居又有父师、少师之教,是以道德一而理义明。书院之设,意犹近古,睢阳、白鹿为称首。若周、程、朱、吕治教之地,文献尤盛。天典民彝之统纪,恃以不坠。东海之滨有大儒曰“慈湖先生”文元杨公,立身以诚明笃敬为主,立言以孝弟忠信为本,躬行实践,仁熟道凝,盛德清风,闻者兴起,可谓百世之师矣!遗老见而知之,后进闻而知之,春木之?兮,其人若存兮。
翁纪其事
宅心知训,上接洙泗,此书院之所为作也。古涪文公及翁纪其事,不幸厄于浮屠氏,鞠为荒榛。天不丧斯文,绣衣使者侍其公行部,喟然太息,选一乡宿望曹君汉炎为山长,而堂录桂君应奎锐以为己任。乃倡率善士,合志协力,舍旧而新是谋,相攸先生旧宅,熙光遗址,爰契我龟,鸠工庀材。经之营之,礼殿崇崇,祠宇奕奕,敷经之席,肄业之舍,规模视昔不愆于素冠进衣逢,游于斯,习于斯,如咏舞雩之风,如升阙里之堂,闻金石丝竹之音,莫不油然而乐,跃如而悟,咸曰“自堂徂基,轮奂新矣,陟降庭止,惠我光明,盖亦勉新德而进新知乎!”
教思于无穷
于是属应麟著石章,以永教思于无穷。应麟耄未知学,辞弗获,敢诵所闻,切磋究之。尝谓儒以道得民,师以贤得民,师言贤不言道,身即道也。万古一道,万化一心,仁人心也。人者,天地之心也。天有四时,风雨霜露,地载神气,风霆流形,无一物而非仁。仁则清明静虚,与天地同流,在《
易》为不远复,在《
书》为精一,在《
诗》为无贰,在《
大学》为毋自欺,在《
中庸》为至诚笃恭,惟先生乃无意自得之。斋壮俨恪,非礼不动,言性必曰尧舜,论治必曰三代。道学之将废,则正色谠言,不回于群枉,道学之复行,则见几卷怀,不汩于势荣。耄期称道,若武公之作懿戒,名满天下;若君实之在西洛,本心明而外物轻,行藏语默,参诸百圣无不合。于《己易》见先生洁净精微焉。
自强不息
于《广居赋》见先生广大高明焉;于《过庭训》之言学,见先生自强不息焉;于《讲堂训》之言孝,见先生一贯之道焉。先生之文章,皆性与天道之昭著,府川流,仰高山,心之精神,江汉秋阳之皓皓也。居先生之居,学先生之学,则何以哉?由事亲从兄,而尽性至命;由洒扫应对,而精义入神;由内省不疚,而极无声无臭之妙,下学上达,不求人知而求天知,庶几识其大者。夫一言一行之有愧,可以欺其乡,不可以欺其家;可以欺其家,不可以欺其心。无体之礼,此心之敬;无声之乐,此心之和。训诂章句云乎哉,先生之学,文安先生之学也。文安讲《
论语》于白鹿,先辨其志,听者悚然动心,收其放而存其良者以此。朱文公亦云陆子所言,专于尊德性,学者多持守可观。又谓先生之学,有为已之功,合而观之,知入德之门矣。觉有先后,道无古今,有能约之。以省察克治,深之以薰陶涵濡,问津于辨志,寻源于尊德性,以达圣人之城。岳峙海涵,春融冰释,默契道体去先生之世若此其未远也。得心学之传,必将有人焉。济济多士,克广德心,凡我同志,懋敬哉!书院复建于至元丁亥(1287)春,越五年十二月成,岁在壬辰(1292)三月,浚仪
王应麟记。
明,洪武元年(1368),改天下山长为训导,田皆令入官。五年,革罢训导,
弟子员归于邑学,书院因以不治,而祀亦废。正统四年(1439),书院又毁。景泰天顺间(1450—1464),巡按李王己、李日良重建。弘治间(1488—1505),巡按车梁与知府
伍符,兴新官到任之祭。嘉靖间(1522—1566),知县谢应岳广
慈湖书院,增置祀田,风厉士习。
甲午(1534),守道
胡缵宗添设门子二名,以供洒扫。丙申(1536),知县薛应旗至任,祭时见家众杂居,乃详请抚按督学,改普济寺为正学书院,撤去佛像,迎牌位于其中。朔望,文庙行香毕,即帅学员谒书院讲学,每至日中而散。薛公去后,被阮僧以乌石庵基地献于邑之当道者,将牌位送还家庙,寺仍归本僧,乙巳(1545),知县刘逢恺修祠,请复春秋二祀,载在祀典,以至于今。书院之前,泮池照池各一所,共四亩三十步。邑人冯成能尝修之。万历二年(1574),提学
滕伯轮发官帑增置学田。
创议建复
宁波府推官
周光镐复推广之,颜鲸为之记,知县戴洪恩立石。清乾隆嘉间(1736—1820)知县岁延掌教,就永明寺设讲席。道光六年(1826),知县黄锡祚以书院久废,创议建复。邑人
冯云濠、云祥捐资一万五千两,冯汝霖、汝震捐资一万五千两,于普济寺前,面湖建屋三层,前为堂,中为楼,奉文元公祀,以弟子从祀。后为掌教居,翼以两庑,为肄业所。岁延院长掌教,月第其肄业者之文艺优劣,而膏火之。
附从祀弟子八十四人:真德秀,钱时,
袁甫,
陈埙,袁肃,洪梦炎,冯兴宗,赵彦?,
史弥忠,曾熠,史弥远,赵与?,徐凤,张元度,
史弥坚,桂万荣,
史弥巩,童居易,李元白,刘厚南,邹近仁,
叶祐之,史弥林,邹梦遇,冯国寿,
史守之,曹夙,史定之,马朴,沈民献,孙明仲,许孚,王子庸,余元发,
张渭,钟宏,
张汾,曾
汲古,赵与时,舒益,刘伯谌,洪简,
曹正,
方溥,王琦,马燮,吴埙,马应之,吴垌,沈巩,何元寿,
朱介,孙伯温,魏榘,项复,张端义,汪?,
李鹗,舒衍,陈从,邵甲,陈师稷,王震,洪扬祖,傅大原,夏希贤,顾平甫,钱?,郑节夫,孙谊,周之德,薛疑之,陈?,吴定夫,吴?,傅正夫,王晋老,舒铣,胡革,汪文子,翁埏,杨恪,杨叔中,杨叔正。
道光二十五年
道光二十五年(1845),置买西乡田九十四亩八分一毫五丝。咸丰五年(1855),置买北乡田四亩,又置买北乡花地一千一百七十亩一分二厘七丝四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