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斯拉尔(Goslar)位于
德国中部
下萨克森州哈茨山脉附近,有“北方罗马”之称。它以悠久的矿产历史和卓越的文化遗产保护而闻名于世,中世纪城镇风格保存完好,全城拥有1500多座木屋。
基本概况
德国城市——戈斯拉尔市戈斯拉尔(Goslar)古城建立于公元922年,位于德国下萨克森州哈茨山区,古有“北方罗马”之称,也被称为“巫婆城”,戈斯拉尔历史上曾是皇家都城,现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
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戈斯拉尔以其保存完好的历史遗产而闻名,包括约1500座15世纪至19世纪修建的木桁架房屋,这些建筑与整个城市融为一体。城市的艺术景观结合了罗马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和巴洛克式风格,城市周围绿树环抱,中世纪形成的整体布局保存至 今。
1992年,拉梅尔斯贝格矿山与戈斯拉尔老城区共同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世界遗产名录》。
建制沿革
戈斯拉尔街道戈斯拉尔公元3世纪,赖迈尔斯堡山区成为采矿业中心,主要金属矿藏为银、铅、锌、黄金。10世纪以来,该地的采矿活动持续了一千多年;1988年停止开采。919-936年在位的亨利一世国王创建了戈斯拉尔。他为城市市场选定地址,并发布有关采矿的法律。
早在10世纪,戈斯拉尔因其丰富的银矿而得到开发,为当时的地方经济注入活力。随着时间推移,戈斯拉尔附近的拉梅尔斯贝格矿山逐渐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采矿业中心,主要金属矿藏包括银、铅、锌和黄金。
11世纪,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二世将戈斯拉尔选为行宫所在地,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帝国版图中的核心地位。根据采矿活动的需要,城市围绕皇帝行宫向外发展,逐渐形成以教堂、修道院和喷泉为特色的城市风貌。
11世纪初,亨利二世皇帝同样被该地区的富有矿藏吸引,在赖迈尔斯堡山脚下修建了一处皇宫。直到1253年,戈斯拉尔一直是神圣罗马帝国的主要居民中心。按当地的采矿活动需要,城市围绕皇宫向外发展起来。大大小小的教堂和喷泉为城市增添了景色。中世纪末,戈斯拉尔的选矿、冶炼和贸易活动达到空前繁荣。城市加入了汉萨同盟并发挥着重要作用。
到中世纪末,戈斯拉尔的选矿、冶炼和贸易活动达到空前繁荣。戈斯拉尔还加入了“汉萨同盟”(中世纪的商业城市联盟),发挥了重要作用,被誉为“北方的明珠”。
1450年左右城市发展处于旺盛阶段,接下来的一个世纪中,城市进行了整修(主要是市政厅)和重建城堡的工作。建立了大量的
同业公会,同时修建了大量半木结构房屋。
1552年,布伦瑞克公国占领了赖迈尔斯堡并一直经营管理,直到1886年被普鲁士吞并。 戈斯拉尔人口约5万,教堂和修道院47座,半砖木结构的百年老房遍布。
从16世纪到19世纪中叶,全德国开采的白银平均有40%至50%产自哈茨山脉附近。矿产不仅支撑了当地的经济繁荣,还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重要财政来源。
戈斯拉尔的矿产开采技术在当时处于欧洲领先地位,为后来的矿业发展树立典范。然而,随着矿产资源逐渐开采殆尽,戈斯拉尔的矿山在20世纪初逐步关闭,城市面临转型的迫切需求。
20世纪后半叶,戈斯拉尔开始积极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并以文化遗产保护为核心战略。城市着力于保护矿区的原貌,并将其打造为具有教育意义的旅游景点,比如矿业博物馆和矿井参观体验点等。这种做法不仅保存了矿业文化,还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自然资源
由于该城及周边地区拥有丰富的金矿,使得它在北德汉萨同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风景名胜
从10世纪到12世纪,它一直是神圣罗马帝国的中心。这里拥有约1500多座15世纪到19世纪修建的保存完好的半木结构房屋,并与整个城市融为一体。罗马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和
巴洛克式建筑组成了该城的艺术景观。
城内中心广场上,由青铜圆碗叠加成的喷泉其历史可以
追溯到帝国时代,狭窄的街道和林荫路组成了中世纪风格,城市周围绿树环抱,15到16世纪形成的城市整体布局完好保留(2013年)。
皇帝行宫
戈斯拉尔最著名的建筑,当属位于老城的皇帝行宫。据介绍,行宫建成于1050年左右。穿过大门,仿佛置身于一个恢宏的时代。宫殿内部的壁画描绘了神圣罗马帝国的辉煌历史,斑驳的色彩诉说着时间的流逝。
戈斯拉尔古皇城有着1000多年的历史。银矿和铜矿矿藏的发现很可能在11世纪促使多位撒克逊皇帝和萨里克法兰克皇帝建立了他们规模最大、最为安全的普法尔茨领地。
戈斯拉尔皇宫建筑为罗马风格,是德国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保存状态最完好的11世纪建筑。
罗马风格的戈斯拉尔皇宫是中世纪非宗教建筑的杰出典范,是德国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11世纪建筑。直至1219年,皇宫的皇室大堂(the Great Imperial Hall)举行了23场帝国议会。
除了各式各样见证时代的展览外,这里还展出著名的中世纪德国国王宝座(Kaiserstuhl),宝座由赖迈尔斯堡的矿石制作而成。旁边的圣乌尔里希教堂(Ulrich Chapel),是亨利三世的长眠之地,存放着亨利三世的心脏,这位皇帝推动了普法尔茨领地的发展。
大圣十字
老城的“大圣十字”也是不可错过的地标。“大圣十字”建成于1254年,最初是一座慈善机构,主要为老弱病残和过往行人提供居住场所。如今,“大圣十字”已经成为文化与艺术的展示空间,这里的每一件艺术品仿佛都在低声诉说着戈斯拉尔的过去、现 在和未来。与手工作坊的匠人们交流时,他们会热情地讲述自己的创作灵感,分享一些关于这座城市的故事。
矿山遗址
想要了解戈斯拉尔遗产,拉梅尔斯贝格矿山是必去之地。该矿山文字可考的开采历史已有一千年,直至1988年才停止运作,是德国乃至欧洲早期矿业的代表。它以博物馆和遗址的形式,展示着工业文明的起源。
进入矿山的地下巷道,空气中仍弥漫着机油和化学原料的味道,岩壁上隐约可见早期采矿留下的痕迹。讲解员说,最初的矿工需要用最原始的自制工具挖掘矿石,每一锤都要靠手臂的力量挥下。矿山的机械展览区同样令人印象深刻。蒸汽动力的水轮机、矿石提升和浮选设备……这些看似陈旧的机械却是工业革命的重要奠基石。
随着资源的枯竭,戈斯拉尔不得不寻找新的发展方向。然而,从一个依靠矿业的城市转型为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中心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矿山关闭后,当地居民开始意识到,他们不仅需要保护自己的历史遗产,更需要赋予它新的生命。
地理环境
戈斯拉尔三面环山,其中布罗肯峰就是传说中巫婆聚会的“据点”。冬天山上风雪很大,山顶大风雪时候光线折射,行人眼前往往会出现自己朦胧的倒影,仿佛“活见鬼”。冬天山上人迹罕见。歌德《浮士德》中道:“巫婆们赶往布罗肯山,麦穗儿绿,麦茬儿黄。”
历史文化
戈斯拉尔集市广场(Marktplatz)上有几个适宜摄影的房子。在哥特式市政厅(Rathaus)对面的房子有一个乐钟,描述了该地区采矿历史上的四个场景。Kaiserpfalz是一座重新修葺的11世纪罗马式宫殿,常常挤满了游客。在它正下方是翻修过的Domvorhalle,展出德国帝王用过的11世纪的“Kaiserstuhl”王位。
希特勒在戈斯拉尔市检阅军队2013年10月中旬,戈斯拉尔市政府正式通过决议,剥夺希特勒(Hitler)的该市荣誉市民称号。
报道称,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近70年后,戈斯拉尔市议会通过决议,正式剥夺前第三帝国总理希特勒(Hitler)该市荣誉市民的称号。据悉,市政府认为,这一“荣誉”早该随着希特勒的死消失了,该市市长也对此举表示赞同。市政府的一名发言人表示:“人们想要和这个纳粹独裁者保持距离。”
交通运输
戈斯拉尔(Goslar)从戈斯拉尔到哥廷根(12.4欧元,11/4小时,每半小时一趟)、汉诺威(12.4欧元,1小时,每小时一趟)和韦尼格罗德(Wernigerode;5.5欧元,30分钟,每小时一趟)都有很多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