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东陵,位于河北省
保定市易县清西陵境内
清慕陵东北1千米的双峰岫。是清宣宗
孝静成皇后及16位妃嫔的合葬陵寝。
历史沿革
慕东陵前身是西陵双蜂岫妃园寝,于清
道光十一年(1831年)十一月破土兴工。
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妃园寝建成。同年九月初八日,从东陵宝华峪妃园寝移来的
平贵人和由京师田村移来的
睦答应同时葬入园寝内。入葬前妃园寝称双峰岫妃衙门,入葬后称
平贵人园寝。
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三月初九日,妃园寝改称慕陵妃园寝。
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二月初六日,
和妃葬入慕陵妃园寝。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十月初七日申时,
恬嫔葬入慕陵妃园寝。同年十一月初七日申时,
定贵人葬入慕陵妃园寝。
清咸丰五年(1855年)七月一日,咸丰帝晋尊养母康慈皇贵太妃博尔济吉特氏为皇太后。九天后,皇太后辞世。清制,皇太后死后要单独建陵。然而咸丰帝
奕詝却以其皇考(道光帝)生前已将皇太后葬位确定在妃园寝内为理由,不予单独建陵,只是将妃园寝进行一下改建,升格为慕东陵。同年十月一十五日卯时,孝静皇后梓宫奉移西陵,恭亲王
奕䜣沿途护送,梓宫安奉于慕东陵隆恩殿正中。
清咸丰七年(1857年)四月十五日,悬挂由咸丰皇帝御书的“隆恩殿”和“隆恩门”两块匾额。同年四月二十日申刻,孝静皇后梓宫葬入慕东陵前排正中地宫内。同日,将孝静皇后的神牌供放到了慕东陵隆恩殿内。
清同治二年(1863年)九月初二日卯时,常妃葬入慕东陵。同月初四日辰时,
祥妃葬入慕东陵。
清同治四年(1865年)三月三日,那贵人葬入慕东陵。
清同治六年(1867年)十月十五日卯刻,琳皇贵太妃(
庄顺皇贵妃)葬入慕东陵。
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二月二十五日,
顺嫔、
李贵人葬入慕东陵。
清光绪三年(1877年)九月初八日巳时,
彤贵妃葬入慕东陵。同日,
恒嫔葬入慕东陵。
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九月二十四日寅时,
成贵妃葬入慕东陵。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九月二十二日辰刻,
豫嫔葬入慕东陵。
慕东陵自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首批葬人平贵人、睦答应起,到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最后葬入豫嫔止,历经道光、
咸丰、
同治、
光绪四朝,延续72年之久。
建筑格局
布局
慕东陵的隆恩殿之前从南到北依次为井亭、下马碑、神厨库、3座平桥、东西朝房、东西班房、隆恩门、焚帛炉、东西配殿。各建筑均按后陵规制覆以黄色琉璃瓦顶。隆恩殿后为孝静成皇后的宝城宝顶,前设石祭台。宝城后为妃墓群。孝静成皇后的宝顶位于墓群最前面正中位置,并围以罗圈墙,形成一个独立的小院,众妃嫔墓环抱孝静成皇后的宝城,以示尊崇。
特点
慕东陵由妃园寝改建而来,与规制标准的皇后陵相比逊色了许多。清代标准规制的皇后陵建有方城、明楼和带雉堞的宝城。陵寝门的三个门均建门楼。隆恩殿重檐歇山顶,殿及殿前月台环以青白石栏杆。月台前安设御路石,上刻龙凤呈祥图案。东西配殿均面阔五间。官门面阔五间。东西朝房有前廊。马槽沟正中建三孔拱桥一座。井上起建亭。而慕东陵则无方城、明楼。所谓的宝城只是紧贴宝顶砌的一圈墙。陵寝门只有中门建有门楼,两旁门为随墙门。隆恩殿为单檐歇山顶,无石栏杆环绕,亦无带有“龙凤呈祥”雕刻的御路石。配殿、宫门均为面阔三间。东西朝房无前廊。马槽沟上无拱券桥。慕东陵有井无亭。慕东陵在有清一代的七座皇后陵中是规制最低下的。
慕东陵的三座井排的五孔平桥和大院中又套小院的格局,是清代陵寝中唯一的一例,慕东陵并没有因为升格为皇后陵而将其他妃嫔迁出。所以慕东陵这座皇后陵同时还兼有妃园寝的功用。孝惠章皇后的孝东陵内也祔葬有妃嫔,兼有妃园寝性质。但是孝东陵是始建时就按皇后陵建的,它是清代第一座皇后陵,无前例可循,制度尚不健全。而慕东陵则是由妃园寝升格的皇后陵,其性质是有区别的。另外,慕东陵前七个券内,各设有龙须沟二条,共计有14条。慕东陵是清代第一座设龙须沟的皇后陵。
主要建筑
陵宫外建筑
陵宫前为并列三座石平桥,神道不用石甃,而以方砖墁铺。桥北为隆恩门广场,神道以东有神厨库院落,内建五间神厨一座、南北神库各一座、宰牲亭一座,环以红墙。隆恩门前东西两侧各有朝房五间和守护班房三间。
陵宫内建筑
隆恩门三间两进式,为门三槽,单檐歇山顶。隆恩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前有月台,殿座并月台周围没有汉白玉石栏板、六角上石兽等。慕东陵隆恩殿面阔24.5米、进深16.46米,规模大于昌西陵(面阔17.61米、进深13.51米),两梢间在观感上比例协调。月台上陈列铜鼎式炉二、铜鹤鹿各一,现仅存石座。月台前正中为石阶,没有雕饰龙凤的神道丹陛石。隆恩殿前左右有东西配殿各三间,单檐歇山顶。
隆恩殿后中轴线上为陵寝门,前有宽6米余的泊岸一道。中门为琉璃花门一座,门额白石上雕镌三体文字“慕东陵”,通皇太后陵墓区。东西两侧为过梁式随墙门,无门垛和歇山顶,通诸妃墓葬区。陵寝门中门内正中为石几筵祭台,石台北为宝顶,无明楼、宝城之设。宝顶圆形,青砖砌成,顶边缘覆黄琉璃瓦,下为汉白玉须弥座。宝顶下为正方形基座。慕东陵后寝部分参酌昌西陵制度,但其规制比昌西陵更加简易,不仅没有明楼、宝城及相应的朱砂碑,后寝院落也很窄小,实际上只是在原来妃园寝的前部中央分割出一个独立的小院,南侧只有琉璃花门一座以通出入,其北墙的东西两端各抹角,使太后陵墓区的北部成为三边形。陵寝门东西两角门通向妃嫔墓葬区。孝静皇后陵东墙外、与孝静皇后宝顶并列的宝顶下葬庄顺皇贵妃乌雅氏,其宝顶亦坐落在方形台基上,比其余妃嫔宝顶多下部石须弥座。后来其亲孙载湉(清德宗
光绪帝)登极,于光绪朝迭增祭品,略崇陵寝规制,但并未追尊为皇后。孝静皇后和庄顺皇贵妃的两座宝顶以北是宣宗诸妃嫔葬区,共葬贵妃3人、妃4人、嫔4人、贵人4人。宝顶分列为前中后3排,每排5座,大小不等,前大后小。宝顶形制与诸陵妃园寝同。
历史文化
相关人物
清宣宗
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1812—1855年),刑部员外郎
花良阿之女。初入宫赐号静贵人。清道光六年(1826年)十二月封为静嫔,累晋为静妃、静贵妃、皇贵妃。生皇二子奕纲、三子
奕继、六子
奕訢及皇六女。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封皇贵妃,代抚育
奕詝(即清文宗)。文宗继位后尊为皇考康慈皇贵太妃,居寿康宫。清咸丰元年(1851年)恭上皇贵太妃册宝。清咸丰五年(1855年)七月病重,初一日尊为康慈皇太后,初九日卒,终年44岁。同年九月上谥为孝静康慈弼天抚圣皇后,不系宣宗谥,不祔太庙,故不称成皇后。清咸丰七年(1857年)葬于清西陵慕陵之东,称为慕东陵。清穆宗
载淳继位,奕訢任议政王,权势益隆,力争为母加谥。清同治元年(1862年)加谥懿昭端惠4字,并系宣宗谥,称为成皇后,行祔庙礼。清光绪、宣统朝累加谥,为孝静康慈懿昭端惠庄仁相慎弼天抚圣成皇后。
庄顺皇贵妃乌雅氏、彤贵妃舒穆噜氏、成贵妃钮祜禄氏、佳贵妃郭佳氏、常妃赫舍哩氏、和妃、祥妃、恬嫔、顺嫔、恒嫔、豫嫔、平贵人、定贵人、李贵人、那贵人、睦答应。
学术研究
究其原因,这其中有清文宗不愿意受挟制于恭亲王的心理因素,但也有经济方面的因素以及为了与慕陵、昌西陵取得平衡应该也是其主要原因。咸丰帝即位之初,就爆发了大规模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清政府竭尽全力镇压,耗银似水。又同时办理
孝和皇后、道光皇帝丧事,营建
昌西陵,使清政府财政几达枯竭境地,已经没有余力再为孝静皇后单独建陵了。故慕东陵与昌西陵、慕陵皆属于道光、咸丰年间的特殊事例,清朝规制最低的两座皇后陵昌西陵和慕东陵,都是在这一时期建起来的。而等级最高的两座妃园寝即
景陵皇贵妃园寝和
裕陵妃园寝都是在乾隆盛世兴建的,这足以表明,陵寝规制的高低,质量的优劣完全取决国家财力的强弱。陵寝规制和质量也是国家兴衰的一种体现。
文物价值
孝静皇后是清代唯一的一位由嗣皇帝尊封却既非先朝原配、继配,也不是嗣皇帝本生母的皇太后,她的陵墓制度与清朝其他皇太后陵有很大不同。
孝东陵以太后陵兼祔葬妃嫔,是由于当时清朝的后妃墓葬制度还没有完全确定,可以看作是制度形成中的过渡。慕东陵则是在妃园寝格局的基础上升格改建的,实质是从妃衙门中分割出一块而略加崇饰,不尽符合皇太后陵规制,故慕东陵是研究清代晚期皇家陵寝的实物例证。
文物保护
1961年3月4日,包括慕东陵在内的清西陵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0年11月,包括慕东陵在内的清西陵作为
明清皇家陵寝的组成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和《
世界遗产名录》。
2021年,世界文化遗产清西陵建筑维修保护工程中,慕东陵的彩画得到修缮。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慕东陵,位于河北省
保定市易县清西陵境内
清慕陵东北1千米的双峰岫。
开放时间
慕东陵暂未对游客开放。
门票信息
慕东陵暂未对游客开放。
外部交通
游客可乘坐火车从保定和高碑店火车站下车。保定站下车后从保定中心客运站乘坐通往易县汽车站的681路和981路客车可以到达易县,然后在易县汽车站乘坐9路公交车可以直达清西陵景区综合服务中心(售票处);在高碑店下车后,可在112国道乘坐通往易县汽车站的班车,然后在易县汽车站再乘坐9路公交车直达清西陵景区综合服务中心(售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