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骑着马儿过草原》,是我军进军开发新疆时的一首富于舞蹈性的抒情歌曲,创作于上世纪的1954年,马寒冰作词、李巨川作曲,由著名歌唱家
刘淑芳演唱。这首富于舞蹈性的抒情歌曲具有新组民歌风格、旋律明快、
奔放、充满喜悦、描绘出一幅
草原牧民赞美新生活的图画。
歌曲创作吸收了地方民间曲调和少数民族
音乐元素,具有
新疆民歌风格,旋律明快、奔放、充满喜悦。歌声描绘出一幅草原牧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设新生活的美丽画卷,同时也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抒发了当年军垦人歌唱新中国的内心情感,把草原人民赞美新生活的愉快心情表达的淋漓尽致。歌中用
新疆民歌中常见的
衬词“哟”表现内口的欢愉,使那种内心的喜悦从字里行间中流露出来,从而进一步揭示和深化作品的思想主题,也充分表达了军垦战士那种扎根新疆、志在远方的军旅情怀。歌曲因此流传全国,并20世纪的50 、60年代,风靡前苏联和东欧,历久不衰,传唱至今。
马寒冰 (1916一1957),原名马国良,男,汉族,生于缅甸联邦
勃生城,原籍福建省海澄县霞阳乡(今属厦门市海沧区),我国著名作家、词作家。1928年回国,在厦门鼓浪屿英华中学就读,后赴浙江金华商业学校选修银行会计,1932年转入上海沪江大学就读。曾组织“天竹文艺社”,主编《天竹月刊》和厦门《华侨日报》的《天竹》文艺副刊。1937年6月到缅甸,先后任《仰光日报》编辑,《兴商日报》总编辑。抗战爆发后,担任“缅甸华侨文艺界救国后援会”的宣传工作。1938年回国,入陕北公学学习,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期间,参加八路军文艺工作队,后调军委卫生部工作,陪同
印度援华医疗队到太行、晋
鲁豫、冀中、
晋察冀、晋西北等根据地工作。抗战胜利后,被调到军调处执行小组工作。后到三五九旅任王震旅长的秘书。曾任后勤部长、宣传部长,一直随军南征北战。部队进入新疆后,担任新疆军区文化部长兼中共新疆分局秘书长。新中国成立后任解放军总政文化部文艺处第三处处长兼编审出版处处长,主编《解放军战士》半月刊。主要作品有《中原突围》、《尼罗河畔》。是歌曲《新疆好》、《我骑着马儿过草原》的词作者。因病于1957年7月7日在北京逝世,时年42岁。遗体被安葬于
八宝山革命公墓。只要会唱《新疆好》《我骑着马儿过草原》,就知道军中诗人马寒冰。马寒冰,王震爱将。新疆军区宣传部长,新疆分局副秘书长。“七·七”抗战爆发,马寒冰历尽周折,从缅甸经香港到广州,辗转千里投奔陕北延安。因为华侨出身,在延安“抢救运动”中定为“派遣特务”,差点被“清洗”。王震看重马寒冰的一颗爱国心,看重他一口流利的英语,陪同印度援华医疗队表现的勇敢和才能。看重他多才多艺,为他平反。南下途中,马寒冰身染重病。王震执意送他到自己的老家浏阳,让老母亲照顾他。
李巨川,男,汉族,1925年出生于河北省
蓟县(今属天津市),中国著名作曲家。他1939年参加八路军,在冀东军区文工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
中央广播事业局、安达市文化局、解放军
第二炮兵政治部文工团等单位工作。作品中以作于1954年的《我骑着马儿过草原》最为著名。这首具有
新疆民歌风格,旋律明快、奔放,富于舞蹈性的抒情歌曲,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流传很广,不仅流传全国,且风靡前苏联和东欧。他因病于1994年逝世,享年70岁。
刘淑芳(1926-2022),女,汉族,生于重庆市
云阳县,中国著名女高音
歌唱家。她于1949年在西南美术专科学校音乐系毕业后留校任教。首次在重庆演出歌舞剧“四季”获得很大成功。1950年参加了音乐理论家
李凌领导的中央音乐学院音工团直至中央乐团,担任歌唱演员及声乐教员、艺委会副主任。后任中山艺术团歌舞团团长。她先后师从
黄友葵、
喻宜萱、
郎毓秀、
蔡绍序等声乐前辈,后又向苏联声乐大师苏石林等人学习,为她的歌唱艺术打下坚实基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她随国家艺术团先后出访欧洲、亚洲、南美洲几十个国家,她演唱的歌曲深得所在国人民的喜爱。她译配了一百多首外国歌曲,同时将大量中国歌曲介绍到国外。出版有《刘淑芳演唱歌曲集》。她演唱的中国歌曲有《我骑着马儿过草原》《桂花开幸福来》《春暖花开》等,外国歌曲有《宝贝》《鸽子》《西波涅》《为艺术、为爱情》《啊,祖国蔚蓝的天空》《小小礼品》等。她不仅唱红了这些外国歌曲,用歌喉和心灵将
音乐语言诠释得尽善尽美,给国人带来异国音乐的享受。她的演唱深得几代观众的欢迎和喜爱,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其歌声靡歌坛,她那深情、委婉、舒缓、甜美的歌声曾经让多少人倾倒、沉醉、遐想和依恋!1955年获第五届
世界青年联欢节声乐比赛六等奖。并在国际声乐比赛两次获奖,是
中国金唱片奖首届获奖者。主持“
刘淑芳文化艺术中心”,为培养歌唱人才尽力。她是国家一级演员、中国音协第三届理事、中国拉丁美洲友好协会理事、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党员。